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学术版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01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名作欣赏(学术版)是一个关于历史背景下一段人物或者历史中的事的介绍,依托丰富的背景资料并且以真实的文学作品为依托,介绍历...     展开

类型

月刊

类别

文学小说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5.00 ¥15.00
目录

本期推荐·非洲英语文学专论(二)

贝西·黑德的黑色美杜莎解读
摘 要:蛇发美女美杜莎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个复杂矛盾的文化符号,她是众神世界里唯一的凡人之身。集美丽与邪恶为一体的美杜莎形象蕴含了很多的故事和冤屈,给后人留下无限遐想、重述和阐释的空间。南非-博茨瓦纳作家贝西·黑德在自传体小说《权力之...
非洲文学中的中国汉字:《蜻蜓海》
摘 要:肯尼亚女作家伊冯·阿蒂安波·欧沃尔的长篇小说《蜻蜓海》是英语小说中少有的直接呈现汉字和汉语拼音的文学作品。小说通过汉字和汉语拼音,展现了中非人民对命运的理解、对国家使命的担当、对自我身份的追寻和思考。小说中反复出...
《尼罗河交汇线:记忆中的喀土穆》的叙事艺术
摘 要:马哈吉卜的非虚构性文学作品《尼罗河交汇线:记忆中的喀土穆》以敏锐的政治眼光、犀利的社会观察力和娴熟的文学艺术技巧勾勒了喀土穆2008年至2012年间的社会历史图景,作品通过对战争与历史的文学书写、空间和时间的交错变换以及故事与人物的...

项目呈现

大道至简:电影《帕特森》的禅道之境
摘 要:电影《帕特森》是美国独立导演贾木许向诗人威廉斯致敬的电影。禅道书写素来是威廉斯诗歌创作的重要特征。贾木许的这部电影为我们具象呈现了威廉斯及其同名史诗《帕特森》别具一格的禅道观,这着重体现于影片中的“平常是道”、诗心之“水”、“虚空乃...
电影翻译的生活化原则研究
摘 要:电影的语言是对现实语言的模拟。一部好的译制片会通过翻译向目的语观众重现原片的审美价值,包括其真实感、代入感,以及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因此,电影翻译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生活化。本文以著名美国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字幕组翻译版本为例,从语言的...
当代英国左翼戏剧与工人阶级“文化重塑”
摘 要: 当代英国左翼戏剧始终保持对下层民众生存境遇的关注,并通过激进性、先锋性、实验性等新的戏剧技巧不断与新的时代命题接轨。20世纪中后期以来,英国工人阶级的整体文化模式呈现出阶级文化的异质性,“青年文化”的崛起带动了工人阶级文化内部潜藏...
无我 小我 大我
摘 要:很多专家学者用本国的文化视角来研究狄金森的诗歌,其中就包括中国的哲学思想,例如道家思想中“无为”“无我”的思想。《我是一个无名小卒!你是谁?》既是一首戏剧独白诗,也是一首非常重要的哲理诗,表现了诗人极高的“无我”“小我”“大我”三个...
《莎乐美》中的双性同体及性别焦虑
摘 要:莎乐美是一个不甘于他者地位的女性。她具有高度的自我意识,并且承受着在男权中心社会中“被看”的压力,这种屈辱和边缘化的地位让她对自己的女性身份充满焦虑。作为一种报复和反抗,她将这种被看的压力施加在了身陷囹圄的约翰身上。她想要亲吻约翰的...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解读盖茨比和阿里萨坚守爱情的动机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和《霍乱时期的爱情》两本经典小说里都涉及男主人公对爱情的坚守,前者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后者则坚守到情侣相守。我们在岁月里遥望,希望岁月对坚守有所回报,这是人的本性。而对于爱情和友谊的期盼也是内心的自我尊重,从马斯洛...
梅尔维尔小说的民族性格书写
摘 要:民族身份是美国人进行自我探索的重要问题,美国作家常在作品中表达对此问题的关注。基于对19世纪美国作家梅尔维尔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综合分析,文章指出他们体现了追求自由、勇敢无畏、勤劳务实的民族性格。这些性格特征的形成离不开本土环境和历史的...
《魔女嘉莉》:后现代恐怖小说的视觉化实践
摘 要:出版于1974年的美国后现代恐怖小说《魔女嘉莉》是斯蒂芬·金的成名作,小说主要讲述了拥有“心灵遥感”特异功能的16岁少女嘉莉在家庭与学校的双重压力下,演变为复仇“魔女”的过程。小说存在着明显的视觉化创作特征,好莱坞著名导演...
谈歌笔下土匪的“野性美”及文化根源
摘 要:谈歌的多部小说都写到土匪,塑造了饱满的土匪形象,《票儿》是专门书写土匪的小说。本文以《票儿》为例,探究土匪形象所具有的原始欲望、侠义精神等“野性美”。土匪形象背后的文化根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乡土情结和家国情怀,其文化内涵体现了三...
试论《儒林外史》中士人的经济生活
摘 要: 本文从《儒林外史》中士人的经济地位、仕途人情支出、文化活动支出入手,分析经济生活反映的士人的价值观念,主要包括追求功名富贵、崇尚名士风流、淡泊名利三种类型。吴敬梓受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影响,《儒林外史》蕴含着批判八股科举,提倡躬行实...
徐则臣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的“合”与“离”
摘 要:徐则臣在许多散文和创作谈中建构了他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念,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作为他写作二十多年总结与突破的尝试之作,回应了他的文学观念。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上,徐则臣认为文学应该具有世界意识,因此他在《北上》中传递出一种世界...
扬州方言词与扬州饮食民俗浅议
摘 要:地域民俗文化与方言是相互关联、共生共存的关系。不同地域民俗文化的某些特征,必然在不同的方言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扬州方言词汇中也保存、记录了大量的扬州民俗文化,本文列举扬州方言词汇中的饮食方言词汇,探究扬州茶民俗文化、烹饪民俗文化、饮食...
国外文脉保护和开发利用先进做法探究
摘 要:文脉是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和文化结晶,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直接体现。国外文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自20世纪60年代正式被提出以来,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做法。本文通过研究国外文脉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先进做法,借以...

