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论视域下的简·坎皮恩电影“作者性”探析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作者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新浪潮时期弗朗索瓦·特吕弗和安德烈·巴赞等人在法国电影杂志《电影手册》上的争论,支持一种更个人的电影和导演,强调导演在电影制作中作为作者的权威性。美国影评人安德鲁·萨里斯则基于法国作者论进行了系统性的完善与批评,提出了“三个同心圆”的电影作者标准和前提,即分别是“技术能力”“可辨识的个人风格”和“内在意义”。(剩余4486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