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时代·下

美与时代·下

2023年06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美与时代(下)》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

类型

月刊

类别

艺术收藏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8.00 ¥10.89
目录

美学论坛

实践·生成·境界
摘 要: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从本体论上打通了实践论和存在论,将认识论、知识论的美学范式转换到了存在论、生成论范式,认为实践是人生在世的基本方式,在审美关系中建构审美活动,在审美实践中生成审美意义。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内在精神上是面向未...
美学何以成为第一哲学
摘 要:杨春时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美学家,后实践美学代表。他不断在美学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他始终站在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前沿,引领着中国当代美学的向前发展。2015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存在、现象与审美》是其美学思想的...

美学史研究

空间、审美与情感:杜甫诗歌的文学地理学阐释
摘 要:杜甫一生的漫游和宦游经历使其诗歌在不断挪移中呈现出空间上的地理学特征。作为一种地理实践的漫游,在杜甫体验地理空间的同时,将人本身和地理空间联系在一起,沟通人与万物,并在这其中生成意义。杜甫诗歌中的空间场景与地理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意...
论阿伦特对康德先验美学的政治哲学解读
摘 要:阿伦特批判性地继承了康德对判断力、想象力与共通感的论述,将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所忽视的人的政治、经验性维度重新纳入思考,并试图以此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阿伦特认为,在反思的判断力中,想象力的中介作用使得判断成为具有客观性的内在感觉...
通向“文学空间”的作品及作家
摘 要:莫里斯·布朗肖的卡夫卡批评,是基于其“文学空间”概念的批评实践。布朗肖从卡夫卡文本内部人物的死亡状态、作品在世存在的孤独状态、卡夫卡本人作为写作者的“第三世界”生存三个维度,展开卡夫卡批评。一方面在本雅明、阿多诺、希利斯...
皮尔斯符号学视角下的全景山水画图式研究
摘 要:运用符号学理论分析山水画图式的空间结构,依据皮尔斯三分法及其三元关系,从对象来说,全景山水画图式是受社会需求与审美意识规约而成的规约符号;从再现体来说,全景山水画图式的空间结构为多层的复合空间结构;从解释项来说,全景山水画图式通过...
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与民间狂欢节关系研究
摘 要:巴赫金《拉伯雷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一书是其代表作,在对拉伯雷创作的分析中他提出了“狂欢化”的诗学模式,并在西方文学史上对这种诗学进行社会历史的阐释。民间狂欢节是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盛行于欧洲的节日,在官方节日的末尾...

审美视点

佛教与南朝诔文的衰微
摘 要:诔是从古代祭祀礼仪中产生的哀悼性文体。它成型于汉代,盛于魏晋,至南朝渐显衰微之势。诔文的衰微,既有文体自身演变的原因,也与南朝的社会文化思潮密切相关。佛教的兴盛便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伴随佛教典籍在中土被大量译出,其中充满浓烈艳情...
从雍正皇帝的统治再看《祭先农坛图》
摘 要:雍正皇帝作为一名励精图治的君主,对农业十分重视,他所下旨绘画的《祭先农坛图》这一宫廷纪实巨作,完整地向世人展示了祭祀先农神、举行耕耤礼的过程。中国农业文明源远流长,各朝各代农业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雍...
论网络自媒体短视频评论区中批评话语的三大特性
摘 要:网络自媒体短视频评论区的评论中存在一种批评性很强的话语类型,他们区别于普通评论,而这些批评话语具有三个特性:第一,从批评话语的发出者——批评主体来看,它具有隐蔽性。批评主体身份的双重“假面”构筑了其隐蔽性;第二,从批评话语的指涉对...
从艺术家、明星到名人:不断降格的文娱界
摘 要:名人、明星和艺术家这三个群体概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他们之间的相互区别在于名人是依靠其本职工作以外的领域出名,明星是既依靠工作成就、又不时通过私生活的曝光出名,而艺术家则是专注本职工作,以卓越的艺术成就成名。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
接受美学视域下《唐宫夜宴》的中原文化表达
摘 要: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晚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以14位赴夜宴表演的唐宫少女的视角,分5小段,为观众展开了一幅中原文化的绝美画卷。这个节目为中原文化符合当今时代的表达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和成功的范例。立足于在伊瑟尔读者本位的接受美学视...