华裔文学文化身份研究

从权力与规训的视角看《华女阿五》中黄玉雪的身份认同
摘 要:本文以黄玉雪的自传《华女阿五》为素材,基于生命写作的范畴,从权力与规训的视角分析黄玉雪美国华裔女性身份的建构,进而探讨黄玉雪的身份认同问题。从文本内容来看,中美文化中的权力与规训建构了黄玉雪特殊的美国华裔女性身份,使她的身份认同呈现...
《美生华裔》中美版孙悟空的跨文化身份认同
摘 要:身份认同问题是困扰华裔群体已久的共同问题。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杨谨伦的自传漫画《美生华裔》通过创造一个美版孙悟空的形象引出了华裔群体的身份认同困境。故事中的孙悟空经历了身份危机,又在自有者和王来朝的帮助下进行了连续性的身份协商,并与...

《天一言》研究小辑

《天一言》中次要人物及其传递的文本视域研究
摘 要:作为华裔法国作家程抱一的首部长篇小说,《天一言》是西方读者了解20世纪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面镜子,小说内容围绕天一、玉梅与浩郎的感情纠葛展开。除了三位主要人物,融合着作家美学思考的次要人物构成了“文本视域”的一部分,并邀请读者与之进行...
程抱一及其小说人物天一的文化身份认同
摘 要:作为主要用法语进行研究的汉学家和主要用法语进行创作的作家,程抱一在经历文化割裂的痛苦与自我救赎之后于中法文化身份之间找到了一个利于其生活和创作的平衡点,而其半自传体小说《天一言》中的主人公天一却和程抱一本人的文化身份认同有着截然不同...

