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教育实践模式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为推动国内自然保护地的自然教育系统发展,采用实地调查、资料查阅、采访等方法,探究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实践模式。该保护区具备开展自然教育所需的区位、自然资源、历史人文等优势,通过开展场馆建筑类、户外场所类、路线步道类等 5 类设施设备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专业团队建设,打造“攀枝花苏铁乐园”自然学堂的自然教育品牌,以及开展广泛宣传,逐步构建了“设施 + 制度 + 人员 + 品牌 + 宣传”的自然教育体系,其中形成的 7 个大类、37 个门类原创课程体系成为保护区自然教育的核心内容。(剩余13112字)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