审美与音乐

钢琴调律中弦轴的受力度指数研究
摘 要:钢琴音准的调整是通过调音扳手对弦轴的作业来完成的,调整后的音高仍需要依靠弦轴来稳定。钢琴弦轴是对音准控制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准确的音高是音乐表现的必要条件,是激发音乐灵感和演奏激情的源泉。一架保养不好、音律不准的钢琴很难激发演奏...
艺术传播学视域下地方剧种的跨媒介传承与保护
摘 要:以歌仔戏为代表的地方剧种为独特的文化环境所孕育,原本是一方文化所结下的绚烂艺术之花,然而,随着文化环境的变迁它们纷纷成为了“非遗”保护的对象,难放昔日光彩。以艺术传播学中的信息论视角切入,探析歌仔戏作为艺术本体进入艺术传播领域的核...

审美与艺术学

欧洲16-18世纪绘画中的暗色调主义探析
摘 要:绘画中的“暗色调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在表现“光的神学美学”宗教主题时所发展出的艺术形式。虽然在社会审美的变迁中,暗色调绘画被新的艺术趣味所代替,但它的出现开拓了文艺复兴宗教绘画艺术的新领域,提升了宗教绘画的表现力。梳...
传统与现代之间:丁悚的百美图研究
摘 要:清末民初,时装仕女百美图流行上海,不但回应了女性解放思潮和实践的社会脉动,还参与了作为国民的新女性的建构。丁悚是这类百美图的重要创作者之一。他创作于民初“共和”时期的百美图,展现了传统与现代之间女性的服饰装扮和都会生活,为后来的百...
论徐黄与李郭画派对崔白花鸟画的影响
摘 要:五代花鸟画主流风格为“徐黄异体”,至北宋建立之初则是“黄氏体制”独占鳌头,仁宗时期崔白因“大变其格”被画论史及学术界评为院画改革之一大家。学术界对崔白与黄氏风格的关系的评述过分关注其创新的“大变”,而忽视了“徐黄一体”即崔白继承徐...
《雪江卖鱼图》:隐逸文人的世俗生活
摘 要:《雪江卖鱼图》是南宋画家李东所画的扇面小景,也是较有代表性的“卖鱼图”题材绘画。“卖鱼图”作为渔隐题材中的一类,寄托着文人归隐的精神追求。本文试通过分析《雪江卖鱼图》的画面内容与“卖鱼”意象,探究图中蕴含的文人精神、院体风格和世俗...
陈巨来印学思想探析
摘 要:陈巨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篆刻家,尤擅圆朱文印,印风独树一帜。通过对其人生经历进行简要梳理,并对其篆刻取法进行分析,可知他取法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取法于古,二是借鉴近人。《安持精舍印话》是陈巨来关于篆刻理论的代表作,围绕该书对其篆刻艺术...
从李嵩《货郎图》创作看南宋画院
摘 要:风俗画发展在北宋时达到高峰并影响深远,所描绘的内容普遍是城市经济文明与民众日常生活,然而到了南宋,风俗画的创作动机与背后所指或许另有隐情。以南宋李嵩《货郎图》系列为例,通过分析画面图像信息发现其中暗含指向作品的创作不只是为了表现民...
吴道子张旭笔法互授考
摘 要:张旭与吴道子彼此间的影响,文献虽有明确记载,但人们对张旭影响吴道子的相关记录普遍表示认同,对吴道子影响张旭之观点则多有质疑。这一点在人们对《历代名画记》中“授笔法于张旭”“授笔法于张长史旭”两句的理解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此种质疑应受...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摘 要:中国画创作应如何创新这一论题,一直以来都广受艺术工作者的关注。中国画创作早已将写生作为基础,并结合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创作出与传统中国画相异的“新式”画作。“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则是古今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所遵循的信条,通过与内心感...