俄罗斯文学研究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斯拉夫主义社会理想
摘 要:“美拯救世界”是《白痴》的核心理念,而美是人类共同本质的爱,它能消弭个体间的隔绝,聚合起平等的对话空间。陀思妥耶夫斯基坚信爱只存在于俄罗斯人民纯正的东正教信仰之中,坚定的信仰和对人民的关注是其斯拉夫主义倾向的基础,这种倾向使他在对西...
女性主义视域下《安娜·卡列尼娜》的死亡意象分析
摘 要:安娜·卡列尼娜的女性意识在跳出妻子角色的过程中逐步壮大,又在守望爱情的过程中逐渐湮没。她的不健全的主体性使她既与原环境割裂又不能保护新的自我从而被社会抛弃,这是她走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多次通过死亡意象隐喻人物的思想与...
特里丰诺夫《交换》中人物形象的艺术表现手法
摘 要:特里丰诺夫在“莫斯科小说”《交换》的创作过程中力求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从而为读者提供一种隐性的形象感和显性的审美感。为了达到此目的,作者在《交换》这部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如抒情、记叙、描写、议论和说明来塑造...

院校平台·牡丹江师范学院

论宋代民俗文化传播
摘 要:宋代是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民俗作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特有的民俗文化载体进行传播,其传播途径主要有繁荣的商业贸易、宽松的使节外交以及兴盛的佛教活动,传递着以天下为公、以和为贵、遵从礼教的深厚情感内涵。 关键词:宋代 民俗文化...
辽金时期契丹族婚姻制度流变
摘 要:随着朝代的更迭,契丹族婚姻制度在辽金时期有了明显的转变。辽代一直保持着皇族与后族的氏族外婚制度;在金代,契丹族与各民族之间的通婚逐渐成为主流,在汉族文化的渗透下,离婚、再嫁之风逐渐衰微,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度开始并行。作为婚姻主角...

性别世界

象征主义戏剧理论中的人文戏剧观
摘 要:易卜生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之父。在欧洲现实主义戏剧逐渐走向衰落,自然主义又在欧洲剧坛肆意弥漫之时,易卜生高举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大旗。继早期的浪漫历史剧创作和中期社会问题剧创作之后,到了20世纪80年代,易卜生把眼光从现实主义的社...
论贾平凹笔下的女性悲剧
摘 要:贾平凹是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其笔下的女性形象或以温婉贤淑的体贴,或以鲜艳妖娆的风情,给男性带来了身体及精神上的慰藉。但纵观这些女性的命运,大多以悲剧收场:《废都》中的唐宛儿追爱失败,被潼关的丈夫抓了回去,受到百般凌辱;《秦腔》中的白...
爱情的选择及其背后
摘 要:《人生》中高加林的爱情选择不仅包含对现代性的理智追求,还包含对传统伦理的情感渴望,他面对刘巧珍和黄亚萍的摇摆不定象征着两者的分裂、纠缠与斗争,构成了作品内在张力的一部分。刘巧玲是路遥在初稿中希望两者结合的美梦,而她所代表的现代性和传...

语文讲堂

情到深处亦偶然
摘 要:徐志摩的《偶然》书写了情感的得与失,也抒发了人生的得与失,从情感信仰的幻灭到情感的内敛,徐志摩在时空错位中深入内心,凝视自己的情感错位,剖析自我,凝视自我,对生活、对人生、对情感做出理性思考和精神自觉。《偶然》一诗融情于景传达人生感...
从《受戒》看汪曾祺短篇小说观
摘 要:汪曾祺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短篇小说《受戒》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自成一派,他的小说写普通小人物的平凡生活,关注地方民俗生活,关心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不拘一格地尝试小说叙述散文化、诗化的创作,《受戒》以其疏朗清淡的文风、自然性情的创作...
醉里梦回的英雄
摘 要: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豪放派诗人,其词承载了他一生的英雄气概与悲怆情怀,具有独特的思想深度和审美志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辛弃疾的经典之作,全词从“醉里梦回”展开,当情感到达最高潮时,却用“可怜白发生”作尾。以此词...

