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金融评论

清华金融评论

2025年01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清华金融评论》以“顶天、立地、学术、政策”为办刊原则,以“分析研究经济金融形势、解读评论经济金融政策、建言献策经济金融...     展开

类型

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36.00 ¥21.69
目录

卷首语

货币政策转向后的全球经济:稳定经济增长是关键
一个国家的经济在面临高、中、低三条增长路径时,该如何选择?这似乎是一个简单问题,但答案可能并不简单。当一个国家面临有良好回报的发展机遇时,如果因为政策发力不足、协调不完善,尤其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端发力协调不够,而错过了新投资机会带来的经济...

最新关注

前瞻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2024年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回顾
◎ 2024全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全部安排到位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年12月7日披露,截至目前,用于“两重”建设的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分三批全部安排到项目,另安排3000亿元用于加力支持“两新”工作。至此,2024全年1万亿...
精彩观点&数字
习近平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4年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做好2025年“三农”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

道口金融晴雨指数

新动能释放,中国金融市场11月稳步回暖
宏观金融状况指数解读 从数据来看,中国金融市场总指数在2024年11月环比由118.3上升至120.8,总指数增长2.2%,整体呈现出稳定回暖的趋势。与2023年同期相比,总指数从104.0上升至120.8,同比上升16%,体现出市场在宏观...

封面专题

全球货币政策迈向宽松:机遇与挑战
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随后,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这一基调,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我国连续实施了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改为“适度宽...
中国经济,“转向”2025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四个“不一般”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2日在北京闭幕。作为经济工作的国家级年终总结和新年计划,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是万众瞩目,是国内外探寻中国经济政策趋势的最佳窗口。总结起来,与历年中央经济工作...
发挥政策和改革双重功能,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向好
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宏观政策的角度来看,当前的政策目标主要集中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稳定增长和稳定就业。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这些目标,强调了宏观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和保障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些政策目标旨在...
全球货币政策普遍转向宽松的原因与影响
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普遍转向宽松 自2024年6月以来,各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已经开始降息,转向更为中性的货币政策。在G10经济体中,除日本以外,其他各国央行均下调了政策利率。随着2024年9月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菲律宾、韩国、泰国等新兴经济体也...
2025中国经济与政策展望
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尚未就职即宣布将对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加征关税。本文认为,中国继续依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以期安然度过楼市调整目前看来已不现实。据估算,2025年净出口对 GDP增长的贡献或由2024 ...
欧洲经济及货币政策前景展望
欧洲经济疲软加剧分化 自疫情和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经济疲软趋势至今仍未恢复,且内部分化程度持续加深。英国经济快速恢复的节奏恐难以延续,2024年三季度GDP环比仅增加0.14%,连续第三个季度下滑,已呈明显放缓趋势。欧元区三季度实际GDP...
漫长的告别:日本货币政策正常化道路崎岖
日本摆脱长期通缩,走出失落的30年 20世纪90年代资产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社会陷入人口老龄化和资产负债表衰退,为应对持续30年的增长停滞和价格通缩,日本央行实行了长达25年极为宽松的零利率货币政策,其间有长达8年的负利率时期。21世纪以来...
适度宽松基调下的2025年货币政策
2025年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 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基调从“稳健”转至“适度宽松”。随后2024年12月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展望“特朗普冲击”下的人民币汇率
短期维度:非美货币面临“特朗普冲击” 从短期维度看,美国的通胀预期带动美债利率上行,与美元利差之间的扩大,有助于全球资本流向美国,再加上短期情绪面的扰动,非美货币面临一定短期冲击,人民币可能在7.1~7.3的区间波动。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
2025年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展望
2024年12月后,美股依靠着自我强化的逻辑持续新高,美债则呈现出宽幅震荡走势。在充分博弈了特朗普的政策路径后(对大财政—大赤字—高通胀的过度担忧与回调),其对核心经济数据的敏感度有所下降。对特朗普政策的博弈出现了两种可能:一种是已经充分进...

小专题:“文旅+金融”双向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旅+金融”双向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多次提及“文化”二字。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凸显了...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速文旅与金融的双向融合
在2023年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明确指出,“文化关乎国本、国运”,“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
聚焦建设文化强国 投资发展文化产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作出系列部署。全会强调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强调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探索文...
文化赋能与金融助力:强国建设目标下的文化金融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以来,文化与金融合作进入快车道。十余年间,文化金融以产业金融为主要特征,伴随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进入新时代,...
金融支持文化强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角色与思考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行动纲领,而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着力点之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肩负着为国家重大战略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的责任与使命,具有较强...
文旅产业数据资产化的创新实践
文旅产业数据资产化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
城市更新视角下文旅项目的融资模式分析及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城市化进程,城市面貌和规模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成就。2023年末,随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6.16%,我国城市化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城市开发以及房地产模式都面临重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

宏观经济

从结构性复苏到均衡增长
2024年,中国经济整体呈现回升态势,但内部结构也开始出现分化。受全球经济复苏超出预期影响,国际贸易稳步回升带动了中国出口的超预期增长;相比之下,国内消费和投资仍处于温和复苏的通道。展望未来,随着宏观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锚定金融强国战略目标,促进大湾区金融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金融供给不足、贷款成本偏高和金融资源分布不平衡 近年来大湾区普惠金融发展取得巨大成效,县市、乡镇和农村地区的基础金融服务发展迅速,已实现全省乡村地区银行、保险服务全覆盖。但目前大湾区普惠金融依旧存在供给不足、...