审美与文学

天真与经验之歌
摘 要:为儿童改写经典著作是出版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将经典作品改写成适合儿童阅读并为其接受的文本是经典著作改写中最引人深思的问题。以“留住故事”系列丛书中英国作家阿莉·史密斯改写的《安提戈涅的故事》为例,探究作家为儿童改写经典...
阿吉兹·涅辛《我是怎样自杀的》汉译与传播情况
摘 要:土耳其作家阿吉兹·涅辛的短篇小说集《我是怎样自杀的》收录了39篇讽刺性短篇小说,作者以辛辣的笔触、深刻的洞察力剖析当时的土耳其社会现状,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对各个阶层的人物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表现...
母亲的主体性与受规训的女儿
摘 要:莫言的《丰乳肥臀》自出版后一直广受争议。母亲与女儿是《丰乳肥臀》中主要的女性人物,莫言塑造的上官鲁氏的伟大母亲形象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作为男性作家,莫言塑造的母亲形象仍然受到男性价值体系的桎梏:她为了生育男孩,忽略了自身的欲望追求...
论王安忆小说《一把刀,千个字》的身份认同
摘 要:《一把刀,千个字》的故事围绕厨师陈诚展开。在地域转换和饮食书写中,主人公陈诚产生了身份困惑;在哈市—上海—扬州—上海—哈市—呼玛林场—旧金山唐人街—纽约法拉盛的“流浪”中,陈诚凭借记忆和饮食展开身份追寻;在全球化语境下,定居美国的...
荒诞与反抗
摘 要:由丹·关、丹尼尔·施因内特所执导的《瞬息全宇宙》于2022年3月份在北美上映,随即便获得了诸多荣誉。作为A24公司旗下“北美票房最高”的影片,《瞬息全宇宙》以伊芙琳一地鸡毛的日常为开端,重点聚焦于伊芙琳、乔伊母...

影视美学

否定、协商、共生
摘 要:影片《瞬息全宇宙》聚焦亚裔美国人生存境况,对时代症候予以充分关切,同时对族裔文化身份的异质性、杂糅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但影片过度依赖戏仿与拼贴等手段,消解了影片的严肃性。加之影片并未对症结进行深度剖析,而是采用想象性解决的路径,给...
香港警匪电影的叙事结构及其时间机制研究
摘 要:香港警匪电影已成为“港味”电影的代表,也逐渐迈向成熟化,其重要标志便是时间叙事结构的处理以及“北上”融合发展的商业化迈进。自签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后,从线性叙事到非线性叙事的发展过程中,香港警匪...
共同体叙事及其对外传播新启示
摘 要:后疫情时代,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创作的电影对讲好这一时期的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起到重要的作用。抗疫电影的对外传播存在国内国外落差大、易被“边缘化”等问题。运用电影“共同体美学”在文本层面倡导的“共同体叙事”方式,国产抗疫电...
后人类主义视域下我国科幻剧集的文化图解
摘 要:后人类主义与科幻文艺作品处于双向互动的关系。我国科幻题材剧虽起步较晚,但其中也已自觉出现后人类影像特色。科幻剧中对人工智能和赛博格的想象,以他者化视角审视人类的存在,帮助人类完成自我身份确认。在面对科技风险时,科幻剧始终坚持技术为...
温情治愈、市井气息和直面死亡
摘 要:电影《人生大事》以情感题材为创作类型,取材小众冷门的殡葬行业,聚焦底层民间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在我们今天的后疫情时代,以武汉这个特殊城市为叙事背景,恰逢其时地回应和抚慰了普通民众潜在的心灵创伤和情感诉求。电影从底层平民的立场和视角出...
融媒体视域下影视作品的性别审美和价值重塑
摘 要:融媒体的发展,改变了影像传播和接收的方式,观众的身份变得复合多元,主体意识和话语空间逐渐凸显;身体奇观成为消费社会里一道独特的叙事焦点,身体不仅承担着生理性别的区别特征,传统的性别观念在影视作品中出现了颠覆和解构,性别审美所带来的...
媒介场景下网络纪实谈话节目的共情传播研究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的媒介场景发生了巨变,新的媒介场景促进了新的行为模式的出现。在影视内容的选择消费中,碎片化、沉浸式、感性化等审美需求的迭变对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纪实谈话节目以真实的交流作为节目的形式...
相关杂志
  • 美术界

    美术界

    2025年04期
    ¥12.00
  • 艺术品鉴

    艺术品鉴

    2025年05期
    ¥9.90
  • 中国收藏

    中国收藏

    2025年05期
    ¥18.00
  • 人民音乐

    人民音乐

    2025年04期
    ¥14.49
  •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08期
    ¥18.00
  • 上海戏剧

    上海戏剧

    2025年02期
    ¥6.00
  • 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

    2025年01期
    ¥12.00
  • 上海工艺美术

    上海工艺美术

    2025年01期
    ¥12.00
  • 艺术大观

    艺术大观

    2025年08期
    ¥12.00
  • 公关世界

    公关世界

    2025年10期
    ¥12.00
  • 理财·经济版

    理财·经济版

    2025年05期
    ¥12.00
  • 曲艺

    曲艺

    2025年05期
    ¥7.6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30.68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美与时代·下

杂志价格:¥10.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美与时代·下

杂志价格:¥10.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