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选刊

小品文选刊

2025年11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一本精选全国报刊佳作,荟萃时代精美短文的综合性文摘半月刊,具有思想性、文学性、趣味性。一刊在手,遍览全国报刊精萃小品。

类型

月刊

类别

文学小说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8.00 ¥4.89
目录

卷首语

人生的缝隙
苏轼有篇小文《别石塔》,文章很短,却意味深长:石塔前来向东坡居士告别,居士说:“我所经过的别的地方都很平常,只是没有看到过一座石塔。”石塔站立后严肃地说:“难道没有见到过一座砖塔吗?”居士回答:“那些与石塔不同,砖塔是有缝隙的。”石塔回答:...

品情

箱子的告别
我家有三个箱子:一个铁皮箱,墨绿色;一个纸皮箱,棕红色;一个小牛皮箱,橙黄色。都是父亲年轻时候买的,跟着他颠沛流离,一直到北平和平解放,到我们几个孩子长大。三个箱子,两大一小:铁皮箱和纸皮箱大,装衣服和被褥;小牛皮箱小,装我家的“金银细软”...
童年絮味
我童年的玩具只有一个布娃娃,她的塑胶面具很快就损坏剥落,剩下一个光秃秃扁平的布脑袋。我只好用铅笔、钢笔、彩笔为它“整容”,随心所欲地描绘卷翘的睫毛、整齐的刘海儿、鲜红的樱桃小嘴。我怀中的娃娃因此面目常新。我还搜遍外婆的针线筐,寻出碎布头,给...
爱情反刍
老爷爷是开私人诊所的,老奶奶是她的护士、助手、秘书。结婚50年,没有孩子。 有一天老奶奶忽然去世了,老爷爷看着墙上的钟,对前来吊唁的人说:“我和她,结婚到现在,从来没有分开过24小时以上,现在我该怎么活啊!” 过了几天,人们在当地的晚报上看...
想念小孩
结束了旅行,我们和女儿在一个很小的火车站分别。她送我们到这个车站,我们乘火车去机场,回中国,过两天,她直接从这儿回巴黎,继续她的学习、生活。 她站在绿栅栏的外面,看着我和她妈妈。我们朝她挥手:让她先回酒店。她朝我们挥手:等我们上了车她再走。...
但愿人长久
光阴似箭,又至十月,古话说,十月是思念的季节,“一年好景君须记”是它,“自古逢秋悲寂寥”也是它。碎念着秋天的萧瑟景致,恍然间想到母亲的诞辰日又快到了。 记得母亲生前常说的那句话,人过四十年过晌,年岁愈长,时间老人仿若背后长了翅膀,快速地让人...

品相

林中鸟鸣
清晨早起,清脆的鸟鸣声在窗前的树上响起,在繁华都市能常听到清脆悦耳的鸟鸣声,那真是一件乐事。听着这悦耳的鸟鸣声,我的思绪回到了遥远的故乡,想起遥远的童年。 我的老家在大山的深处,高高低低的山,远远近近的山,山叠山,山连山,放眼望去满是山,大...
凤屯乡街子
凤屯有两座山,一座叫歪头,一座叫化佛。 歪头山名气小,几乎只有凤屯人知道。它就矗在凤屯村的后面,山腰上边是个平台,偏朝右边顶着个头,样子像嘛,就叫了歪头山。上个世纪歪头山发了一次威,泄下一场泥石流,把一条逼仄的街道和紫甸河几乎塞满。 上世纪...
改裤脚的人
“师傅,帮我把这裤子裁短4厘米。” 改裤脚的人从缝纫机上抬起头来,欣喜道:“是你!真别说,你介绍的书真好看!”她把缝纫机上的书亮给我看,书名赫然是史景迁的著作《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 我想起来了,一个多月前,我也在商场的这个小角落改...
一风一叶 秋意渐浓
这几日,窗外的蝉声渐渐稀了。起初尚有几声挣扎似的嘶鸣,后来竟完全静默下去,想来是秋已深的缘故。我推开窗,一阵凉风迎面扑来,竟带着几分清冽的意味。这才恍然惊觉秋意已渐浓。 还记得曾经说过,莫忘早晚添衣裳。这句温暖又贴心的嘱咐,表达了季节更替与...
修车铺的时光
在我居住城市的一条安静胡同里,静静伫立着一家自行车修理铺,二十多个春秋流转,它如同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着城市的车水马龙,也承载着无数人的出行记忆。无论是进口自行车的精密修复,还是国产车的大小毛病,甚至是电动自行车的故障,到了这里都能得到细致...

