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选刊·下半月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2年07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散文选刊》1984年10月创刊,河南省文联主办。是中国国内创刊较早的专门选发全国报刊散文精品的文学期刊,展示中国散文创...     展开

类型

月刊

类别

文学小说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0.00 ¥6.00
目录

原创精品

阿勒泰往事
校长是一个五十多岁耿直厚道的汉子,家住在坡上。他和媳妇是上世纪60 年代从四川盲流到这里的“疆一代”。 校长爱人是学校的校工,大家都叫她巫老师。家里每年养有十几二十头猪,夏秋太阳刚刚露头,学生、老师在赶往早读的路上,常会碰到巫老师背着一个大...
一手好蟹
无论如何,我也不能阻止女儿对这片海的依恋。 眼下最重要的是,她要在竹篓里装满可可爱爱的沙蟹。此刻,她的眼睛是硕大的,似乎要装下这片沙滩。这是一种近乎原始的捉蟹方法,退潮时找一片清浅的海滩,步伐缓慢,注意力高度集中。沙蟹们不知危险,以为是一座...
黑框眼镜
当年,来到这座滨江小城打工,是急切想逃离农村,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这才来到亲戚与他人合伙开的公司上班。 谁知交了钱进去之后,才发现他们开的是皮包公司,是打着招工的幌子来收取集资款的一群骗子。 那天异常的寒冷,望着他们卷款跑路后,只剩下...
老话说,垸场三样宝——鸡啼、狗叫、牛哞伢儿吵。三宝中,鸡,排第一位。 在乡村,伢儿们打闹流了血,哪个过生日,头痛脑热的,女人多是弄碗滚烫的泡蛋,撒上葱花,淋上麻油,说是吃了补身体。 若是来个客,多半用辣子、大蒜煎碗蛋,以示尊重。若是杀只鸡,...

