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周刊

文学艺术周刊

2025年12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本刊立足新时代、新语境,关注多种文艺形态,对新作品、新话题、新思潮进行发掘和讨论,不断推出优秀创作者、研究者,努力成为繁...     展开

类型

半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5.00 ¥15.00
目录

文学观察

论《桃花扇》中儒生群体的价值困境
孔尚任的《桃花扇》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典范,在勾勒家国兴亡的同时,刻画了一批极具典型性的末代儒生形象。无论是以侯方域为代表的复社文人,还是以阮大铖、马士英为代表的奸佞官僚,都属于传统儒生文人的范畴。在太平盛世,儒生能够在治国理政方...
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檀变与社会性别观念研究
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只记录了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观念。目前,学者大多从文学审美或者人物塑造角度分析其中的女性形象,对女性形象和社会性别观念之间的动态联系关注得不够。本文基于《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
论鲍照乐府诗《拟行路难》十八首的抒情性
鲍照是南朝刘宋的著名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沈约在《宋书》中评价鲍照“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在当时仍沿袭东晋门阀士人“清望”之风的诗坛中,鲍照继承汉魏诗风的创作可谓是特立独行,与另一些文人重玄理、重清望的诗风十分...
《都柏林人》的叙事艺术与现实反思
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自1914年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仿佛是一面明镜,以十五个故事呈现都柏林人的不同生活,映射出20世纪初爱尔兰都柏林市民的精神世界与社会现实...
《焚舟纪》女性形象重构策略研究
安吉拉·卡特(以下简称卡特)以其风格诡谪的文学作品闻名于20世纪后半叶文坛。她的小说融合了哥特、魔幻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技巧,且有着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焚舟纪》作为她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是其文学创作的集大成之作。在当代女性主...

艺术视角

由琵琶曲看华彦钧、刘天华的艺术造诣
提及阿炳(华彦钧),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那首被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盛赞为“唯有跪着聆听”的世界名曲《二泉映月》。他的音乐作品蕴含了诸多民间音乐的精髓,如广为流传的江南民谣、苏北小调,以及广东音乐《汉宫秋月》《小桃红》等。至于刘天华,我们最先会想...
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审美特征探究
叙事歌曲《木兰从军》以北朝民歌《木兰诗》为文本依据,是词作家刘麟、曲作家王志信共同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艺术作品。这部声乐作品结合了北方民间音乐以及河南豫剧的特色,旋律对比强烈,情节脉络清晰,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艺术感染力。本文主要从作品的...
浅析莲花山地区“花儿”的唱词特点
现在学术界公认的“花儿”有两大流派:一是“河湟花儿”,这一派流传地区很广,主要诞生在古河州地区,也就是现在甘肃临夏、青海湟水部分地区,在整个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都有传唱;另一派是“洮岷花儿”,“洮岷花儿”是莲花山地区“花儿”与岷县地区“花...
从音乐意象看江南丝竹的审美趣味与地域情感
江南丝竹发源于江南水乡,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独具特色的民间器乐形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內涵。从音乐意象角度切入江南丝竹研究,能够深人探究其所蕴含的审美趣味与地域情感特征。江南丝竹音乐通过其独特的音响效果、演奏技法以及艺术表现手法...
声乐艺术中的音色美学与表现形式研究
在声乐艺术中,音色美学是演唱的灵魂,对其应用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声乐艺术的表演效果。基于此,本文首先深入分析声乐艺术中的音色美学内涵,探讨音色美学的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案例,从情感表达、角色塑造、风格展现及地域文化体现四个方面,分析声...
浅析声乐作品演唱中的声音色彩表达
理查德·施特劳斯(1864—1949,以下简称施特劳斯)是浪漫主义晚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也是声乐演唱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尽管相关研究较多,但对于其作品中声乐色彩的表达关注不足。因此,本文以施特劳斯的艺术歌曲《明晨》(...
中国表现主义音乐的艺术风格及其特征探究
表现主义作为20世纪现代音乐的重要流派之一,最初在绘画、文学等领域崭露头角,随后迅速扩展至音乐领域。20世纪后,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和碰撞,表现主义的音乐思想被引人中国,中国作曲家也将表现主义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从而创造出中国特有的表现...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g小调奏鸣曲》中的“情感主义”表达
在西方音乐史的传统风格叙事史中,古典时期与浪漫时期常作为两个独立的断代时期加以叙述。前者的音乐风格与启蒙运动下的理性主义哲学相联系,强调结构中完美的平衡性、整体性,如查尔斯·罗森(CharlesRosen)所言,“古典风格即音乐所...
萨克斯管作品《圣安东尼奥》的创作背景与演奏技术研究
本文以约翰·哈比森的萨克斯管奏鸣曲《圣安东尼奥》为研究对象,深人分析其创作背景和演奏技术,旨在为读者提供详尽的阐释。 一、约翰·哈比森的音乐世界 约翰·哈比森(JohnHarbison,以下简称哈比森)是当代美...
现代舞基础训练课在舞蹈表演与创作中的应用
现代舞是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它在追求自由表达、突破传统规范等方面有着明显特征。现代舞基础训练课是培育舞者专业素养的关键部分,对舞蹈表演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创作灵感的激发等都有不可轻视的影响。深人探究现代舞基础训练课在舞蹈表演及创作中的应用,有...
红色歌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红色歌舞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有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从延安时期一直到新时代,红色歌舞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借艺术形式生动呈...
国产影视剧母亲形象演变研究
在互联网文化背景下,公众对母亲形象的认知不断变化。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梳理了国产影视剧中母亲形象的发展脉络,阐释其演变过程及背后的社会文化意涵,探讨女性主体性身份建构。研究发现,随着社会性别观念转变,母亲形象从传统束缚走向独立成熟,反映了女性...
战场上的团圆:《志愿军:存亡之战》中的英雄铁军
电影《长津湖》让观众记住了抗美援朝过程中的长津湖战役,记住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志愿军:雄兵出击》中签发给第三十八军的嘉奖令一“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让观众知晓了“万岁军”的美名。《志愿军:存亡之战》中着力表现的第六十三...
浅析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风格创作
刘泰风导演的首部电影《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是一部聚焦“算法时代”个体生存的现实主义作品。电影从外卖公司中层人员危力与本公司外卖骑手陈金鹏的碰撞说起,围绕这场车祸的责任划分展开叙事,其在形式上使用16毫米胶片进行拍摄,在内容上注重观察个体生...
水印版画中传统元素与东方意蕴分析
作为植根中华文明土壤的独特艺术形态,水印版画承载着东方美学的基因密码,其发展轨迹可追溯至隋唐雕版印刷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一—这项革命性创新不仅奠定了图像复制的物质基础,更在媒介属性层面重构了艺术创作范式。当前研究亟待突破工艺考据的传统路径,在跨...
张光壁艺术中的南北融合与边疆书写
内蒙古水彩画是中国水彩艺术领域的重要分支,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内蒙古水彩画常以草原、蒙古包、马群等游牧生活元素为主题,运用水彩特有的透明性与流动性,生动呈现了草原上的人民生产生活的场景,成为记录草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张光璧为代表的首批用水彩...

