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桃花扇》中儒生群体的价值困境
孔尚任的《桃花扇》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典范,在勾勒家国兴亡的同时,刻画了一批极具典型性的末代儒生形象。无论是以侯方域为代表的复社文人,还是以阮大铖、马士英为代表的奸佞官僚,都属于传统儒生文人的范畴。在太平盛世,儒生能够在治国理政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在明末乱世中,儒生的价值受到了挑战:在武力征伐盛行、昏君当道的时代,儒生的存在价值为何?事实上,《桃花扇》中的儒生群体在时代面前是无力回天的,儒家精神也随之发生了“下移”,不再仅仅由儒生来承载,而是偶然地体现在一些普通百姓身上。(剩余339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