生活随笔

我家有“考生”
“去,儿子,战斗!”我把儿子送到新一中考场通道前,紧紧地拥抱了儿子,然后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膀。 “我走了,爸!”儿子从牙缝中嘣出几个字后,心情有些沉重地向考场通道走去,我目送儿子的背影,儿子却突然扭头瞟了我一眼,然后快步地向考场跑去,望着儿子...
故乡的吃食
故乡有很多的“野味”吃食。 柳条,不仅是拧下青嫩的皮,在乍暖还寒的季节里吹奏春天的柳哨响,而且黄嫩的柳芽也是一种乡村小吃。娘把叶片撸下来,用热水淘洗好,加上盐,拌上玉米面,在大铁锅上烀锅贴,金黄中带青,软软的,带着嫩叶的清香。年少的我一顿饭...
半生父爱
我生平第一辆车,是上世纪90 年代初父亲给我买的“飞鸽”自行车。 那年元宵节刚过,我便去了县城,这是我师范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课程已快修完,接下来的事就是实习,毕业考试,等待分配。因为县城没有有权势的亲戚朋友,毕业后一定会到乡村小学任教,所...
鱼面
舅舅、舅妈的家在长江的边上,一年四季喝着长江里的水,吃着长江里的鱼。引长江之水灌溉出来的稻米和果香自不必说,单就是以鱼为主的各种食材,就已经让我爱不释口,其中,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鱼面。 第一次吃鱼面,是在舅舅、舅妈家。 那时候外婆还在,和舅...
明月悄悄拂过山岗
春天,一个平常的傍晚。夕阳最后的余晖渐渐散去,暮色将至未至。 不远处的田间小路上,走着正欲归栏的牛羊。 少年坐在地上,屁股下垫着草团子。 在他面前堆放着十几根长短不一的竹片,一团麻线和几根铁钉。家中的大黄毛狗懒懒地趴在竹椅边,椅子上斜挂着他...
树木情缘
我的祖辈在桂西北的大山里繁衍生息,父亲承祖承宗成为大山的汉子。他和母亲除了种地养牲畜,最拿手的是他的木工手艺。 我们的山村是由几座大山托起在掌心的一爿平台地,它地势比周围方圆数十里的山村还要高。那里日照充足,但十户农家仅有五六十亩的山地,这...
村庄之声
从我出生的那天开始,对人世间的各类声音就充满着好奇,当然那时对此只是蒙蒙的,并不能通过语言或肢体来表达与体现。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我成长的日子里,奶奶说,黎明的鸡鸣声能传到星星那里,牛叫声能碰到天上的白云。 但我在“品尝”众多声音的味道中,...
月光的旋律
她的名字很美,有一个“月”字。 初识她时,我们身体都好瘦,一个像苇秆,一个像竹竿。互相留给对方的好感也是瘦。交往了一个季节以后,彼此多了些了解,善良的性情逐渐浮出水面。30 年前,我考入成人高校脱产进修后,书信成为我俩互诉衷肠的牵挂。我们的...
斗茶
闲来无事,约上三五好友,各自带上自己的好茶,找个好去处,品香论韵,逍遥自在。我们最常去古树茶叶店斗茶,一是就近方便,二是质优价廉,三是店主热情好客。 古树茶叶店就在世界文化遗产五里桥桥头,装修简单古朴,门面黑不溜秋,店里唯一的亮点是背景墙上...
身在厦门话血鸭
一座城一道菜,本无什么必然联系,然一座城就因一道菜声名鹊起,让人牢牢记住的,恐怕是莲花血鸭。 对于出生在上世纪70 年代的我们而言,孩提时生活物资相对匮乏,家里如果能够炒上一道血鸭,兄弟几个就如同过年一样兴奋。那时候,遇上家里做血鸭,我们还...
陵水渔排
在海南,我吃鱼吃得最酣畅淋漓的是在陵水海湾的渔排上。一箭之遥就是著名的南湾猴岛。鱼在网箱游,人在船上观,大的上百斤,小的不够筷子长。鱼的品种很多,吃过一种海南话称作“hao”的,译成普通话是什么,不得而知。鱼青黑色,鱼嘴朝下,身体两侧鳍如宝...
被牛蝇叮咬的牛犊
盛夏的一天,闷热的天气叫人透不过气来,我们驱车行驶在乌伦古河边茂密的灌木丛间的土路上。 斜刺里,奔出一群牛犊,高翘着尾巴横挡在车道上,从它们停留在路上的举动看得出,是我们的坐骑让它们受到惊吓而不知所措。这是一群被牛蝇叮咬的小牛犊,我知道它们...
多亏有个好邻居
今年1 月31 日,也就是除夕傍晚,本来是辞旧迎新的欢乐时刻,没想到却成为我最倒霉的时刻。 我想把地拖一下。当我去卫生间拿拖把时,没想到拖把长长的木柄不小心把我拐杖绊了一下,绊得拐杖一下子倾斜了,我整个身子也随即失去了平衡,轰的一声栽倒下去...
苦瓜苦,苦瓜甜
最近,苦瓜成了我餐桌上每天必备的一道菜。 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总爱以形象的感知来确定自己的喜好。我喜欢南瓜、豆角、笋瓜、西红柿等蔬菜,偏偏对苦瓜爱不起来。这种情感上的排斥,先是缘于它与癞蛤蟆皮肤类似的外表。虽然苦瓜那一身晶莹的绿,远胜癞蛤蟆那...
蚕豆,蚕豆
豆,以昆虫中的家蚕命名,是豆中唯一。在充满阳和之气、万物生机勃勃的春天,蚕吐丝,织出锦帛。蚕豆借春蚕的阳和之气,春意昭然。蚕豆荚形似春蚕,形似神合。春天,桌面上蚕豆上台,“春天第一豆”,多响亮的头名!吃上新蚕豆,开心开胃。 一盘蚕豆,因为它...
又见小龙虾
一盆湖北潜江的油焖小龙虾,突然在江汉平原上刮起了一场红色风暴。 小龙虾的菜品多达118 道,入选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出名的,就是油焖小龙虾。油焖小龙虾,采用江汉平原优质淡水小龙虾为原料,佐以桂皮、八角、小茴香、砂仁、白芷、香叶、白蔻等多...
梦故乡
那一个夜晚,在小礼堂东边,有一栋灰白色的楼,在四层的一扇窗口,有一盏灯,为你熄灭过,也为你点亮过。“大爷,开门!大爷,开门……”谁在敲门? 山东的张店,是你的出生地。你的第一声啼哭是在这里发出的,第一个梦是在这里做的,第一首诗是在这里写的。...
张强勇散文小辑
矿山 我一直到参加工作,才知道矿山原来并不是一个专有的地名。 有煤、有锑、有锡、有石头,只要是矿,都叫矿山。频繁的工作调动,让我能见识着很多的矿与矿山。有煤的地方叫煤矿山,有锑的地方叫锑矿山,有锡的地方叫锡矿山。我以前工作过的税务所都设在有...
散文的减法
散文的选材很重要,用减法。 每一位散文作者,肚子里都有一大把的生命经历,一大把的生活瞬间,一大把的故事、思想参悟之类,素材太多太多了。但真正选材作文,你又是舍不得东,舍不得西,好像哪个素材都很重要,自己难以取舍,颇不容易。如何才好呢?这一点...

