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南丝竹”在高等艺术院校中的传承模式建构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江南丝竹”作为流行于苏浙沪地区环太湖流域的民间器乐乐种,始于清末“清音”,盛行于民国时期的民间活动“清客串”。近年来,长三角各地涌现出“江南丝竹研究会”与江南丝竹雅集、比赛等活动,一直延续至今。随着社会文化生态的变迁,江南丝竹乐社的民间传承步履艰难、后继乏人。究其原因,一方面,滋养着江南丝竹音乐的民俗活动以及滩簧、时调、弹词等江南民间音乐,在当代音乐文化生活中同样日渐式微;另一方面,伴随城市江南丝竹音乐发展的“茶馆”文化、雅集文化等与之相适应的“市井文化”的嬗变,均使得传统江南丝竹的民间演奏、欣赏群体大量流失。(剩余4950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