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收藏

东方收藏

2024年07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东方收藏》创刊于2009年,是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东方收藏》杂志编辑部出版的收藏文化类刊。该刊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展开

类型

月刊

类别

艺术收藏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东方焦点

中国古琴在日本的流传
摘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密切交流。其中于音乐方面,更是在中国的秦汉时期就有了交流和传播的记载。古琴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拨弦乐器,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日本,中国古琴经历了哪些起落沉浮,...
龙门石窟的百年变迁
摘要: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城南13 km处的伊河两岸,此处香山(东山)和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历其间自南向北川流,从洛阳城向南而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因此古称“伊阙”。在隋代,隋炀帝因伊阙正对东都洛阳宫城端门和郭城定鼎门,遂改称“龙...
砚边行
编者按:“砚边行”系列活动由福建省政协书画院主办,《东方收藏》编辑部协办。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每期活动展出福建省政协书画院书画家精品,并举办艺术讲堂,以期加强学术交流、展现福建文艺新气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

杂项珍玩

对浙江义乌地区出土唐代铜镜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唐代是我国铜镜艺术发展史上继战国、两汉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期,唐代铜镜在形制、纹饰、题材、装饰技巧与制作工艺等方面都有所创新。文章选取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浙江义乌地区出土的唐代典型铜镜,对其形制、纹饰和文化内涵进行探究,旨在为唐代铜镜文...

说陶论瓷

诗文装饰在瓷器上的运用初探
摘要:诗文装饰作为陶瓷装饰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最早应用于唐代长沙窑。长沙窑创烧于唐中期,兴于晚唐时期,五代时期走向衰落。到宋元时期,磁州窑又将诗文装饰艺术进一步发展,瓷器表面大量采用书法、诗文的装饰形式,内容上更加广泛,除化用唐宋诗词名句外...
宣城市博物馆馆藏六朝青瓷概览
摘要:在中国漫长的瓷器发展史上,六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六朝时,宣城为近畿要地,考古发现的六朝墓葬较多,出土文物也较为丰富,其中尤其以青瓷最具特色。宣城市博物馆馆藏六朝瓷器造型独特、制作精美,别具时代风格。文章主要基于宣城市博物馆馆藏部分...
明代青花瓷瓜果纹探究
摘要:中国的瓜果纹艺术源远流长,其深受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不仅具有装饰性,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长期以来,青花瓷与瓜果纹的融合相得益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装饰文化。文章旨在通过对明代青花瓷瓜果纹的探究,分析其艺术特征和历史演...

博物之窗

做好地域优质文物资源的阐释利用
摘要:文物资源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滋养,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宝贵财富。2021年9月,运城博物馆举办“与华相宜——晋南西阴文化特展”,通过考古发掘成果的阐释、利...
文物时代价值挖掘阐释和展示传播的高度统一
摘要:2023年下半年,山东博物馆推出了“山左邦彦——明清画像里的家国情怀”主题展览,该展览实现了文物时代价值挖掘阐释和展示传播的高度统一。文章首先介绍展览文物时代价值的挖掘过程及方式,即资源整合与逻辑组合;再详细地从“心系社稷”“颖颖家道...
博物馆创新传播与推广策略探究
摘要:在信息化、数字化日益普及的当下,博物馆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元化平台渠道与创新营销策略,提升自身的传播推广效果,成为文博行业关注的焦点。文章以河北博物院为例,通过深入剖析其在传播推广方面的成功实践,旨在为博物馆行业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文章...
国际化视域下山丹艾黎纪念馆多语言讲解服务的实践
摘要:山丹艾黎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际主义教育基地,致力于通过多语言讲解服务提升国际化水平。然而,当前多语言讲解服务在实践中仍面临着语言障碍、文化差异、讲解员素质不一和技术支持提升等挑战。对此,山丹艾黎纪念馆可以从加强讲解员...
博物馆展览中的文物预防性保护实践与思考
摘要:藏品是博物馆的基本元素,博物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科学地保护藏品,挖掘藏品的价值和内涵,并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为满足公众不断增加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通过整合文物资源,举办各种类型的陈列展览来发挥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而在展...
博物馆展厅讲解秩序规范管理研究
摘要:在“博物馆参观热”背景下,观众对讲解服务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社会讲解开始进入博物馆展厅,由此造成的讲解失序现象凸显。文章对社会讲解进入博物馆产生的失序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从优化讲解服务、探索多元化供给模式、加强规范引导、合...
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讲好文博故事的实践探索
摘要: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和传承者、国家和地方形象的展示者以及文化创新的推动者,在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讲好文博故事,不仅能够让人民群众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情怀,还能够在品牌建设中形成特色优势...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博物馆研学课程设计
摘要: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拥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其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地域文化的主要窗口,特别是近年来博物馆职能重心的转变,在出现新的传播方式的同时,也让公众对博物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
博物馆年鉴编纂的意义、特点和思考
摘要:年鉴是博物馆重要的资料性年度出版物,其编纂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通过分析年鉴编纂工作的意义和特点,进一步提升年鉴编纂的工作质量,对博物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年鉴编纂工作能够提高公众认知,促进馆际业务交流,其资料性、年度...
空间、人文、科技的三重交互
摘要: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使得艺术理念有了多种呈现方式,展览也从传统媒介走向了多媒介的融合。沉浸式展览不同于传统展览的单一性和专业性,它作为艺术和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同时能够调动观众的各种感官,从而达到一种强烈的互动性。易于接...

