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地理

炎黄地理

2024年10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炎黄地理》(月刊)创刊于1984年8月,主管单位: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单位:山西文化艺术传媒中心。主要栏目:人...     展开

类型

月刊

类别

学术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50.00 免费
目录

历史文化

《宣统固原州志》中的清代官民环境保护意识
《宣统固原州志》是清代宁夏地方志书中的一部,是清代固原地区的一部百科全书。《宣统固原州志》是清代唯一一部关于清代固原州的地方志书,其包含了固原州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科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是研究固原地区历史、社会形态的珍贵文献资...
安史之乱时北方人口南迁江淮的路线
唐代的移民问题在中国历史上较为突出,而安史之乱时又是唐代人口迁移的主要时期。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使得黄河中下游地区陷入战火,北方人口锐减,田地荒芜;而这一时期的南方已经初步发展,社会相对安定,由此北方士人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南迁。江淮地区是士人南...
毁灭与重生:都江堰岁修材料变动及争论
都江堰水利工程自秦时蜀郡太守李冰率领人民修建起,此后对成都平原影响甚远。千年以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经历无数次毁灭与重建,建立了独有的岁修机制。因时代不同、生产力与技术的不断更新,都江堰工程使用的材料与结构不断完善。文章通过解读元明两朝所留文献...
巴蜀地区五十三佛造像研究综述
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巴蜀地区在北朝时期受到北方开窟造像的影响而逐渐开始兴起石窟造像,造像题材多依据佛经内容。五十三佛造像题材作为其中的一种,相关学者对此题材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主要围绕五十三佛造像题材的经典来源、...
左宗棠与哈密开发
左宗棠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是晚清时期少有的具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所取得的最伟大的历史功绩便是规复新疆,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左宗棠在平定肃州“回乱”后,便开始谋划规复新疆...
附壳珍珠养殖技术起源与演变考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人工养殖珍珠的国家。早在宋代就有了人工养殖珍珠的记载。据记载,一位名叫叶金扬的人发明了附壳珍珠养殖技术,并在当时的德清钟管和十字港一带大规模推广,德清也因此被誉为珍珠养殖技术的发源地。在有关附壳珍珠养殖技术出现时间的研究...
清末民初乌鲁木齐俄属贸易圈的历史演进与空间影响
自18世纪中叶清朝政府将新疆正式纳入统一版图起,天山北麓的乌鲁木齐地区就如同一块磁石,吸引着来自众多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群纷至沓来。在交往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相互吸纳、融合,渗透市政建设、居民生活、城市文化等城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
明弘治刻本俗字释例
一般俗字能够在字书中或者通过字形直接判断出其正字。还有一些隐形的俗字,它们虽然在各种字书中都有相关解释,但是往往难以统一,而且这种俗字与其正字的联系较远,字音字义已经出现了分化,不利于判断该俗体的正字。人们不知道这些隐形的俗体字由哪些正字变...
孔子义利观对当代的价值
“义利之辨”不仅是当时社会思想家争论的话题,还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文章论述了孔子对于“义”和“利”的表达,二者并不是对立的概念,而是要区分“公利”与“私利”;解释了什么才是个人的正当追求,对我们如今的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正确理解和传承孔...
基于地理优势的海城市行政建制长久保留的原因
据鞍山市的行政区划沿革可知,海城市是鞍山地区现存县级行政机构中行政建制最为悠久的一个,自古以来,其行政建制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但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态势。文章基于海城市的地理优势,探讨海城市行政建制得以长久保留的原因。 鞍山市的行政区划沿...
清朝中后期科尔沁右翼中旗垦荒
清朝初年,清政府实行封禁政策以保护东北的发祥之地。清朝中后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关内的民众纷纷涌入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垦荒。清朝末期,清廷腐败无能,西方帝国主义趁机将魔爪伸向中国。面对西方的侵略,清政府毫无还手之力,最终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
基于民族视角的“大一统”话语体系构建中的承异性
“大一统”研究大多以中原为中心进行理论建构,文章采用复线历史分析方法中承异的思想框架,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视角切入,找寻主线历史之外的历史碎片,并对历史碎片背后的意义进行解构,在分析和研判基础上,找出在历史碎片中对于“大一统”体系的话语叙述...
墨子的教育思想概述及启示
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早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就明确地定义了种种教育规律,众多的理论观点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价值,其部分理论观点更是蕴含了丰富的教育价值。墨子不仅仅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主张...
汉代别火官略考
别火官是西汉中央政府所设置的负责改火的官员。汉初并无此官,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下令改大行令为大鸿胪,下设别火为其属官,别火官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直至东汉光武帝时,别火一官才被废置。关于别火官的职掌,记录西汉史事的《史记》《汉书》等...

