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时代·下

美与时代·下

2024年09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美与时代(下)》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

类型

月刊

类别

艺术收藏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8.00 ¥10.89
目录

美学史研究

齐藤百合子非完美美学及其理论效应
摘 要:西方美学有完美美学传统,即客体越完美,主体就越愉悦。与之相反,日裔美籍美学家齐藤百合子发现,东方美学尤其是日本美学具有非完美美学传统,即对破旧的、模糊的、贫乏的、残缺的事物保持积极的审美欣赏热情。这种非完美美学恰好可以满足当代西方...
从“我”“我们”到“大家”
摘 要:在“9·11”和“4·21”事件发生后,斯蒂格勒认为我们陷入了“象征的贫困”。在斯蒂格勒看来,“象征的贫困”即个体化的丧失,而这一丧失的原因既是“器官学”的也是“经济学”的。也就是说,“象征的贫困”既是技术个体...
绘画与语言的契合可能
摘 要:梅洛-庞蒂认为,知觉世界是前语言的沉默领域,为了表达沉默的知觉经验,画家与作家会分别用绘画与语言两种不同方式。画家的活动——通过线条、色彩唤醒主体潜藏的解码能力,能够直接将主体感官引入知觉领域;作家的活动——通过言语构建符号与事物...
怀疑论,抑或真理?
摘 要:由于现代博物馆构造了现代人观赏艺术作品的方式,现代博物馆的场所学意义愈发受到艺术阐释的重视。然而,对艺术作品与其处境的关系的重视却在艺术哲学领域引发了一种怀疑论倾向:诸多艺术哲学家认为博物馆对艺术作品的挪移使得艺术作品本身的意义被...
罗兰·巴特对索绪尔能指所指理论的重构
摘 要:索绪尔在语言学层面上定义了能指与所指,带动了西方哲学思潮的语言学转向,罗兰·巴特重新诠释了这一理论,对能指所指理论进行了系统化再构建。不仅如此,巴特还吸取了斯多葛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克里斯蒂娃等人的部分理论,以纯功能性...
海德格尔美学的六大关键词浅释
摘 要:海德格尔美学素以晦涩艰深而著称,可以用较为浅显的语言,对其美学思想中的六大关键词,即“存在”“时间”“真理”“语言”“世界”“大地”进行解读。海德格尔运用“现象学”方法,悬置了传统哲学对“存在”“时间”“真理”“语言”“世界”“大...

审美视点

AI绘画
摘 要:AI绘画秉承着艺术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的特征,不断延伸艺术行为发生的阈值,拓展艺术探索的空间。它以文本和算法“替代”传统艺术创作模式,扩展了艺术创作的新维度。在这个替代性创作机制中,算法是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它与画手以“共生体”的形...
《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匹诺曹》:作者风格童话改编探赜
摘 要:吉尔莫·德尔·托罗是当今世界影坛极具个人风格的作者性导演。他的作品贯彻恐怖诡异的视觉风格,在魔幻与现实互文关系中包含着个人之思。影片《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匹诺曹》是经典故事文本《木偶奇遇记》...
流动的身体:德勒兹“根茎”理论视角下的短视频艺术
摘 要:本文以德勒兹的根茎概念为基础,结合具身性与离身性,研究短视频中的这两种现象的流动性,通过深入剖析中外短视频案例,分析艺术家作品,揭示短视频中具身性和离身性的多样表现。本文探讨了短视频中具身性和离身性的艺术实践,旨在通过对短视频中的...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虚拟自恋现象评议
摘 要:虚拟自恋现象的产生,是当今社会发达数字网络文化的直接产物,并与现代性、商品美学和媒介技术紧密相关。现代性时代的个体解放、商品美学的影像布展以及媒介技术的平台基础,无形中牵引着社会舆论导向,催生网络虚拟自恋现象。面对诸多新媒介现象,...

美育研究

应用型地方高校大美育课程体系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大美育观是响应“五育并举”、推动大学课程改革的创新理念。在高校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该理念的应用与实施对于提升课程的理论高度、推进课程的人文素养培育以及丰富课程的跨学科内容,都是具有指导意义。从课程体系建构层面来看,当前国内应用型地...
儿童绘本中中国画表现手法探究
摘 要:绘本通过精美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进行文化传承,为儿童带来启示和收获。中国画表现手法的应用丰富了绘本艺术,为儿童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文化体验。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国画表现手法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绘本艺术的融合,有助于培养...
传统文化视域下儿童绘本的艺术语言解读
摘 要: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儿童绘本有助于培养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以蔡皋绘本为例,站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视角,对中国传统儿童绘本发展现状及艺术语言进行分析,他在创作中如何把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绘本设计相融合,如何把中国传...