学术研究

新疆额敏EKD4Y3岩画图像的当代意义研究
摘要:文章以新疆额敏喀拉也木勒EKD4Y3岩面岩画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喀拉也木勒岩面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对其岩面岩画的调查考证,从图像造型、凿刻方法、岩晒程度三方面进行分析,并论述岩画图像个体与整体之间的构成布局特征,挖掘岩画所承载的历...
以古DNA研究为视角探寻家马驯化的足迹
摘要:家马的驯化对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以古DNA研究为视角,介绍了家马驯化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分析线粒体DNA、Y染色体和全基因组数据,揭示了家马母系和父系谱系之间不同的多样性程度。研究表明,家马驯化可能涉及多个起源地和广...
地区视域下甲骨占卜程式的演变
摘要:在殷商时期的甲骨占卜程式中,甲骨的取材、攻治、钻凿和烧灼,是其重要的四个步骤。从现有的文献记载和出土甲骨来看,在商代,这些程式经历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取材上从牛骨与兽骨并用到以牛骨为主,龟甲基本保持不变;攻治上从简单打磨骨臼、骨...
金属艺术品纹样的符号性表达研究
摘要:古代青铜器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瑰宝,在我国金属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如今,古代青铜器已不再被视为单纯的金属制品,其背后更是富含特殊的符号含义。文章旨在探讨古代青铜器纹样的符号性表达,通过研究和...
“美金”“恶金”与铁的辨析
摘要:早期铁和青铜的使用领域多有重叠,未出现专门用以区分金属类别的名称,一般统称为“金”。“美金”“恶金”这类用词属于作者根据自身所处时代书写,所以对出土铁器的考察时间至少可扩大到商周至春秋晚期。从商周到春秋时期,判断铁的“美”“恶”标准是...
汉风大象:论“汉三颂”的艺术特征及创作嬗变
摘要:汉代摩崖隶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大汉气象的典型代表。文章首先研究在汉代“大一统”文化艺术思想影响下摩崖隶书的创作背景,再厘清其发展历程,这对于研究摩崖隶书是非常有益的。“汉三颂”艺术特征鲜明,表现为笔法丰富有篆意、结体正大宽...
艺术史视域下娄睿墓陶俑的空间分类初探
摘要:以往关于北齐墓葬陶俑的研究,主要采用考古学的类型学方法,涵盖壁画墓与非壁画墓。相比之下,从艺术史角度深入探讨的文献较少,欧柏林学院郑如珀教授的研究是少数例外,其从空间营造的角度分析了北魏与东魏墓葬出土陶俑的差异。文章以1979年在太原...
唐代粟特式八棱杯伎乐纹样研究
摘要:在唐代粟特式金银酒器中,八棱杯所饰的伎乐纹颇具特殊性。文章根据已知现存的四件唐代八棱杯的伎乐纹样内容,从乐器、舞蹈、酒器等几个纹饰元素出发,依据史料文献以及唐代的壁画、雕刻,分析考证纹饰内容在粟特舞乐文化中的具体指向,并据此探讨伎乐纹...
从巩义文化遗产考察大运河与唐宋兴盛之关系
摘要:洛河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用自然河道行运,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洛河流经巩义,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对外交流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保留了大量的文化遗迹。如今这些重要的文化遗存,为研究大运河与唐宋...
孔庙文化在夏金民族政权中的发展与影响
摘要: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孔庙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载体,是社会思想发展进程中的独特呈现。在古代,孔庙及儒家思想不仅仅深深影响了中原汉人政权,对各少数民族的发展演变及政权稳固同样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各少数民族共融于华夏大家...
汪什代海部落文物研究
摘要:青海省博物馆收藏有青海汪什代海部落千户印信两枚、百户印信一枚以及清道光三年二月收执一方,是研究汪什代海部落传承的重要实物资料。文章旨在对相关文物进行解读,钩沉汪什代海部落史料,重现汪什代海部落发展始末。 关键词:汪什代海;花布藏;官木...
岭南传统建筑装饰技艺在余荫山房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课题:2022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支持课题“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非遗工艺传承研究”(编号:2022GXJK470);2022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岭南传统建筑文化与技艺传承社区教育示范基地”(编号:JX...

