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时代·下

美与时代·下 (2023年08期) 电子版

类型:月刊  类别:艺术收藏
《美与时代(下)》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
原价:¥18.00   促销价:¥10.89
  • 促销信息
  • 全年订阅更优惠!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目录
美学论坛丨中国美学图景的初次勾勒
摘 要: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是中国第一部中国美学史通史。该书自觉地以范畴和命题为线索,着重研究每个历史时期出现的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把握中国古典美学的体系和特征。著作从时间轴上将中国美学史分为四个阶段即发端期、展开期、总结期和近代美学...
美学论坛丨《文艺美学》的价值、意义与问题
摘 要: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学科分类,文艺学和美学分属不同的学科门类。文艺学是文学学科下的分支学科,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学基本规律,它有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美学是哲学学科下的分支学科,以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美学研究的的...
美学史研究丨康德美学从“宇宙之美”起步的壮丽开篇
摘 要:康德早期著作《宇宙发展史概论》对“宇宙之美”及其生成本质的论述,是康德美学思维的壮丽开端。他把宇宙视为多层级的系统,描述宇宙自我生成的趋向,赞赏其崇高的景象,指出其向美向人生成的目的,并从自然自身的“最高智慧”探究其生成的根源,实...
美学史研究丨当代艺术与消费文化的融合
摘 要:安迪·沃霍尔曾提出“我要成为一台机器”(I want to be a machine),在波普艺术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安迪·沃霍尔基于此宣言进行着他的当代艺术实践。他放弃了艺术家的主体性,把创作变成机...
美学史研究丨宗炳“法身说”对慧远佛学思想的继承
摘 要:晋代宗炳师承庐山释慧远,继承了其“形尽神不灭”“法性本体论”等思想,并在自身著作《明佛论》中融合了“涅槃”“中观”思想提出了“法身说”。宗炳所著《画山水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从哲学和美学角度论及山水画理论的重要著作,结合宗炳的生平...
美学史研究丨“物转向”
摘 要:新世纪以来,西方哲学领域针对物的理论挖掘与学术探讨再次兴起,随后逐渐形成包括人类学研究、社学会研究、文化研究、文学研究在内的跨学科学术对话空间。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物转向”(The Material Turn)的话语影响和研究...
审美视点丨河西走廊“西游文化”的发生研究
摘 要:河西走廊作为历代西行者的必经之路,在这里留下了诸多的西行事迹,在民间经过发展和传播逐渐形成了与“西游”元素和取经事件相关的文化类型。在玄奘之前就有诸多西行的事迹在这里发生,如以张骞、甘英为代表的政治使团和以朱士行、法显等为代表的西...
审美视点丨当代中国女性媒介形象的变迁动因及问题研究
摘 要:当代中国女性媒介形象经历了从“男性化”“女性化”“商品化”再到“自主化”的四次创作变迁。女性形象的变迁与男权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处于主体地位的男性对女性的认识、看法的变化,即女性观的衍变,主导着女性媒介形象的创作走向。在...
审美视点丨审美化生存的偏离与回归
摘 要:在理性至上的加速社会中,美越来越凸显出对实现人性解放、精神超越与心灵自由的作用,而慢速美学恰恰迎合了时代的潮流,更为彰显出美学的终极意旨。立足于慢速美学人性解放和关怀的立场,反思加速社会下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剖析其对人的审美化生存的...
审美视点丨怀旧:一种审美心理分析
摘 要:在现代社会,怀旧的情绪一旦在群体中形成,就蔓延得很快,并迅速产生一种社会效应,其影响波及多个方面。审美是怀旧心理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环,它使怀旧成为了医治失落心灵的良药,但同时它也极易被利用。因此,对怀旧审美心理进行分析,不仅要关注审...
审美视点丨消费主义视角下饭圈消费逻辑分析
摘 要:在社会化媒体时代,饭圈在线上线下都具有强大的动员和组织能力,鼓动和裹挟着粉丝为爱花钱,消费主义风潮在饭圈盛行。饭圈消费呈现出符号消费、成瘾消费、群体消费几大特征,并走入了竞争式消费的失控、炫耀性消费的疯狂、低龄化消费的盲目等误区。...
审美视点丨从信息时代视域下探讨“美学”在新闻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呈现的形式多种多样。信息爆炸时代下,把握好新闻的报道和评论,使其符合形式美原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传播手段的优势和不足,善于运用美学观点来对新闻信息进行...
美育研究丨社会-人生改造论与现代中国早期艺术教育功能观念的发生
摘 要:社会-人生改造论是现代学人在启蒙救亡与教育救国的文化语境中,为实践新民与强国的历史重任而提出的一种创造性功能构想。表现在艺术教育领域,该功能以高举艺术为情感利器,将艺术审美的超功利性与现代教育资源的功利性结合起来并建立了紧密联系。...