静观山水

双溪河上最后的艄夫
这个抹不去的印象,还是在很小的时候跟着母亲一起去外婆家。 那次,是我第一次搭乘这个双溪河上那条篾篷船远行,我们是在一个吃过晚饭的傍晚出发的。依稀记得,那是一个春来后的青黄时节。在这个时节里,麦穗是青的,菜花是黄的,当然,桃花也红了。但在那个...
赶石头的老人
老石匠无名无姓,本人也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竟称自己姓石名匠,别人也不细究,都“石匠、石匠”地叫他。 老石匠不是很老,但足够“疯”了。人家问他高寿,他捋着并未全白的稀疏的几根山羊胡子,并露出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说自己快两百岁了。老石匠有个儿子...
马踏湖的桥
马踏湖多桥。 马踏湖2100 多条水路,几乎都有桥,有的还不止一座。那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不胜枚举的桥,不仅为沿湖各村带来了方便,更为马踏湖的影响力添砖加瓦。我们给它冠名“桥湖”,一点也不夸张。古人云:遇水架桥,逢山开路。这些桥因时而生,...

精短美文

一盆芦荟
几年前的深秋,我在住宅区的垃圾箱旁边捡到了一盆芦荟。 老伴找来一个空盆忙碌地栽起来,便把它搁置在位于阴面的窗台上。从此对它倍加呵护,按时松土、浇水、施肥,悉心照料。过了几天,受了不公平待遇的它,似乎还没有从伤痛之中缓过神来。我怀着失望的心情...
搬甘蔗
上世纪90 年代,父母在东排子、骑下、河背三处承包地上种下了几亩甘蔗,每年都会有十多吨甘蔗卖往县城的糖厂。结账后,父亲既能拿到现金,又能领回一两袋白糖。白花花的蔗糖一领回家,那种喜悦的气氛洋溢在每个家人脸上,显然,这是父母平日里众多梦想中的...
讲故事的父亲
小时候,我很喜欢随父亲去集市赶集,因为父亲除了会给我买糖球、年糕之类的零食,还有一件事情我特别喜欢,那就是带我听说书。说书是一种传统的曲艺形式,我们那儿又叫评书,以说为主,间或也会唱上一两句,还会以扬琴、二胡等乐器配以简单的音乐。农闲时候,...
煎饼飘香
我是“70 后”,煎饼是我餐饮的主食,没有像父辈们童年那样吃糠咽菜,食不果腹,我的童年基本上能吃饱穿暖。我们村里家家户户的天井里,都有一盘石磨。我家的石磨在院子的西墙根,娘差不多一个星期就要抹一次煎饼。与石磨相伴的是一棵丁香树,春天花开时节...
我的父亲
父亲生于1941 年,16 岁参加工作,在鹰潭铁路局做勘探事务,铁路局一度解散,在靖安县九岭钨矿采挖钨砂。 1976 年,父亲买好了木料、砖瓦,准备盖新房。父亲有兄弟四人,当时已分了家,二伯父家里穷,儿女又多,父亲便把那些木料与砖瓦全给了他...
爸爸的巴掌
盛夏的夜晚,院子里铺着凉席,一抬头,满树的青枣,再抬头,是满夜的繁星——枣花般密密麻麻开在夜空。 我们姊妹叽叽喳喳地躺在凉席上找星星:“织女、牛郎、北斗……”几只蚊子馋嘴了,叮了我几口。 “哪儿痒?”爸爸问。 我指了指背,爸爸粗大的手指小心...
澜沧江边古盐田
那年夏天,与文友西藏游,沿214 国道一路向北,过金沙江大拐弯、云南德钦,住西藏芒康。车里播放的藏语歌曲,似乎每首都一个调,但百听不厌,还情不自禁地摇摆,那些歌听着麻酥酥、毛茸茸的,很温暖。究竟什么原因,又说不出,我们跟着调子哼,跟着调子摇...
臭折耳
臭折耳有雅名,叫鱼腥草。 这种叫法,也许源于鱼腥草特有的气味,因为许多人开始接触它,总会觉得臭甚至不愿入口,吃过几次渐渐适应后,却觉得它清香异常。每次听村人叫它臭折耳,我总能听出他们话语里的亲近感,像呼叫自家顽皮幼童般戏谑,又透着几分喜爱。...
坐在一堆文字上想起父亲
父亲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他通过自己努力拼搏,做到铁路甘肃路段总工程师,退休回老家时,他的工资是小镇上最高的。 父亲是农民出身,干农活是一把好手,与我母亲结婚不久就去外地铁路单位当了临时工,后来在上海铁路局管辖的江浙两省工作,我哥出生不久父亲...
儿时的记忆
水缸 我家厨房有一口大缸,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挑水,要挑三担水才能装满。 缸里的水人畜共用,可供两天。父亲在外地工作,先是母亲挑水,我长大了有了力气,就包揽了下来。赵大塘在屋后不远,清早的水经过一夜沉淀,水面清澈,水质干净。秋冬早晨,水面飘...