品书读画

清代词臣画家花鸟画风格特点研究
摘要:清代的宫廷绘画发展十分繁荣,专门的绘画机构也得到大力发展。其中,词臣画家的地位、数量和艺术成就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承担了宫廷大量的绘画需求,是清代宫廷绘画中不可忽视的特殊团体。同时,他们的绘画也受到了文人画的发展影响,呈现出多样性的艺术...
对水墨山水画中传统积墨染法的辨析
摘要:中国古代画论所提到的中国画技法有勾、皴、擦、点、染等,可见染是中国画创作的基本技法。无论是水墨淋漓的写意画还是精雕细琢的工笔画,都离不开染这一技法的运用。中国古代画论中还有“墨分五色”理论,是一种经典的“以墨为色”的创作观点,并由此形...
时代精神与民族使命
摘要:新时代的青年艺术家群体代表着未来艺术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从第十届“青未了”展览入选作品来看,新时代青年艺术家群体以青春激发当代的审美创造、以青春回应时代的艺术思考,艺术作品整体呈现出积极向上...

艺术品鉴

国画作品欣赏
作者简介: 唐秋莎(1997—),女,汉族,江西赣州人。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杨卫华(1973—),女,汉族,江苏徐州人。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美术史。 作者简介: 王颖(20...

史藏钩沉

百年前的异乡记忆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等协约国从中国招募了大量华工奔赴欧洲参战,这些华工虽然没有直接投入战斗,却为协约国的后勤保障以及最终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章以威海一战华工纪念馆馆藏文物为中心,通过对华工录用证书等官方文书以及一战期间的华工明信...

考古发现

20世纪中叶后的甲骨学研究简述
摘要:20世纪中叶后甲骨学深入发展,甲骨学研究多领域、全方位地展开,包括对甲骨本身的研究、甲骨学的交叉研究以及甲骨学新兴热点的研究。在这一时期,甲骨学纵深发展,硕果斐然。 关键词:甲骨学;交叉学科;研究简述 1899年第一片甲骨被发现后,国...
承德双峰寺水库占地范围考古调查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对承德双峰寺水库占地范围所进行的考古调查,涉及8处文物遗址,揭示这些遗址的基本情况、历史时期和文化内涵。调查结果丰富了对双峰寺武烈河流域文化历史的认识,但多数遗址因前期破坏严重,不具备考古发掘价值。此次公开的考古调查,有助...