传统文化

新疆历史故事融入《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在这一背景下,讲好新疆历史故事,让历史“发声”、文物“说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好新疆丰富的历史人物、出土文物、遗址、石窟壁...
参与式影像创作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赋权影响
参与式影像是一种强调参与性与协作性的影像创作形式,其核心是通过影像赋权社区成员,让他们成为文化表达的主体。参与式影像通过草根民众的参与合作,引起更多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社会中处于边缘的弱势群体能够以摄影摄像为媒介,来展现自己的生存状况,表达...
台湾高山族文面的文化意义与复兴现象
文面是成人的象征,更是死后登上彩虹桥,前往祖灵世界的“通行证”。泛文面族群男性在青年时期通过狩猎与出草获得文面,女性则苦练织布技术,勤劳持家,得到族人的认可后获得文面。男女双方必须都获得文面后才被允许结婚。时至今日,台湾高山族已然没有族人掌...
广场舞对大众文化生活的意义
广场舞作为一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已融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研究表明,广场舞对大众文化生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文化参与、精神娱乐和社会交往三个层面:在文化参与方面,为普通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文化实践途径;在精神娱乐方面,满足了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在社会...

遗产保护

非遗文化保护的原则及策略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世界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各民族悠久而独特的历史记忆。这些珍贵的技艺与传统不仅记录了过去的生活方式,还为创造美好未来提供了重要财富。然而,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地的许多古老习俗正逐渐消失。研究表明,通过深入挖掘和理解每...
上海石库门文化遗产IP开发价值
石库门是上海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文旅地标。石库门里弄和建筑的保护开发已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而其他非物质类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承尚未形成可持续推进的有效机制。因缺乏统一的IP策略,石库门文化遗产尚未创建一致的IP内核和内容体系,品牌跨界传播受限,阻碍...
乡村振兴战略下山东沿黄流域传统手工艺普及与创新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发展的总抓手,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山东沿黄流域作为传统文化富集区,拥有独特的手工艺资源禀赋,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进程中蕴含巨大发展潜力。探索传统手工艺的普及与创新策...
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现代化建设受到重视,而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传统技艺和习俗难以适应现代人的需求。而公共图书馆中收藏着大量的文献资料,能够为非...
基于民族元素的传播设计
基于民族元素的传播设计,不仅可以丰富设计素材、提升设计品质,也能助力民族文化传承。文章基于此,从明确设计主题、提炼民族符号、创新符号运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基于民族元素的传播设计流程,并以《古·尚结缘》《黑神话·悟空》为例,...

旅游与思考

​江苏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路径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数字技术正以空前的速度重塑全球经济体系及社会生活方式。“数字丝绸之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深化与发展,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新的合作机遇与挑战。江苏省,作为对外开放的门户,正积极投身于探索和...
“互联网+茶旅”背景下宜兴茶品牌营销策略
文章探讨了宜兴红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品牌营销策略与发展路径。宜兴红茶作为江苏省的重要茶产,近年来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宜兴红茶的发展仍面临产业化、商业化程度较低,政策、资金支持不足,专业技术和人才缺乏以及生产成本高...
基于“国潮”背景的舞蹈创作文化寻根与审美转化
“国潮”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文化现象,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文化的深度融合,是对民族文化身份和审美自信的集体表达。舞蹈作为一种高度融合身体、空间与时间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符号,在“国潮”背景下创作实践,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寻根之旅...
和田区旅游形象塑造与品牌推广策略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塑造鲜明的旅游形象,树立响亮的旅游品牌,成为旅游目的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指...

文物保护

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趋势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其间积淀的丰富文物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社会变迁轨迹,它们不仅是学术研究的珍贵资源,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博物馆作为历史文物的主要守护者和诠释者,其在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肩负着传承发扬文化遗产和促进...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物保护和利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承载着五千年的文明智慧。党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文旅融合的程度逐渐加深,在保护和利用文物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
数字化技术在西藏文物保护中的应用与挑战
西藏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环境,拥有大量重要历史文物,然而这些文物长期面临风化、破损等威胁。为应对这些挑战,文章探讨了三维扫描建模、虚拟现实展示和远程监测等数字化技术在西藏文物保护中的应用,保证了文物的精确记录、虚拟复原和环境监控。然而,...
基于岁修制度的文物修缮管理实践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文物因自然侵蚀、人为破坏等因素而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保护和修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文物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科...
利用科技智能手段开展文物宣传普及工作
文物宣传普及极为重要,科技智能手段中的数字化技术可以成功构建文物资源库,有益于文物信息的存放与查询,凭借数字化展示与虚拟博物馆建设,让公众的观赏体验更具活力和直观性;增强现实技术(AR)能够使虚拟信息与真实环境相融合,造就互动展示的物件,强...
5G时代文物保护工程设计与数字技术的互动传播策略
伴随5G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地都陆续开展文物保护工程设计与数字技术的互动传播工作,对文物进行客观、真实与全面的数据记录,并将数据完整保存,转化为可供检索、学习、传播与展示的数字资源。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文物保护工程设计环节中,不仅对文物的记录修复...