美育研究丨刘国松艺术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摘 要:美育实践在我国已进行了一百年,它在不断地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先求好,再求异”的通才教育、“学为所用”的功利教育和“重技法,轻理论”的片面教育等困境。台湾艺术家刘国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先求异,再求好”的个性教育,“东西合璧”的中和...
美育研究丨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厚植家国情怀探析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是高职院校中语文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它蕴含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当下课改中课程思政有着较高的契合点,它的历史性、内容的延展性是兼具教书和育人的双重功效,对于提升学生素养、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提供有效...
美育研究丨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
摘 要: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教师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参加的活动,也是师生互动、教师指导频次较高的活动。该文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对三门峡市A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进行探究,了解该班美术活动开展现状,发现该班...
审美与音乐丨从历代鼓吹曲辞句度 之关系重新审视歌辞错简问题
摘 要:通过详细考察汉、魏、吴、晋、梁鼓吹曲辞句度与音乐之关系,发现魏、吴、晋、梁朝廷制鼓吹曲辞采用“依前曲作新歌”的方式写作,因此历代鼓吹曲辞句度之间存在延续性和相似性,一定程度上需要遵守同题曲辞的句度模式。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向回、户...
审美与音乐丨从舞台走向银幕:谈京剧《搜孤救孤》的“旧”与“新”
摘 要:京剧戏曲《搜孤救孤》作为老生传统戏,经历了谭鑫培-余叔岩-孟小冬三代师徒的经典演绎,后由“小冬皇”之称的王珮瑜将其呈现成纪录电影《京剧搜孤救孤》搬上银幕,并获得成功。技术的登场让戏曲在媒介化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观演关系从物理现场性...
审美与音乐丨浅谈声乐比赛中歌剧咏叹调选曲的规范性
摘 要:第三届“深圳声乐季·全国声乐邀请赛”中女性参赛者演唱男性角色歌剧咏叹调的现象引发思考,声乐比赛中歌剧咏叹调的演唱理应遵循比赛章程,符合戏剧要求,贴近音乐形象,讲究规范性、学术性和艺术性,避免反串形式的出现。提出参赛选曲时...
审美与艺术学丨技进乎道
摘 要:“笔墨”一词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內涵与审美意味。“笔墨”的审美意味至少可以从其物质属性、技术属性和精神属性三个层面去感知。“笔墨精神”的最终彰显,是书画家在长期刻苦的笔墨实践过程中逐渐克服“笔”与“墨”的物质局限之后...
审美与艺术学丨浅谈吴镇《嘉禾八景图》题记中的文人情操
摘 要:吴镇是元代著名画家,“元四家”之一。吴镇的绘画作品映射着其内心的情感与修为的外化,也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和思想情操。他的《嘉禾八景图》是为给在山师重建幽澜泉亭劝缘募捐而作,吴镇借鉴宋迪的《潇湘八景图》,参阅图经,揽采嘉兴八处风景名胜成...
审美与艺术学丨远行的风景:十八世纪西洋画家视野下的中国图景
摘 要:十八世纪中西交流下的图画形态,展示了彼此对于他者形象的观看与建构线索,西洋画家通过纪实与想象,建构其有关中国图景的视觉形态。十八世纪西洋画家视野下的中国图景探析立足于西洋画家视野下的中国风作品分析创作手法及观念,主要从三部分展开论...
审美与艺术学丨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传统绘画中的象征性题材研究
摘 要:抗战时期,在陪都重庆的大后方,书画艺术家们根据抗战现实的吁求,在“抗战救亡”的时代旋律下,以画笔作为武器,创作出大批的抗战宣传绘画。而擅长传统绘画并习惯于以山水、花鸟题材抒写胸意、寄托情思的传统文人画家们,也根据时代的需要,运用象...
审美与艺术学丨龚贤与修拉之绘画语言比较研究
摘 要:西方绘画的现代主义可以从19世纪晚期的修拉、塞尚等人算起,中国画是否有古典和现代之分,它的现代性何以体现,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绘画语言出发,探究用点来画山水的龚贤和法国点彩派画家修拉之间的联系,尝试分析二者画作之间的相似之处,...
审美与艺术学丨论中国画之“萧淡”精神
摘 要:萧条淡泊是中国画美学的基本特征,也是最高境界的体现。而作为此种精神的外在表征,孤秀、简远的笔墨架构能够体现这种复杂的社会与文化的审美心理。本文旨在全面论述荒寒绘画语境和笔墨特征以及内在的文化审美观念,厘清中国画“萧淡”精神的隐性特...