古典丛谈

人生若尘露 怀思寄八荒
摘 要:作为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阮籍是一位在乱世中求“觉醒”的忧患之士。其《咏怀八十二首》五言组诗开创了咏怀诗体,上承《诗经》《离骚》,下启左思、陶渊明,并在唐人手中得到多方面继承发展。本文从阮籍咏怀诗文本分析入手,进一步探究了其五...
从辋川、柳州到半山
摘 要: 王维、柳宗元与王安石三人堪称唐宋间各以山水诗著名的大家,以“雅丽精工”为其山水诗的共同交汇点,并作为典型垂世。三人政治、生活经历上的诸多相似之处,经受了或贬逐或隐退的痛苦经历,之后世情疏懒,亲近山水,并将佛禅境界揉入山水诗创作,以...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都市词创作对比
摘 要:自北宋建立以来,商品经济的发达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崛起和都市文化的繁荣,而随着社会的稳定发展,南渡前的李清照成长于繁华都市,同时受书香世家的熏陶,形成了清新自然、委婉细腻的少女创作心态并呈现于词中,与之相映照的是国破家亡后南渡晚期词中透...
浅析裘万顷诗歌中的“鸟”意象
摘 要:裘万顷的诗歌中出现过很多意象,而鸟意象是其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种。通过研读裘万顷的诗歌可以发现,其诗歌中的鸟意象主要分为三类:鹤,象征着其为国请命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其仕途不顺时的归隐之心;雁,代表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失意时的苦...
两种“道”的辨析
摘 要:本文以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和韩愈《原道》的“道”为例,从内涵、思想来源、写作背景及目的这三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明晰刘勰的“原道”思想并非是后世的“文以明道”和“文以载道”思想的直接来源,其关联性和继承性是较小的。 关键词...
富春堂本《南西厢记·游殿》套曲考述
摘 要:在富春堂本崔时佩、李日华《南西厢记》的《游殿》一折中,出现了两个情节重复的套曲。本文研究其作者归属问题,认为【甘州歌】套曲保留了崔时佩的原作风貌,含有杂调声腔的风格;【忒忒令】套曲为李日华新增,盛行于后世的昆山腔舞台。 关键词:《南...

小说纵横

从真幻结合笔法看《聊斋志异》对本事的改编创新
摘 要:《聊斋志异》中的部分篇章是对本事进行的改编创新,蒲松龄多采用一种真幻结合的笔法,在形象塑造、空间构建、时间设计三个方面,采用反讽、预言、象征艺术表现手法,在不离开现实根基的前提下,杂糅进许多超现实因素,关怀人性,提倡真情至性。本文将...
论冯骥才小说中的文化书写
摘 要:冯骥才擅长历史文化小说的创作,从《神鞭》《三寸金莲》到新作《单筒望远镜》,冯骥才都在其中灌注了自己对文化问题的思考,而且在冯骥才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态度发生变化的轨迹。《神鞭》和《三寸金莲》主要是对封建文化...
《驯鹿六季》?的生态观
摘 要:蒙古族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用少年的丛林治愈与成长之旅向人们展现了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美好以及大自然的奇妙;唤起少年儿童对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渴望,潜移默化地传递着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家园的生态意识;引发身处现代都市...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圣经》意象
摘 要:基督教经典《圣经》(又称《新旧约全书》),是西方世界早期生活和思想的“文化母本”,其内容及具体意象都有很大的挖掘空间。《鲁滨逊漂流记》虽受18世纪浓厚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影响,但其情节发展也受到《圣经》潜移默化的渗透,《鲁滨逊漂流记》的...
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狂欢化特征
摘 要:《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一部具有狂欢化解读价值的反叛性儿童文学,其狂欢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文本所构建的“广场”为狂欢话语提供了一个施展平台,这种话语以自由喧嚣的“广场语言”作为形式体现。而在广场上,亵渎官方话语体现出对权威的一种脱...
《拉罗斯》中正义主题的再审视
摘 要:继《鸽灾》和《圆屋》书写印第安人无辜受害却无法实现正义的悲惨境况后,路易丝·厄德里克在“正义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拉罗斯》中再次审视正义主题。《拉罗斯》围绕一起印第安保留地边界附近的误杀案,陆续给出司法正义、天主教教义和...
囚禁中的自由与希望
摘 要:《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代表作。其在监狱这个独特背景下描述的故事走向和对两极人性的深刻解读成就了这部畅销几十年的作品。它揭示了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的混乱景象,抨击了美国司法制度标榜正义下的黑暗,以主人公安...