政策与监管

金融基础设施与数字货币治理体系建设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货币及其跨境支付成为各国(地区)关注的焦点之一,加密资产等形式的数字资产快速发展,但其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点,使其易被充当洗钱、恐怖融资活动等金融犯罪的工具,国际支付体系呼唤更加便捷安全、保护隐私的数字货币的声音...

银行与保险

浅析风险治理理论及对我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国外尤其是西方银行业似乎陷入平均十年一次的金融危机“魔咒”。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2023年美国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及银门银行(Silver ...
商业银行支持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金融机构在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塑造发展新动能过程中,担任着“加速器”的作用,为践行“五篇大文章”、服务实体经济、提高我国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汇聚“活水”。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将在科...

资本市场

从耐心资本角度看债券融资
耐心资本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初出现在欧美资本市场,近年来,作为全面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一环,耐心资本的概念又被多次提及。其中从投资的角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辅导百问》指出,耐心资本是一种专注于长期投资的资本形式,不以追求短期收益为...
加速债券市场注册制改革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自银行间债券市场在2008年4月开始注册制探索,债券市场注册制已经历了很长的实践过程,以2020年3月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在交易所市场正式实行注册制为标志,债券市场全面实现注册制。但面对加速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新形势新要求,债券市场资源配置体系特...

财富与资管

推动“资金—资本”转换,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亟须培育耐心资本 纵观世界,国家的发展与历次工业革命息息相关,而工业革命的演进离不开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阶梯式突变和跃升。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经济格局,必须继续做好创新大文章,...
行稳致远:主权财富基金与养老基金的ESG实践
外国主权财富基金如何实践ESG? 主权财富基金和养老基金作为两类重要机构投资者,管理着全球约60万亿美元资产,广泛投资于股票、债券、不动产、基础设施和私募股权等多种资产类别。其投资决策不仅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还在推动环境、社会...

金融与科技

AI为金融系统功能更好发挥作用提供有力支持
人工智能(AI)是在承袭现有理论框架下对新型技术的运用,当前,这种趋势方兴未艾、不断发展,并为金融系统功能更好发挥作用提供有力支持。 相比于持续发展的AI,金融系统功能则是静态稳定的。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功能是静态的,功能的实现方式却会随着创...
支持科技企业的困难、根源及对策:基于银行视角
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培育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是应对内外部挑战、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现实需要。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必然要求中国金融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可持续的方向演进。科技金融是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涉及金融体系、金融政...

论文故事汇

气候变化是头顶的乌云,还是发展新契机
气候变化对企业来说,只是悬在头顶的乌云,还是能靠合理应对转化为发展新契机?围绕这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论文《公司气候风险:量化和应对》(Corporate Climate Risk: Measurements and Responses)(以下...

道口研究

慷慨且可持续的瑞典助学贷款
瑞典高等教育 免学费的高等教育 虽然早在1 4 7 7年瑞典就创立了北欧最古老的大学——乌普萨拉大学(U p p s a l a University),但直到1940年,瑞典的高等教育规模依然较小,仅有两所大学、两所学院以及一些职业技术高...

国际

芳林新叶催陈叶:从美国能源产业看全球绿色发展前景
特朗普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 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长期以来对气候变化持怀疑态度,上一任期上任伊始,他便推翻了约100项环境法规,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特朗普政府发布的“美国优先能源计划”核心要点包括:能源尽量自给自足,扩大美国本土原油生产,减...
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变迁与中国的参与
百年变局之下,世界形势风起云涌,国际经贸体系、货币金融体系备受冲击。2022年初以来的俄乌冲突,以及其招致的西方国家大规模金融制裁措施,对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信心和稳定状态造成了一定的震动。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当中,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调整...

金融人文

伊丽莎白一世与“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
伊丽莎白一世(公元1558—1603年在位)是英格兰王国都铎王朝(1485—1603年)的末代女王,她是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的女儿。亨利八世的妻子是西班牙公主凯瑟琳,就是那位资助哥伦布航海发现美洲大陆的伊莎贝拉女王的女儿。不...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260.28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清华金融评论

杂志价格:¥21.6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清华金融评论

杂志价格:¥21.6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