村庄里吹来的风
小镇上的风是从村庄吹来的,张开嘴巴,就能咀嚼到它带来的泥土味道,植物芳香。风和人聊天时,你的一个表情,一开口讲话,它就能猜中你是哪个村子的人。当然,也会一眼认出你是不是本地人。 这是住在小镇上一位耄耋老人的感受。在她浑浊的眼里,风是万能的。...
已经记不清我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看见那盏灯,我只隐约觉得它一直都在那里,从来没有熄灭过。 在我最初的记忆里,暮色四合的黄昏下,每当我玩累了,突然发现四周已经陷入昏黑,才焦急地在窄窄的田埂上往家里跑,踉踉跄跄的步伐带着几分恐惧。可是,每当远远地看...
小凹人家
小凹在抚仙湖东岸,村不大,就百十户人家。谁家有个事,喊一声,全村人都能响应。 印象中的小凹,是一个小渔村,依山傍水,炊烟袅袅,很古朴的样子。我一直想去转转,但都没去成。今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终于去了趟小凹。 小凹村后的灌木丛一年比一年...
喊三妹
十年前初冬的一天,我突然接到电话说:“三妹在从阳明山返回途中,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现正在医院抢救。” 当我赶到医院时,三妹已躺在急救床上,输着氧气,双眼紧闭。我伸手摸了摸三妹的头,试了试呼吸,并唤着三妹的名字,但已毫无反应。我祈求医生要想...
那年,买票看电视
看电影要买票,大家都知道,看电视还要买票?不是题目写错了吧? 没有错,那年,也就是1977 年年末,当搞副业之风悄然抬头时,在关里当铁匠的父亲,就被东北一个乡村的生产队长——不知道拐了多少个弯——请到了当时叫红星二队的地方,担任生产队烘炉的...
花钱的最高境界
最近,品读了西北大学杨闻宇教授的《金钱二喻》一文之后,总觉得钱这东西又甘又苦,耐人寻味。 “金钱”是个中性词,“金钱”就其本身而言没有好坏之分,人们之所以会对金钱产生一系列是是非非的认识,形成褒贬不一的看法,主要是人们对金钱的认识不同,从而...
穿越人字岭
淡淡的云彩像一片片洁白的羽毛,穿行在巍峨的山峰间—— 这里,便是云池岭。 云池岭位于龙窖山朱楼坡东北边陲,两省(湖南、湖北)四县(临湘、蒲圻、崇阳、通城)交界处,三条道路呈人字形分岔通往各县,故又称“人字岭”。被灌木半遮半掩的人字岭,山脊处...
沙枣花香
小时候,在我居住生活的军垦连队附近,生长着很多沙枣树,在道路边的林带中,在条田周围,在大渠的两旁,在平房附近,都有它们的身影。这树的模样不怎么好看,不似白杨树那么挺拔、伟岸,也没有榆树那么绿色莹然,不起眼的灰白色叶子引不起人们的关注。可是,...
我为乡亲写家书
一封家书抵万金。 我下乡后,当了民办教师,空闲时间相对多,越发思念外地的亲戚、同学、好友,有时会连续三天给同一个人写三封信。一段时间,我整天盼着邮递员来,因为每次邮递员来村里几乎都有我的信。不夸张地说,当时的信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村民们看在...
阅读季
春天只是四季一个无奈的轮回,况且我不喜欢南方春天的淫雨霏霏,如同我不喜欢北方春天的乍暖还寒,尘土飞扬。站在春天的门槛,我只是三月的阅读者,同时被三月浏览。 走在书店的路上,我阅读每一张经过的脸,美丽或平凡;我阅读每一双对视的眼,明亮或暗淡;...
王村记
麻石街 王村,在酉水岸边,古称酉阳,为湘西一小古镇。因电影《芙蓉镇》之故,名声大振。 男人有遗风。老者常坐在门口,手持三尺余长的竹竿,瞟人,哈气,“嘘嘘”地吹着纸媒子(点香烟的引火物),大口吸着浓烟,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悠闲的烟民。几家豆腐店...
东长街的鱼汤面
淮安高铁站没有开通时,赴天津还得从徐州东站上“和谐号”。为能早点查找到江北慈幼院的档案,铁哥们儿宋伟对我说:“明天去徐州,我们早点出发!我请你吃鱼汤面。” 鱼汤面是什么样的美食呢?是鱼熬成汤,在汤里放上煮熟的面条,还是在有鱼有汤的锅里直接下...
港城人的饭局