审美与艺术学丨莫友芝的书法应酬作品探析
摘 要:莫友芝在当时就有“西南硕儒”之美誉,诗、书名声显赫,求书者甚众。加之经济状况不佳,有“卖字”之名。本文研究将从《莫友芝日记》入手,探析莫氏书法应酬的概况,并根据史料记载与作品相结合,对莫友芝书法应酬作品进行统计研究,进而从其应酬书...
审美与文学丨气氛美学视角下王维诗歌英译比较研究
摘 要:王维对佛禅的独特理解与山水自然的感性形式的完美浑融使他的诗歌常常出现空灵淡远的禅境。虽然目前一些翻译学者业已发现王维与禅宗之间的独特关系,但是由于对原诗、中国佛禅思想的理解尚不充分,他们的译作与王维原诗呈现的禅境仍然存在较大距离。...
审美与文学丨普遍人性论的迷失:也论汪晖《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
摘 要:汪晖对阿Q生命中“六个瞬间”的揭示,对“鬼”与“国民性”两重性的揭示,是为了替辛亥革命一百年后的发达工业社会重新构建一种革命理论。这个意图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让人们相互隔绝的等级制”等自我“外部”现实秩序(“鬼”)进行的...
审美与文学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话语阐释
摘 要:林奕含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叙述了少女房思琪被老师李国华性侵长达五年的故事。房思琪周围存在着许多类型的话语,这些话语都以掩盖、欺骗和禁锢她的身体为目的,造成受害时间延长的结果。文章针对李国华的浪漫爱话语,社会的厌女规训话语,以...
审美与文学丨严歌苓小说语言的诗性审美文化特质
摘 要:自“白话文运动”以来,汉语句式吸收了欧化句的优点,通过长句、散句表示理性、精确、严密的思想。但是,汉语的诗性审美传统在那里?笔者从文化语言学角度,以严歌苓《第九个寡妇》为文本,分析其语言所呈现的汉文化之诗性审美特质,即:以“散点透...
影视美学丨元伦理学视野下的国产电影母爱叙事探赜
摘 要:根据元伦理学家范·罗伊恩的概念,元伦理学不判断“何为”对错,而是探讨“为何”对错,即是对规范伦理学中的伦理行为及其价值判断的规则研究;而中国电影重“形而上之道”,讲求“影以载道”,因此其影像自然预设着深刻的伦理价值。关注...
影视美学丨文本与视觉的互动:李沧东电影与文学的互文性探析
摘 要:韓国电影近年来备受关注,尤其是以作家身份浮出韩国电影历史地表的李沧东导演,2020年出版的小说集《烧纸》主要收录了李沧东1983—1987年间的文学作品,作为前文本的文学与后文本中的电影形成了较为紧密的互文关系,在从小说到电影的沿...
影视美学丨《刺客聂隐娘》影像暗部呈现与主观化构建
摘 要:电影《刺客聂隐娘》以独特的影像风格讲述了主人公抛去刺客身份找回自我的过程。在画面构造上,影片通过压缩暗部细节来构造暗部画面与主人公的同一,使人物进入了电影本体层面。在镜头运用上,影片通过镜头与人物视点的分立,将主观性叠合在了客观画...
影视美学丨永远的“金燕子”:郑佩佩邵氏时期女侠形象研究
摘 要:郑佩佩是香港著名的电影女演员。在邵氏电影公司早期,郑佩佩主要拍摄了几部古装片和文艺片。1966年,她凭借影片《大醉侠》中“金燕子”一角的出色表演为观众所熟知,并开始大量拍摄武侠片。文章以郑佩佩1964—1971年间在邵氏时期所拍摄...
影视美学丨电影《死囚越狱》声音叙事性设计探究
摘 要:电影中声音与画面的配合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声音设计促使观众从不同的维度“观看”影像。由著名导演罗伯特·布列松执导的电影《死囚越狱》,在声音设计上别出心裁,频繁运用与画面不同步的“非同步的声音”,制造声画分离的状态,表达二战...
影视美学丨新媒介视阈下的当代西方瘟疫电影
摘 要:从图像生产到媒介传播,新媒介为影视生态带来了诸多新气象。这在讲究视觉震撼的当代西方瘟疫电影中表现尤为显著。西方瘟疫电影中营造的瘟疫奇观场面迭起,自觉或不自觉的“在场”间离效果,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崇高美学构建的不断升级。同时,对新媒介...
美术作品丨薛立祥作品
作者简介:薛立祥,无锡工艺学院教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宜兴市山水画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文联書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人民日报社《艺术》期刊编委。...
美术作品丨周秦顺子作品
基金項目: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的课题成果(S202210500100)。 作者简介:周秦顺子,湖北工业大学。...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
美与时代·下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30.68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美与时代·下

杂志价格:¥10.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美与时代·下

杂志价格:¥10.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