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人本意蕴
    因此,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特别突出人的主体地位。
    郭静杰,吕翠微
  •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创新与实践
    在这种大变革时代,为我们进一步的完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如何更好地把握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成为我们在当前实践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唐苗晶
  • 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看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机理
    对于中国这一时期的工业化,同样可以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加以解释,它跟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机理颇有些相通之处。 首先,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释放出大量劳动力。
    朱格锋 罗雄飞
  • 以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作为指导,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该理论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和数字治理的重要理论依据。
    刘苗苗
  • 社会发展视角下子代与亲代的照护差异研究
    基于社会发展理论及认知症患者照护的文献综述设计访谈大纲,访谈大纲经上海市H医院老年科及相关领域专家讨论与审核。
    刘海桃 顾东辉
  • 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性规律考察
    同时,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考察视角来看,其众多“中国式”的特殊性中明显蕴含着一般的“现代化"普遍性。
    魏传光 龚利鑫
  • 探究教育资源不平衡下的青少年受影响的因素
    一、文献综述(一)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由E.H.埃里克森在发展和修正弗洛伊德所研究的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之上提出的,该理论将个体的一生的心理成长分为八个阶段
    陈海宇
  • 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握好“先立后破”方法论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先立后破”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与深化,因而是我们在新征程上应当坚持的方法原则。
    韩喜平
  • 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讨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幼儿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主性和主动性,同时他们还需要学会信任他人并发展自我认同感。
    刘继红
  • 西方儿童发展理论下,如何促进儿童自我发展?
    以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为例,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在幼儿阶段,幼儿可以通过游戏和社交活动发展主动性,并逐步形成对自我的认知……如何支持儿童的自我发展?
    本刊编辑部
  •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贡献
    [5]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社会整体发展论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前提,而且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阐释总体上采用了通俗解释思路,从而超越了纯学理解释。
    高丽萍,段兴华
  • 马克思可持续发展思想研究综述
    [10]方世南.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刻意蕴与当代价值——试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11]毕文锐.
    范雪 刘建涛
  • 主持人语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具有丰富的人学意蕴,它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后发现代化国家如何通过改革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张艳涛
  • 从合法性论题到合法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在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其意旨不仅仅在于解释世界,更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指明了方向,并最先在俄国取得了成功。
    蒋红雨
  • 基于儿童发展特点,做好幼小双向衔接
    通过分析相关理论,比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儿童发展特点的教育活动
    张楠 王冬东
  • 分工理论与经济发展的创新角度探析
    [34]  贾尧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初探——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J].神州,2018,(22):242-243.
    顾菁
  • 分工理论与经济发展的创新角度探析
    [34]  贾尧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初探——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J].神州,2018,(22):242-243.[责任编辑 毛 羽]
    顾菁
  •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观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18JZD007)[作者简介]方世南(1954—),男,江苏张家港人,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方世南
  • 超越与重构: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
    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终究停留在思想领域,是搁置于头脑的设想。
    陈嘉婷 尹勇
  • 工业研学:打开认知世界的“另一扇窗”
    这种早期职业启蒙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勤奋感培养”阶段高度契合——通过接触真实工作场景,青少年得以在“我能做什么”的探索中建立初步职业认同,进而激发学习内驱力。
    李峥嵘
加载中...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