港城人的饭局是颇有讲究的。 时间通常安排在晚上,以周末居多。酒店不一定大,但要有特色,要么海鲜烧得好,要么野味新鲜。正常下午三四点,主人就来到了酒店。刚落座,便拿出手机挨个打一通,重复着同一句话:“怎么还没到啊?三缺一,就等你了……”对方就...
一块送嫁布
在我的衣柜里,珍藏着一块白底浅红花叶图案的涤纶花布,这是我结婚时同族的娴婶送给我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在珠三角一带乡村,但凡女子出嫁,亲朋好友都喜欢送布匹作贺礼,这些布匹被称为“送嫁布”,其大小刚好够做一件成衣。以前到百货商店买布,只...
乡下人和县城人
那是很多年前一个盛夏的上午。 我与妻子从她娘家返回时,路过她居县城的堂姐家。我们落座不久,她儿媳下班回来,好像我们不存在似的,对我们视而不见;婆母对我们到来的介绍她充耳不闻,径直从我们面前走进卧室。我们受不了冷漠,起身走人。 此后,去县城办...
老了我能在杭州生活吗
国庆假期这几天,我和妻子住在亲戚空着的房间里,杭州虽已到秋天,还要整天开着空调。透过两扇不大的窗户,可以感觉到外面灼热的阳光。 三十年前我从杭州的一所大学毕业,因为考的是师范委培的专业,得回老家当教师,没有机会留下来。两年的大学生活对于一生...
壁山野樱花
一条崎岖小道,沿早春的心事延伸。 脚下生风,以攀援的姿势,向上,努力寻找那一片漫野花海,抵达严冬后的第一场花事。 临湘詹桥壁山,乃幕阜山余脉,平均海拔600 余米,这里千山万壑,流泉密布,茂林修竹,百鸟争鸣。因山峰陡峭如壁,故名“壁山”。 ...
凤凰游
了解凤凰,是从沈从文的《边城》开始的,在他的笔下,那里是一处童话般的风景。 初秋,凤凰游终于成行。 车子经过一夜的颠簸,终于在黎明时分到达湘西,在同伴不约而同的惊叫声中,魂牵梦绕的凤凰县终于映入眼帘。只见山环水抱中,突兀呈现一座安闲的古城:...
酒醉猪
我妈说这头好酒的猪,是她嫁到我们李家后养的第二头猪。北方的农村,秋收后就到冬闲了,基本上家家都会在这会儿用苞谷、高粱酿点酒,等到家里来客人或过年过节时喝。酒酿好后,留下的酒糟则是喂猪的好东西,给猪饲料里加上一勺酒糟,猪不光胃口大开,长得也快...
卡口笔记
子夜时分,婷、芳、我三人在平阳高速卡口防控工作进行交接班。我们简单握手,互道辛苦,颇有点小小仪式感。 这是我第一次值守凌晨班,心底竟然泛起一丝螺旋纹般的新奇。 “引导员!引导员!”有货车需要引导处置点。门外保安人员大声喊叫道。 我条件反射般...
相关杂志
  • 当代

    当代

    2025年02期
    ¥12.00
  • 北京文学

    北京文学

    2025年04期
    ¥15.00
  • 译林

    译林

    2025年02期
    ¥12.00
  • 啄木鸟

    啄木鸟

    2025年05期
    ¥9.00
  • 十月

    十月

    2025年02期
    ¥15.00
  • 美文

    美文

    2025年09期
    ¥9.00
  • 上海文学

    上海文学

    2025年05期
    ¥9.00
  • 辽河

    辽河

    2025年04期
    ¥7.29
  •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2025年02期
    ¥6.00
  •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

    2024年10期
    ¥6.00
  •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5年04期
    ¥15.00
  • 小品文选刊

    小品文选刊

    2025年05期
    ¥4.8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7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散文选刊·下半月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散文选刊·下半月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