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性的困境与对策
    虽然“文德合一”这一理念始终被语文课程标准所坚持,但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任何强调语文工具性的语文教育研究者都是古老派,任何一位语文教师,如果不在开放课堂上展现文本的人文性
    于涵
  • 在习作起步中夯实作文基础
    梳理统编教材的习作系统,除了每册安排的习作单元专项能力训练外,各个单元习作大致有记实作文、想象作文以及简单应用文等几种类型。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要着力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习作自信、夯实习作基础和学会评价修改上下功夫。一、激发习作兴趣,明确为什么写习作作为表达与交流的一种形式源自生活中真实的需要,在三年级起步阶段需要用兴趣来驱动这种需要的生发。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拟真情境再现生活场景,激
    屈钰明
  • 指向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本文将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依托,进一步研究当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该如何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郑艳 邓茜文
  • 2022年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析评
    (作者:严景东,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正高级语文教师)[责编夏家顺]
    严景东
  • 《论语》思辨性阅读策略浅探
    “生长式语文课堂”的理论构建——大单元教学范式探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1).[5]中国基督教两会.圣经(中英对照)[m].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部,2007.[6]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廖智慧
  • “鉴赏力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培育”
    摘要:艺术鉴赏力就是“发现美的眼睛”,它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所谓“最好的作品”,就是艺术家能把自己的灵魂渗透到对象的灵魂里,又能表现出对象的精神特征的作品。鉴赏力的培育是一个过程,它要求观赏者完整反复、丰富多样地观赏作品,还要求观赏者具有相应的人生经验、知识储备和探索精神,更要有自由大胆的精神去发挥想象力。关键词:鉴赏力;特征论;想象力歌德向“青年诗人”提出“不要写大部头作品”的“忠告”不久
    陈文忠
  • 古诗文中的杜鹃意象来源及内涵探析
    “物之能感化者,在天莫若月,在乐莫若琴,在动物莫若鹃,在植物莫若柳。”张潮此句谈的是外界事物感化人心的四种物象,如用它来讲中国传统诗文中最有丰富意蕴的四个意象,也是最为恰当。尤其是古诗文中的杜鹃这一意象,内涵十分丰富,至少有七种情感内涵。分析清楚了杜鹃这一意象的来源及不同意象内涵,就可以在诗歌鉴赏中,“从微观的角度,对教材中涉及‘杜鹃’意象的具体诗词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各篇的选材意义及教学价值,
    王玉鹏
  • “双减”背景下课内外阅读的融通之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世界名著《夏洛的网》一书,落实这一语文要素。
    卓春莺
  • 多维度解读人物形象实现从“标签”向“丰盈”的转向
    统编版五上《将相和》是一篇经典的“多故事”文本,情节板块既独立成篇,又彼此关联,很多细节使得故事跌宕起伏,人物之间更是联系紧密。编者将这篇课文编排在“提高阅读速度”的策略单元,既利用了故事性文本语意贯通、逻辑畅达的优势,同时又提供了把握文本内在联系、深入洞察故事的绝佳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快读法把握内在联系,同时在慢读细品中,体悟人物鲜明的形象特点,这不仅可以将故事读得更加光彩夺目,同时还可以感受
    孔琦钰
  • 《汉语大字典》“冫部”字字际关系辨误
    关键词:《汉语大字典》;字际关系;冫部;辨误《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是目前规模最大、收字最多、释义最全的大型语文辞书。
    闫超文
  • “事件”释义考辨
    综上所述,语文类辞书对“事件”的解释可修订为:“亦作‘时件’‘什件’‘四件’。
    张骜
  • 基于DTW距离的普通话儿化音变差异分析
    society of america,2022,(2).[9]熊思兰.面向认知的语言距离计算[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10]冉启斌.基于词汇声学距离的语言计算分类实验[j].民族语文
    段嘉华 冉启斌 梁煜珠 许可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释义和书证商榷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部分词语商榷[J].现代语文,2021,(4).[2]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
    程志兵 陈世健
  • 《史记·五帝本纪》考证一则
    摘  要:《史记·五帝本纪》“帝挚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一句中,可疑之处有二:第一,“崩”是否衍字;第二,“不善”是不是“不著”的形讹。“崩”作谓语时,往往和前面的主语直接相连;如果与前面的主语断开且中间插入其他谓词成分时,则需要加上“而”连接两个谓词成分。这里的“崩”不符合分布条件,应删去。“不善”出现的语境一般是指人自身或内在的品性、人际、处世等方面,“不著”的使用语境则是指人外
    张雨涛
  • 处置介词“拿”的语法化
    [2]于红岩.浅析“拿”字处置式[J].语文研究,2001,(3).[3]何洪峰,苏俊波.“拿”字语法化的考察[J].语言研究, 2005,(4).
    李萌
  • “一篇诗的真正的力量和作用全在母题”
    摘要:歌德以“塞尔维亚的歌”为例指出,一篇诗的力量和作用全在情境,全在母题;进而对诗歌母题的意义、流传和运用等问题做了精辟阐述,这是歌德诗歌创作论的核心所在。歌德的文学母题观,揭示了诗歌创作的奥秘,也有助于认识诗歌创作的普遍规律,拓展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并为欣赏中国古诗之美,发挥诗的审美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关键词:“塞尔维亚的歌”;母题;母题流传;有意借用;暗与契合1825年1月18日,“这个夜晚真令人
    陈文忠
  • 地心深处的凝视,光年尺度的沉思
    4.注重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努力架设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习与生活之间的通道,以科幻为抓手,设计研究性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理解语文,运用语文
    张晋
  • 历史情境下的抗战文艺叙事选择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潘晓嫣
  • 单篇课文的学习任务群设计
    总之,设计单篇课文中的“学习任务群”,任务具有关联性,成螺旋上升的趋势递进,引领学生轻松而又快乐地完成学习目标,教学效果贴合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需要。
    唐宏梅
  •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 小学语文教师职前专业发展探析
    依据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和高考改革系列措施,追溯到小学阶段,通过分析小学生身心特点,探究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中需要与之匹配的语文教师学科核心素养,以及语文教师入职前师范院校需要纳入培养重点的五个培养方案
    赵翊华
加载中...
相关推荐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