审美与音乐

乐象的二重形态与关联
摘 要:“乐象”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它是感性与理性、认知与教化、哲学思考与人文情怀的融合统一。《乐记·乐象篇》中的“乐”生发于心、以“情”为源、以“仁”为本,形成了“音乐之象”与“仁德之象”的二重形态。沿着“和乐”这条主线生成...
是继续融合还是分道扬镳:也谈民族声乐的发展问题
摘 要:民族声乐的发展曾经历过建国之初“土洋之争”的阵动,自80年代开始进入与美声方法论相互融合的快速发展期,在无数前辈们的共同努力下到2000年左右基本完成了学科理论的构建,其结构体系与美声方法论基本保持一致。但自2000年田青老师在青...
新媒体时代下湖南花鼓戏的短视频传播路径探析
摘 要:湖南花鼓戏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媒体时代下,地方戏曲也由过去的“+戏曲”转为“戏曲+”,湖南花鼓戏也顺势而为,利用抖音和哔哩哔哩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创作和传播。本文采用观察法和跨学科研究法,详细探析新媒体时代下戏曲短视频的传播特...

审美与艺术学

江户时代(1603—1868)《芥子园画传》和刻本初探
摘 要:《芥子园画传》(亦称《芥子园画谱》)为中国明清时期著名的绘画技法图谱。江户时代(1603-1868),“唐本”《芥子园画传》传入日本后,被数次重刻、翻印、并施加训点假名,最终形成版本各异的“和刻本”《芥子园画传》。文章重点对174...
符号学视域下特伟水墨动画中的写意化表达
摘 要:特伟作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第一任厂长,于1956年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地将它贯彻于创作之中,三部水墨动画便是最好的代表。《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与《山水情》中的写意化表达不仅停留于水墨画的形式之中,更体现在...
北宋寺观壁画创作群体的转变
摘 要:北宋时文士群体对壁画形制的态度发生了突变,追溯此变化的源头可以确定文士群体身份意识觉醒、绘画意图转变、社会技术发展与北宋理学影响等原因。此外,统治者对宗教的态度和政策、艺术赞助人数量的减少等因素都与壁画形制从北宋中原地区的文士群体...
李伯安“太行系列”人物画意象造型研究
摘 要:二十世纪初西画的传入致使中国人物画的笔墨和造型之间的矛盾成为艺术家们探索的重点,“写实”的造型和“写意”的笔墨该如何取舍是每一个艺术家急于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李伯安“太行系列”人物画中的意象造型特征,结合作品分析此时期人物造型...
童叶庚《益智图》的出世与入世精神
摘 要:童叶庚《益智图》同时将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入其中,可谓中华传统文化的微型百科全书,是少年儿童学习国学的绝佳启蒙读物。童叶庚在《益智图》中所配文字,虽然摘自各种文献,却表达了童叶庚个人的精神境界。这些文字既表达了饮酒、求仙与隐逸的出...
网目纹图像考
摘 要:从永乐宫纯阳殿内的藻井彩画为原点,对网目纹图像进行了初步考究。可知其源自佛教艺术,早在唐代便流行于新疆、甘肃一带,发展至西夏、辽、金时期则进一步应用在建筑彩画上,通过莫高窟第148窟所绘的“浪花”网目纹头光,以及藻井“以水压火”的...

审美与文学

《阿姆雷特峰会》:戏剧空间与权力关系
摘 要:《阿姆雷特峰会》中的戏剧空间是阿拉伯社会政治景观与权力关系的再现,具体体现在空间实践、空间表象和表征性空间三个方面。作为空间实践的舞台空间对会议厅空间的模仿既直观地呈现了人物之间的权力关系,又凸显了政治活动的表演性特征。作为空间表...
论印第安文艺复兴时期美国本土裔小说中的“异化”书写
摘 要:“异化”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印第安文艺复兴时期美国本土裔小说呈现的一个普遍主题。现代社会中的印第安人在保留地与城市之间徘徊,与故土的疏离以及在白人社会遭遇的边缘化使年轻一代印第安人倍感“异化”。美国本土裔小说家及时捕捉到了这一“异...
萨拉·凯恩戏剧的暗恐研究
摘 要:《清洗》为英国当代剧作者、“直面戏剧”浪潮的代表人物萨拉·凯恩创作的第三部戏剧。凯恩在此剧中刻意采用的“熟悉”与“不熟悉”并存的创作风格,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暗恐感受。剧作中的三组主要人物也暗合了拟人化、替身与阉割焦虑等暗恐...

