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建筑科普丛书”的图书策划与实践
    鉴于此,这套建筑科普丛书坚持由国内学者创作,也就是从头打造一套专属于中国读者、面向成年读者的建筑科普丛书。
    陈海娇
  • 推荐/《古建奇谈——打开古建筑》
    这是一本中国古建筑科普书,由“遗介”团队经过三年的摸索与总结首创制作。
  • 重庆大学建筑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重庆大学建筑科普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由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和建筑城规学院联合建设,于2022年获批“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沈雪莲 仉文岗 刘猛 陈金华
  • 工艺图书馆
    《古建奇谈:打开古建筑》遗介|机械工业出版社|119元这是一本中国古建筑科普图书,全书分8章,从中国古建筑起源讲起,涵盖城池、宫殿、民居、坛庙、陵墓与园林
  • 寻找古建筑里的中国智慧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一套与众不同的古建筑科普图书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古建筑里的中国智慧》从美、趣、材、防、和五个角度,以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为载体,为青少年讲述藏在古建筑中的智慧。
    晏一鸣
  • 巾帼担当,为制造业强国发展战略提供绿色建筑环境保障
    王怡教授致力于推进绿色建筑学科群交叉融合发展,加强完善实验研究条件,建设目的明确、计划周密的国际合作及交流窗口,借助平台建设,着力开展绿色建筑科普教育工作,科普受众涵盖了中小学生、本科生、工程技术人员、
    王俊
  • 青岛:以“博物馆之美”激活文旅发展
    、科普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一体的文旅空间——邮电博物馆;隐身老建筑院落里的嘉木艺术博物馆;还有与之百步之遥,梳理青岛百年文学史,亦常常举办文学艺术雅集活动的青岛文学馆……它们带动自身以及周边百年建筑
  • “斗拱爷爷”王永先:“飞檐走壁”50年
    他计划着,把这样一期一期的小视频坚持做下去,打造—个普通人也能理解的古建筑科普系列。
  • 浅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路径与方法
    其内容涉及文史、建筑、科普等诸多方面,可谓博、多、精、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阅读,都能有新的收获。阅读经典文本,学生会受到文化的浸染,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一种美的体悟。
    冯德鸿
  • 以融合出版方式推动传统文化“双创”实践探索
    此虚拟空间共分为四个区域:一是图书鉴赏区,用户可深度研读《中国人的家》科普绘本,系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丰富内涵;二是建筑科普区,通过精心制作的科普视频,展示了包括北京四合院、浙江双美堂在内的10个典型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与文化背景
    王勤熙
  • 出版社打造精品系列丛书的实践与思考
    [5] 陈海娇.谈“建筑科普丛书”的图书策划与实践[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187-189.
    卢晓熙
  • 讨论公共图书馆如何做好少儿读者服务工作
    像针对建筑科普的展览,读者可以跟随着虚拟数字人“图小二”沉浸式游览名胜古迹。3.3.3开展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
    张亚军
  • 宁德市农村雷电灾害频发原因与及其防御对策
    对于防雷建筑科普宣传、防雷检测、防雷执法和防雷监督管理等各项防雷服务活动在城市开展较多,而在农村地区实施较少。
    缪星 余翔 王明汉
  • 文化旅游视角下白城市湿地景观建筑设计研究
    休闲游憩区是由民俗体验、入口广场等以硬质铺装与绿化区域构成的空间场所,是营建体现白城市地域文化设计的主体,主要包括服务型建筑、功用商业建筑、科普观赏型建筑、湿地入口景观与广场景观等多种建筑类型
    苑宏刚 陈仲星 孙楠楠
  • 面向绿色建筑创新人才培养的建筑光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959年成立建筑物理实验室以来,2000年建设成为建设部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2005年获批教育部山地城镇建设重点实验室,2011年获批“重庆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实验基地,2012年,成为重庆市建筑科普教育基地
    何荥 粟多婷 翁季 许景峰 张海滨
  • 集聚人才科技创新势能,贡献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建院力量”
    开展应对企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了“技术培训进万家计划”,完成职业教育培训与技能等级鉴定累计49 207人次;实施了“职业生涯教育持续计划”,完成建筑企业职工施工安全教育培训累计34 223人次,面向社会开展建筑科普教育累计
    沈士德,秦涛
  • 科学隐喻与“后真相”时代传统科普出版的价值重构
    建筑科普类立体书籍的设计探究[J]. 鞋类工艺与设计,2021(23):34-36.
    王勇安 李丙南
加载中...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