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02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是一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50.00 ¥9.69
目录

马克思主义经典与阐释

重访马克思:深化理解哲学革命进程的三个新视角
摘 要: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历史方位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们需要重访马克思,以三个新视角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进程:第一,以出场学视域重新理解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的现代性进路,进而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之...
价值标准问题的争论及其理论出路
摘 要: 价值标准的产生根源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参与社会秩序的形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普照光”围绕工具理性建构社会秩序,在物和物化劳动的利用中强化了对作为资本关系人格化的资产阶级主体力量的认同,从而在区分人与物的语境下确立起以资...

中国古典学研究

重审“绝地天通”
摘 要: 学界已从不同领域对“绝地天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用以解决文明起源、制度变迁、思想跨越的重大问题。然而,“绝地天通”的本义尚未得到认真的梳理。从《国语·楚语下》所见楚昭王开始,对其的理解已经产生了偏差,之后的诠释都存在...
天人合一与神人合一并行论
摘 要: 作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中国哲学起源于宗教、诸子时期哲学的天人合一源自西周时期宗教的天人合一等论断,是在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下提出来的,仍有商榷的余地。中国早期思想是沿着人道、天道和神道三个路向而展开的。在三者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整合中,逐...
“西部儒学”的历史贡献
摘 要: 西部儒学是中国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始“师儒”之官和儒家经典《易》《书》《诗》《礼》《乐》《春秋》等文献在西部奠基;儒家思想的许多理念(阴阳、五行、三才、敬德保民、道德仁义礼、元气说等)、信仰(天命、礼乐)在西部孕育,为孔子创立儒...

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技术治理

技术价值互构:数智赋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均衡可及的生成机理
摘 要: 公共服务均衡可及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关键问题,数智赋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速度与力度,但如果偏离公共价值,必然会影响公共服务的温度与效度,使得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受损。因此,有必要从数智技术与公...
技术治理、群众工作与“枫桥经验”
摘 要: “中央-地方-社会”构成了国家治理中相互制衡的三个主要层面。良好的国家治理需要在三个层面之间保持平衡。借助12345市民热线等技术手段,群众可以几乎零成本地提出诉求,当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解决群众诉求进行“强考核”时,就会出现诉求“...

文学研究

文本之“体”与诠释之“用”
摘 要: 中国古代阐释学倾向于对文本本体与诠释实践的双向关注,这与侧重理解过程及阐释者立场的西方阐释学传统不同。这种双向关注可借用中国哲学的“体用”范畴来说明,本体性的存在通过载道之文成为经典文本之“体”,其“用”则为理解、诠释、演绎、引用...
《二娘子家书》对敦煌归义军史研究意义的再讨论
摘 要: 安徽博物院所藏许承尧旧藏《二娘子家书》是一件敦煌遗书,本托裱在某件经卷之后,后被揭裱下来成为一份独立的文书。这件文献原被认为是“唐人家信”,后经研究进一步判定为北宋太平兴国五年敦煌女子的家信。但通过对其内容中“闰三月”“天使司空”...
文法实践、符号层累与记忆重构
摘 要: 古代文章虚字不只为精英阶层所关注和讨论,更广泛渗透到各阶层读书人的日常生活。在新文化史视角下重审古代文章虚字观念,可以看出,虚字不仅是文章结构、声调与情感表达的核心工具,更通过日常教育、科场规则和集体实践,演化为具有象征性的文化符...

符号学研究

人工智能的意义时间:“此刻”之谜
摘 要: 时间是人类理解世界的关键难题之一。人工智能的意义方式与人类智能不同,也表现在人工智能的时间方式与人类不同。思想史不断推进关于时间本质的思索,论者们倾向于认为人的时间是内化的“意识时间”,人的“感觉此刻”具有综合过去-现在-未来时间...

历史学研究

殷墟传统之外:三星堆早期发掘与早期中国考古学
摘 要: 学术界一般以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考古发掘作为中国考古学诞生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同时也认为由此形成了中国考古学根植于安阳殷墟的传统。但是,事实上在安阳殷墟之外,还有以不同方式出现的中国早期考古学的样本与范式,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早期发现...
“龙头”和“舵把子”
摘 要: 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川袍哥形成了独特的权力结构与文化实践,该组织通过制度模仿与符号重构,建立了平行于官方的“第二制度”系统。其组织架构以龙头大爷为权力核心,通过关帝崇拜,强化道德权威,掌控实务运作,以仪式整合组织伦理。辅以“矮举-换...

近代中国文化研究

民国初年客居成都、太原时期的刘师培
摘 要: 武昌辛亥革命爆发时,刘师培正随端方入川,历经艰难。在资州,刘师培被端方派至成都与起义的军政府谈判时,端方为其部武昌新军杀害,刘师培幸免于难。在成都学术界朋友的庇护下,刘师培出任四川国学院院长,兼办存古学校,分经教授,造就多才,成为...
民国前期报业失范与报律重建
摘 要: 民初以还,政府曾数度制订报律,反对者以有违言论出版自由原则、立法程序违制以及民主国家多无报律为由,激烈抵制。这些反对意见并非都能成立,但迫于舆论压力,先后提出的几个报律均被废除。报律废除后,新闻领域呈相对法律真空状态,虽客观上有利...

法学研究

中国刑法学自主性的基本面向与发展前景
摘 要: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刑法学的知识自主性呈现通过体系性思考确立刑法基本立场,对司法实践予以持续关注,保持理论的反思能力和批判精神三个面向,在切实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建构合理的犯罪论体系,以及深化过失论、共犯论、罪数论、量刑论、具体犯...
法律思维规则的意义探究
摘 要: 在中国法理学者一般的语用中,法律多被界定为行为规范,而行为之前的思维环节常被忽略。对行为的规范是以对思维的调控为前提的,因而动态的法律运用蕴含着法律思维规则的使用。法治是服从规则治理的事业。这里的规则,既包括行为规范,也包括法律思...

青年学者专栏

舶来品内销的误会
摘 要: 作为李劼人“三部曲”研究核心概念之一的“大河小说”(roman-fleuve),实乃历代学者创造性误读层累的结果。与中文世界的李劼人研究者将大河小说视作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名词不同,大河小说本身其实不是一个相当严谨、拥有明...
民国初年的经学形态及其现代化转型
摘 要: 在中国经学史的研究中,民国初年的经学形态及其现代化转型的尝试具有特殊的讨论价值。由民国初年的复辟运动中的相关讨论所凸显的君臣上下、圣人当位的等级秩序原则,家天下、世袭制的政权交接办法以及王鲁共和、乾元用九的经史秩序设计,皆是帝制时...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025年是《四川大学学报》创刊70周年,创刊时第1期为自然科学版,第2期为社会科学版,因此将本年第2期作为刊庆纪念号。 在四川大学近130年的历史上,校园报刊一直活跃,如尊经书院创办的《蜀学报》、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创办的《星期日》、早期...
Summaries
Revisiting Marx: Three New Perspectives on Deepening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Philosophical Revolution Ren Ping Summ...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58.14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杂志价格:¥9.6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杂志价格:¥9.6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