影视观察

戏里有声,声里有戏
摘 要:王家卫在影片《花样年华》中精心设计声景,基准声与背景声相互衬托,标志声不断重复,信号声时而出现。他这样乱中有序地排列音乐音响,不仅直抒导演胸臆,也使观众不断沉浸在真实的场景之中。影片中独特的音乐音响,巧妙的声画关系以及声景中体现出来...
许鞍华电影中战争题材的人文关怀
摘 要:许鞍华导演的两部战争题材电影作品《投奔怒海》与《明月几时有》都表达出一种人文关怀,从《投奔怒海》到《明月几时有》,叙事方面发生了如下变化:叙事主体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叙事方式从冒险到纪实、叙事风格从冷冽到平静,这些叙事变化展现了其不同...
《银翼杀手》:赛博空间的多重文化因子
摘 要:“赛博朋克”作为后现代文化的艺术风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科幻电影的美学设计中。1982年的电影《银翼杀手》被认为是赛博朋克电影的开山之作,承继自黑色电影的阴郁风格和霓虹灯、大屏幕、巨构建筑、亚洲符号等元素,影响了之后科幻电影的创作,其...
浅析《阿黛尔的生活》的艺术表现手法
摘 要:《阿黛尔的生活》是导演阿布戴·柯西胥的经典之作,极具导演的个人风格。影片通过长镜头运用、近景拍摄以及纪录片式的叙事方式展开,三个小时的时长虽然较久,但并不会使观众有冗长沉闷的观感。影片通过纪录片元素的添加以及白描拍摄手法的...

语言之思

浅析英美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摘 要:儿童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19世纪儿童文学巨匠的蜂拥而出,大量儿童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这些文学创作的经典译作匠心独运、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并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艺术价值对儿童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启迪,本文旨在从翻译...
文学翻译的忠实性原则
摘 要: 文学是一种源于语言却又高于语言、以审美为目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表达形式。因此,文学翻译相较于其他翻译具有更高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旨在追求译作不仅要与原作相媲美,而且要在表达艺术方面超过原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翻译要脱离原作进行创作,翻...

学林漫录

一部推动唐诗经典流传的力作
摘 要:《唐诗经典分类品鉴》是孙艳红教授2020年12月出版的著作。该书分为九章,着重选讲了八十五位诗人,233首诗歌,基本上反映了唐诗的全貌。在传统分类诗选的基础上,《唐诗经典分类品鉴》做了大胆探索,不但梳理分析各类题材诗歌的发展流变,而...
施蛰存笔下的“心理问题”发展
摘 要:封建思想、伦理道德使得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市民心理备受压迫,社会的压制导致了人的心理的不正常,上海市民的心理一步步由轻微的异变转变到精神障碍,他们的精神越来越敏感,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将这一时期上海市民备受摧残的精神以小说的方式表...
朱丽娅·克里斯蒂娃论忧郁
摘 要:关于忧郁的问题,从亚里士多德到弗洛伊德,再到当代文学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都对这一问题有所讨论。克里斯蒂娃讨论忧郁的专著《黑色的太阳》在弗洛伊德忧郁观基础上更进一步,将其视作是一种哲学和...
试论戈特沙尔克《班卓琴》
摘 要:戈特沙尔克是美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钢琴家及作曲家,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戈特沙尔克《班卓琴》这部作品,更好地了解戈特沙尔克,以及美国民族音乐元素在其作品当中的运用。 关键词:戈特沙尔克 美国民族音乐 黑人音乐 班卓琴 一、路易斯...
相关杂志
  • 当代

    当代

    2025年02期
    ¥12.00
  • 译林

    译林

    2025年03期
    ¥12.00
  • 北京文学

    北京文学

    2025年04期
    ¥15.00
  • 啄木鸟

    啄木鸟

    2025年05期
    ¥9.00
  • 十月

    十月

    2025年02期
    ¥15.00
  • 美文

    美文

    2025年09期
    ¥9.00
  • 上海文学

    上海文学

    2025年05期
    ¥9.00
  • 辽河

    辽河

    2025年04期
    ¥7.29
  •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2025年02期
    ¥6.00
  •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

    2024年10期
    ¥6.00
  •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5年04期
    ¥15.00
  • 小品文选刊

    小品文选刊

    2025年05期
    ¥4.8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80.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名作欣赏·学术版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名作欣赏·学术版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