影视美学

从启蒙现代性到崇高现代性
摘 要: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早期红色电影沿着思想启蒙之个性解放、国家寓言的革命抗争、抗敌救国的民族独立的现代性路径演进。这些电影饱含内忧外患时期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理想和美好愿望。具有进步思想和革命理想...
再媒介视域下桌面电影认知框架的构建
摘 要:桌面电影作为一种新奇的电影叙事,观众在观看时需要完成对桌面电影这一新文本认知框架的再搭建。其认知框架搭建基于在电影观影时的具身认知下从真实生活中提炼的社交媒体及计算机使用的感知体验,再加上对于类型惯例的“逆向搭建”而完成。前者为了...
拼贴造型、动作指涉与时空演绎:试论汤浅政明的陌生化动画美学
摘 要:动画具有陌生化特性,而这在日本动画导演汤浅政明作品独特的美学风格中显得十分突出。汤浅政明的作品通常具有强烈的后现代的表现风格以及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模式,充斥着意指化的符号以及幻想与现实时空中的变换。他作品中的陌生化既是在动画本身陌...
纪录片是什么:纪录片认识论危机的历史考察
摘 要:关于“纪录片是什么”的观念从来都是动态的。在媒介的变革中,纪录片制作观念和制作范式产生了巨大转变。技术变革带来了可以被建构的真实,制作范式的改变使得话语权产生转移,纪录片却陷入了一种认识论危机。本文从媒介变革的视角,梳理纪录电影史...
叙事填充、群像塑造与类型杂糅
摘 要:电影《三大队》在纪实文学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改编,丰富了故事细节、填补了叙事空白,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做出从个像到群像的拓展延伸。该片融合了犯罪片、警匪片、公路片等多种类型元素,抛弃悬疑烧脑的剧情模式,以朴素的镜头语言和温情的人...
“冷亲密”的具象化
摘 要:电影《驾驶我的车》取消传统的宏大叙事,关注资本主义下个人的情感问题。以家福的婚姻变动,揭示情感资本主义下“情感栾死亡”的困境。电影利用“车”这一意象打破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限,提出沟通的解构方法,建构人的幸福。电影揭示了现代人的...
性别置换:审判
摘 要:电影《坠落的审判》通过性别关系置换的设定,颠覆了传统电影中惯常的两性形态:女主桑德拉不再是观看的对象,而成为了叙事的主体和行动的推动者。但在性别置换后,性别背后的权力并没有随着个体的置换而发生位移。电影试图引导我们深思的是,当一个...
幻彩童年:电影《男孩与世界》中的秩序之舞与隐喻诗意
摘 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电影《男孩与世界》中的艺术表达手法,聚焦秩序之舞和隐喻诗意两个核心主题,以色彩和平面构成为主要分析视角,揭示导演如何通过这些元素创造了一场引人入胜的“幻彩童年”。通过对画面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深入解读,以及对隐喻的辨识...
流动的家园
摘 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形态变迁成为影响儿童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背景下,少年儿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寻求心理归属感。新世纪国产儿童公路电影通过社会现实的治愈心理、自然纯真的叙事视角,以及流动影像中的家园重建,重新诠释了儿童在...
从《热辣滚烫》看女性身体改造叙事研究
摘 要:《热辣滚烫》是贾玲自导自演的春节档影片,该片讲述了贾玲饰演的乐莹通过减肥重塑自我的故事。电影《热辣滚烫》在票房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在口碑上针对贾玲减肥的议题产生了两极分化的观点。由于自我改造是主体对身体主导权的重新掌握,因此,本...

封二

马凌燕作品
马凌燕作品...

封三

赵江江作品
赵江江作品...
相关杂志
  • 美术界

    美术界

    2025年04期
    ¥12.00
  • 艺术品鉴

    艺术品鉴

    2025年05期
    ¥9.90
  • 中国收藏

    中国收藏

    2025年05期
    ¥18.00
  • 人民音乐

    人民音乐

    2025年04期
    ¥14.49
  •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08期
    ¥18.00
  • 上海戏剧

    上海戏剧

    2025年02期
    ¥6.00
  • 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

    2025年01期
    ¥12.00
  • 上海工艺美术

    上海工艺美术

    2025年01期
    ¥12.00
  • 乡村地理

    乡村地理

    2025年01期
    ¥12.00
  • 艺术广角

    艺术广角

    2025年02期
    ¥6.00
  • 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

    2025年02期
    ¥22.89
  •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2025年13期
    ¥9.90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30.68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美与时代·下

杂志价格:¥10.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美与时代·下

杂志价格:¥10.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