新实践

当代工笔花鸟画创新路径研究
中国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形式之一,它源于唐代,成熟于五代,两宋时期达到顶峰。工笔花鸟画造型严谨细腻,色彩鲜艳丰富,通过花卉鸟禽鱼虫等逼真的形象,来婉转含蓄地表达主观情感。铺殿花是宫廷艺术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工笔花鸟画的重要代表样式,...
宝相花纹样在陶瓷茶具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宝相花纹样起源于佛教艺术中对莲花与菩提的崇敬,并在中国历代艺术创作中不断演变与融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装饰形式。其对称与繁复的造型既蕴含吉祥寓意,也满足了中国人对雅致与和谐的审美需求。作为日常器物的陶瓷茶具,在当代社会正逐渐从单纯的饮茶功能转...
数字时代电视戏曲晚会的守正与创新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传统戏曲文化受到新技术、新手段影响,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戏曲节目,也正在主动拥抱新媒体技术,寻求突破性发展。作为一名从事电视戏曲工作二十余年的编导,笔者深感新技术、新媒介对传统媒体的巨大冲击,如何开拓...
当代艺术创作中音响组织方式的创新思维探索
当代艺术创作领域中音响艺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其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吸引了广大艺术家和研究者的自光,如何用创新思维拆解和再造音响组织方式使其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重要议题。本文以典型音响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音响组织方...
提胡在广东汉剧传统剧目中的运用
广东汉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价值。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广东汉剧不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贏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在广东汉剧的音乐伴奏中,提胡以其富有穿透力的音色和细腻的表现力,对剧目...
不同演唱风格下气息支持方式的差异比较与实践分析
气息支持是声乐演唱里必不可少的技术根基,直接关乎声音的稳定性、表现力与风格适配性,不同演唱风格在气息控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造成其音色、强弱的改变及情感表达形式的差异。美声看重深沉有力的演唱支撑,通俗注重自然流畅的表达,民族唱法融合地域语言特...
从神话到动画:当代中国动画中的跨媒介叙事以追光动画为例
跨媒介叙事是一种将故事通过不同类型的媒介来呈现,使故事通过不同的平台进行延展与发展的叙事方式。这一说法最早由美国学者詹金斯提出,他认为一个故事通过各种不同的平台发布,各个新的文本都拥有不同意义与价值。在詹金斯理论的基础上,美国学者玛丽-劳尔...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80.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文学艺术周刊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文学艺术周刊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