文物保护

新疆库木吐喇石窟壁画材料的无损分析研究
摘要:为研究新疆库木吐喇石窟壁画的材料和工艺,文章梳理了壁画中常见的检测分析手段,提出多种原位无损检测手段互为印证,配合标准谱库的建立,结合已有材料及工艺信息的原位无损检测思路。以库木吐喇石窟第16窟、第23窟的原位无损调查为例,在系统梳理...
大型古建筑文化遗产鼓胀病害修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南京城墙是明代的都城城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砖石结构城垣建筑,是“中国明清城墙”申遗体系中最具“都城”性质的城墙,在人类文化遗产中具有独特的文物价值。南京城墙本体多为砖石结构,历经600余年沧桑,墙体存在局部...
清代《徽郡重建太平桥记》简析
摘要:徽州地区群山环绕、水系发达,其境内分布着大量的古桥。文章通过对清代《徽郡重建太平桥记》的研究,结合历史背景及史料记载,分析了徽州古桥之一的太平桥的历史沿革及道光年间重建太平桥的相关人物及历史事实,阐明了太平桥对徽州古桥及社会发展研究的...
烟台福建会馆歇山顶木石结构山门保护路径研究
摘要:文章探索烟台福建会馆歇山顶木石结构山门的保护路径,为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遗产提供持久的保护措施。通过对山门结构和材料特性的深入分析,揭示独特的建筑技术和装饰艺术,讨论如何反映建筑传统;探讨山门的文化象征意义及其在社区中的功能,...
应县三门城周王庙抢险修缮保护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文物修复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应县三门城周王庙台基残损现状,通过研究分析,采用木拉筋的传统施工技术,不仅能够彻底解决安全隐患,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文物本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周王...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古建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是我们的重要责任。随着国家对古建筑保护力度的逐年加大,越来越多的古建筑在保护过程中采用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而目前对三维点云数据的应用方向主要是古建筑现状测绘,耗费了大量物力、财力的...
浅谈清代孙艺、陈雪花鸟绢本画轴的修复工作
摘要:书画作品的修复在遵循文物修复原则的基础上要与时俱进,将传统修复技艺与现代科技分析相结合。对此,文章以寿光市博物馆馆藏清代孙艺、陈雪花鸟绢本画轴的修复为例,展示修复过程中现代科技分析与传统修复手法的相辅相成,以及修复完成后的现代科技质量...
基于文化传承视域下的沈阳老工业“旧址活化”研究
基金项目:辽宁科技大学校级一般项目“近现代沈阳工业建筑遗产价值研究”,编号:X202410146004 摘要:文章以沈阳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成功模式与案例,有针对性地对沈阳工业遗产保护开...

非遗传承

明代套版印刷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对当代非遗的思考
摘要:雕版印刷自唐代诞生,发展至明代,兴起了一种特殊的形式——套版印刷,即根据内容的具体需要,将同一页书稿上的不同内容分刻于大小相同的书版上,再将每块书版涂上需要的颜色,在纸上重复刷印。到清代,随着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传统的手工套版印刷技艺...
湘西竹编文化与学前儿童美育:艺术特色的浸润与传承
摘要:湘西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众多且独具地方特色,其中竹编艺术是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因此,深入挖掘它的文化内涵与教育价值,不仅对于学前儿童的审美发展具有启迪作用,而且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价值。通过引导学前儿童...