文物古建

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施工管理要点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建筑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凝聚着先人的智慧与匠心。在岁月的侵蚀下,众多古建筑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亟需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文章深入探讨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施工管理要点,阐述了大木架修复加固、墙体裂缝修补、传统彩绘...
高平市早期不厦两头造建筑中的移柱减柱造
文章选取山西省高平市金元时期不厦两头造古建筑作为样本,统计高平在金元时期的移柱减柱造情况,并通过具体案例,归纳出高平地区金元时期古建筑移柱减柱造类型,以及因移柱减柱而造成相应梁枋的结构变化。 山西省高平市为古建筑遗存集中区域,至今还保存着众...
郑州文庙建筑的学校和社会教化功能
郑州文庙是中原文化的象征,其重建历程和建筑细节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儒家教化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历史见证,也是文化传承,承载着人们的记忆与情感。文庙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装饰展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作为学习儒家思想和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郑州文庙促...

博物馆学

从人面网纹盆看史前艺术的抽象与具象表达
史前艺术是人类艺术的起源,对理解人类文化发展意义深远。人面网纹盆作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重要遗存,为研究史前艺术提供了关键实物资料。文章通过对其细致观察分析,深入探究其艺术特征、抽象与具象表达、文化内涵及对后世艺术的影响。研究发现其...
博物馆展览与观众的关系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简称V&A),是世界上最大的装饰艺术和设计博物馆。该博物馆拥有众多馆藏,为建筑、家具、时装、纺织品、摄影、雕塑、绘画、珠宝、玻璃、陶瓷、书籍艺术、亚洲艺术和设计、戏剧和艺术等的学习研究提供了一些最好的资源。 博物馆...
醒狮文创产业的开发与创新
醒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文章以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以下简称“佛山祖庙”)醒狮文创开发为例,探讨醒狮与文创开发融合的路径,分析醒狮文化资源在文创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价值,并...
汉代玉器的工艺与文化价值
文章深入探讨了汉代玉器的艺术魅力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汉代玉器的工艺技术,揭示了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设计美学。玉器的选材、设计与雕刻,无不反映当时社会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念,体现了汉代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以及对和谐、长寿等理想的追求。...
青花人物纹瓷笔筒赏析
青花瓷,作为中国瓷器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青花人物故事纹笔筒更是其中的精品之作,它们以精湛的工艺、丰富的题材和深刻的文化寓意,展现了清代瓷器艺术的高超成就。 文章以无锡博物院...

文韵集萃

灾荒背后
灾荒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与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从古代的文献记载到近现代的历史研究,灾荒史不仅是对自然灾害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人类社会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深刻反思。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虽然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历史叙事与文化记忆
中国当代小说在历史叙事和文化记忆的互动中,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层次的叙事技巧。历史叙事通过描绘重大事件和社会变迁,为文化记忆的建构与传承提供了载体;文化记忆则丰富了历史叙事的内容,并对其创新性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中...

红色传承

将星在“文家市大捷”中陨落
1930年8月20日早晨发生在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的“文家市大捷”是红军初创时期消灭国民党一个整编旅的光辉战例,从此扩大了苏区,壮大了红军。但在此次大捷中许多优秀的红军指战员也牺牲了,特别是红一纵队司令员柯武东的壮烈牺牲,使一颗耀眼的“将星...
以新质生产力创新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和伟大精神,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我们必须充分...
新媒体时代纪念馆如何传播红色文化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和规模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文博行业带来了诸多契机,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是革命烈士纪念地、初心使命教育地、红色文化传播地。文章通过龙华烈士纪念馆的宣...

生态保护

赣江中游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规划
推动赣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江西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造赣江最美岸线的具体行动。该流域地区牵涉面广、情况复杂,既需要系统谋划、整体布局,也需要分步...

神话传说

傣族长寿神话传说
帕雅萨穆帝的长寿神话传说是傣族关于创世的神话传说,讲述梵天创世和有人类之后,人类一直没有房屋居住、没有首领、没有耕耘、没有社会制度。为此,因陀罗指令帕雅萨穆帝下凡到人间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帕雅萨穆帝用14万年时间,其中寿命(人身)12万余岁,...

书画长廊

基于绘画透视法的中西建筑路径营造目的差异
文章通过剖析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与西方画中的多点透视,探讨了中西建筑在路径营造目的上的差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表现出一种开放、自由的空间观念,直接影响了中国建筑路径的漫游性和叙事性体验。相较之下,西方绘画的多点透视则强调空间的控制与焦点...
相关杂志
  • 中国商论

    中国商论

    2025年07期
    ¥17.49
  • 中外建筑

    中外建筑

    2025年03期
    ¥9.90
  • 河南科技

    河南科技

    2025年06期
    ¥6.00
  • 海洋开发与管理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4年12期
    ¥21.69
  • 计算机应用文摘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5年08期
    ¥9.00
  • 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2025年02期
    ¥9.00
  • 现代信息科技

    现代信息科技

    2025年06期
    ¥18.00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02期
    ¥12.00
  • 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

    2025年01期
    ¥3.39
  •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25年01期
    ¥10.89
  • 中国调味品

    中国调味品

    2025年03期
    ¥0.00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5年03期
    ¥9.69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炎黄地理

杂志价格:¥0.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炎黄地理

杂志价格:¥0.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