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昆剧舞台空间研究
    实验昆剧诞生不过20年,剧目作品较少,加上演出机会相对匮乏,相对于古代昆剧和现代昆剧来说市场份额较小。
    吴佳鑫
  • 戏曲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走出去”经验探赜
    面对这一不良趋势,上海昆剧团既不向内躁动,也不对外谄媚,而是在洞悉戏曲美学规律的前提下,努力地让国内外观众都能够看到原汁原味的昆剧艺术。
    周昊
  • 俞振飞对昆剧的贡献
    这是俞振飞先生留给上海昆剧团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五,俞振飞滋养了几代戏曲小生演员。俞振飞先生培养的戏曲小生演员,有昆剧、京剧的,也有非京昆剧种的。
    罗怀臻
  • 从传统到现代:昆曲武丑角色的传承与创新
    可以为昆剧角色继承、研究、开发设立专项基金;创建国家、地方等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昆剧的角色也包括进去,有系统地进行保护,从而为昆剧武丑角色的继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制与物质基础。
    刘秀峰
  • 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纪念昆剧“传”字辈从艺百年学术研讨会征稿及展品征集启事
    3.有关昆剧“传”字辈的纪念活动、讲座研讨活动等方面的文稿、照片、音视频、实物等档案资料。4.关于昆剧“传”字辈的各类刊物及传记、图册、汇编等书籍。
  • 顾笃璜:“过云楼畔飘来水磨腔”
    他说,自己此生最后一个心愿是让苏州教育学院昆剧班毕业生自主创业,办成一个民办昆剧团。“这个昆剧团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传统的,让观众欣赏到纯正的昆剧。”
    姚泽民
  •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在昆剧传播中的运用
    另一方面,演出团体积极创排新剧目,丰富昆剧艺术,如上海昆剧团《司马相如》、江苏昆剧院《梅兰芳·当年梅郎》、北方昆剧院《红楼梦》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演出效果。
    刘棠
  • 水磨传韵 源远流长—昆剧传字辈百年纪念展
    随着昆剧传字辈亲授弟子昆大班、昆二班老艺术家上台在特制扇面上逐个签字并合影,昆剧传字辈百年纪念展正式开幕。
  • 先锋探索与传统回归
    及至明清,家班、堂会与戏楼的观演模式推进了昆剧折子戏的演进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昆剧折子戏就是最初的小剧场戏曲,是对传统昆剧如何适应城市化生存的早期探索。
    韩郁涛
  • 必也正名:南昆与北昆谈
    ,随着招收的“昆大班”“昆二班”学生毕业,逐渐形成上海昆剧团,被称作“上昆”;苏州曾经有苏州昆剧团,后来又分为南京、上海两支,即今日之江苏省昆剧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分别简称为“
    陈均
  •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此情此景,虽是回忆,却总是鼓舞着我们像先生那样,为当代昆剧艺术的守正创新、为昆剧表演人才的培养,贡献出自己的一腔赤诚、一份力量。
    蔡正仁
  • 继往开来的昆剧四大流派
    昆剧还在发展,流派还需诞生,历史进入到21世纪的新时代,仍然期待着适应当代审美需求的昆剧新流派能够应运而生。
    杨瑞庆
  • 俞振飞就是昆曲
    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起先是由全国昆剧院团和各地文化部门的人员组成,后来一些领导同志的夫人,也纷纷加入其中,成为振兴昆剧的“志愿者”,卓琳同志就是其中一位。
    秦来来
  • 雅韵千秋——纪念俞振飞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纪要
    ,培养及影响了几代昆剧小生演员,并留下《振飞曲谱》等著述泽被后人。
  • 逆流而上,一生痴守昆曲
    1984年顾笃璜从江苏省苏昆剧团离休,开始“曲线救昆”,尝试走民间路线振兴昆剧。顾笃璜说自己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历史使命感。
    于靖园
  • 阔家头巷的一次告别
    在昆剧传习所第三进的八仙桌前聊天,不知不觉已是中午时分。正要告辞的时候,顾笃璜说:“请稍等。”他亲自跑到里间翻出了两本书送给我,一本是《苏州昆剧传习所纪念集》,一本是《补园旧事》。
    刘建春
  • 资讯
    通过聚焦“传字辈昆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昆剧传习所创立之辩”“传字辈昆剧表演艺术与传播”“传字辈昆剧艺术家的历史经验与成就”等系列议题和主题演讲,共同推进
  • 方传芸的“功课”
    这就是新文化、新舞台对昆剧的影响。
    罗怀臻
  • 聪慧的昆丑
    而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作为昆曲发源地的职业院团,坚持古老的传统样式、纯正的昆剧风貌,继“传”字辈之后,相继培养了“继、承、弘、扬、振”五代苏州昆剧人。
    王悦阳
  • 唱不尽“嶰谷清音”,赏不够“玉镇华声”
    当时,计镇华与老同学刘异龙共同主演,连演几十场依旧火爆,一票难求,也因此奠定了计镇华在当代昆剧舞台上“第一老生”的地位。
    王悦阳
加载中...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