艺人心语

石雕物语│碧水映秋
自古以来,荷就以其独有的风姿与意蕴,成为无数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而笔者对荷的钟爱,不仅源于其夏日里的繁华盛景,更在于秋末冬初时那份超脱尘世的静谧与坚韧。《碧水映秋》系列作品,便是笔者内心深处这份情感的深刻表达,它们不仅是对荷之美的追求,...
石雕物语│秋实
深秋时节,石榴挂满枝头,沉甸甸的果实仿佛随时都会挣脱表皮的束缚,绽放出饱满的晶莹,预示着丰收的喜悦。石榴叶在这季节的交替中,悄然完成了由翠绿向金黄的蜕变,有的叶片边缘已卷曲枯黄,随风轻轻摇曳,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有的则不幸遭遇虫蛀,留下...
《清曼》│石壶雕刻艺术的清新与优雅
在纷繁的艺术世界中,一件作品若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引人注目,那必定是承载了创作者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理念。《清曼》这件作品的名字如同一曲悠扬的乐章在耳边轻轻响起,透露出清新而优雅的气质。 《清曼》以冰碛岩为原材料、墨黑色为主色调,冰碛岩历经岁月的...
《平安》│雕琢惠安女的刚柔并济
循迹历史的脉络,五代闽将张悃将中原石雕技艺传入福建惠安,一颗鲜活的种子便静静地在惠安生根发芽,历经岁月的洗礼,衍生出形神兼备、娟繁秀雅的南派石雕风格,由此演变成广为世人所知的惠安石雕。 惠安石雕兴盛于宋代,成熟于清代,其技艺精湛、雕琢灵动,...

钱币大观

辽吉语钱考
摘要:吉语钱是压胜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辽吉语钱继承唐,又融合了大量五代十国与北宋吉语钱的特点,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辽吉语钱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又同时涉及辽代的政治、经济、宗教、传统习俗等多个方面。辽吉语钱反映了辽代民众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工艺美术

浅析福州人物题材木雕与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条表现
摘要:在我国人物题材艺术创作领域,木雕和工笔画具有独特的地位。文章旨在深入探讨福州人物题材木雕和工笔人物画的线条表现,揭示福州木雕艺术与工笔画在线条造型美学上的共同点,并阐述这种共同点背后所体现的审美导向及其深层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福州木...
浅谈漆画创作的语言维度与意境探析
摘要:“以画言情、以色造境”,漆画的美学理念诞生于传统美学之中,根植于深厚的传统漆艺基础之上,是现代美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集历史性、艺术性、哲学性于一体,是具有文化、精神与美学价值的艺术表现形式。文章立足于漆艺历史发展的悠久性,进一步探析...

文创天地

基于汉代玉雕螭虎纹的IP形象设计研究
摘要:文章旨在研究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汉代玉雕螭虎纹之于当代社会生活的价值和应用。在历经多个历史时期的演变与发展之后,源于战国时期的汉代螭虎纹有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受汉代玉雕艺术风格影响,螭虎纹出现了与众不同的特点。文章通过对汉代玉雕螭虎...
形式与规律:美学视域下家具造型创新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探索家具造型与使用者思维之间的关系,从而简要地阐述美学视域下当代家具的造型变化及其发展规律。在传统思想观念影响下,人们对于家具的使用,除了功能性之外,更加注重造型及款式的美观性,因此如何根据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通过形...
当代文创人才培育和创新发展路径的多元化思考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下,我国的博物馆文创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文创事业发展不仅需要推进文创产品开发,更需要高校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与此同时,配套出台政策规范,完善非遗融合等方面,从而实现文创专业人才培养和博物馆整体事业的相互促进、...
对陕西省农特产品包装视觉语言创新的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原本专属于本民族的特色产品越来越快速地走向世界。陕西省作为农业大省,有着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文章通过文献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国内外农特产品包装设计理念,利用个案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分析陕西省农特产品包装设计...
相关杂志
  • 美术界

    美术界

    2025年04期
    ¥12.00
  • 艺术品鉴

    艺术品鉴

    2025年05期
    ¥9.90
  • 中国收藏

    中国收藏

    2025年05期
    ¥18.00
  • 人民音乐

    人民音乐

    2025年04期
    ¥14.49
  •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08期
    ¥18.00
  • 上海戏剧

    上海戏剧

    2025年02期
    ¥6.00
  • 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

    2025年01期
    ¥12.00
  • 上海工艺美术

    上海工艺美术

    2025年01期
    ¥12.00
  •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2024年24期
    ¥21.00
  • 大众考古

    大众考古

    2025年02期
    ¥9.00
  • 书画世界

    书画世界

    2025年03期
    ¥28.89
  • 乡村地理

    乡村地理

    2025年01期
    ¥12.00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44.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东方收藏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东方收藏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