品行

而我,还在半路上
我对库车的兴趣缘于许多年前的一次南疆之行。那时我刚从新疆北部一个偏僻小村庄走出,天山以南的南疆于我还是一片完全陌生的地域,我对迎面而来的更广阔无边的戈壁荒漠惊叹不已。 那是一次漫长而紧促的行旅,几千公里的路途,几乎没有在哪儿停顿过,沿途一阵...
身安鹿城
鹿城,乃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相传此地曾多有野兽出没,瘟疫肆虐,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后来,有位新上任的县官带着随从视察环境,想要选择一块风水宝地建城,忽然从树林里跑出了一只口含灵芝的白鹿,县官和随从们就去追白鹿,从西追到北,从北追到东...
婺源闲情
大自然总是这样在不经意间、不经意之处,安排一些出人意料的惊世骇俗之作,成全世间的奇美。在婺源的日子,正好细雨朦胧,轻纱薄雾掩映着青山绿水,掩映着黛色村庄。雨粒酥酥地落在脸上,薄雾轻轻地笼在周身,让人心生缱绻,异样的感觉在心胸发酵。 游走于诗...
马鬃山之旅
当晨光在甘肃大地上流淌,马鬃山正以黑色玄武岩的鬃毛拂动高原的风。远远望去,荒漠中山峦起伏,落差平均,宛如一幅泼墨山水,却又多了一份狂野与不羁。 近看,逶迤在图案上的道路,刺穿大地的皱褶和干裂的肌理,似生命在蛮荒的旷野里顽强地挺进。生命即使风...
嘉峪关外是天山
我站在黄崖关的北极阁上,曾想何处为北,塞外的凤凰楼可为北?凤凰楼虽为前哨,不可为最北,北之北有燕山主峰雾灵山之险。雾灵山就是最北吗?燕山之北为塞北坝上,亦不可为北。北之北,还有辽阔的草原,都是神州的版图。这才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玄武之意,北斗七...

品物

亘古长存的萤火
在张家界的一天夜里,我非常迫切地想独处一会儿。我朝一片茂密的丛林走去,待我发现已经摆脱了背后的灯火和人语时,一片星月下的竹林接纳了我。 我拨开没膝的蒿草坐在竹林里,竹林里的空气好得让人觉得上帝也在此处与我共呼吸。在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如果你...
与鸡蛋有关
昔年,吾乡待人接物的最高礼节是“鸡腿子挂面”,家里一旦来客人,主人总会想方设法地弄碗鸡腿子挂面。挂面在上,鸡腿子在碗底……客人客套一番,便心照不宣地吃掉挂面,留下鸡腿——那系着红绳子的鸡腿,往往都是主人向邻里借的。 那时乡村缺食少粮,鸡养得...
水与石
多年前的一个秋日,村里同时传出两个婴儿的啼哭,一个是我,一个是他。 都说,我俩有缘。还真是,发小、同学、同事、邻居……大半辈子过去,我们又成了老哥们儿。 他出生时,他爹看着门前的河,随口给他起了个名:“水。” 我呢?家在山脚,屋后便是一方巨...
又是平湖退水时
平湖的水陡地开始隐退了。没几天工夫,便嗖嗖嗖地从175水位,落到了150左右。平湖两边(尤以北滨为甚)很快出现了一大块一大块浅褐色的碛坝,平日浩瀚的江面似乎一下子窄小了许多。几艘轮船同时走在一起,似乎还显得有点“打挤”。 到底是江面宽好?还...
处暑 新秋
处暑,“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短短几字,道尽时节的转折,炎夏悠长旋律渐弱,开启清秋乐章的前奏。 城市车水马龙、市声喧闹,掩盖了季节交替时那一抹悄然的变化。我特意来到城郊的一处静谧之地,想好好感受这处暑的独特韵味。 阳光依旧明亮,却没了...
泥土的芬芳
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看到类似这样的描写:雨后的泥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仿佛大自然酿造的美酒,醇厚而独特,让人为之沉醉。 事实上,泥土确实是有味道的,有时候还很“香”。尤其雨后,泥土味裹着潮湿的气息,似乎带着花草的清香,又仿佛混着庄稼的味道,更加...

品史

生活需要加点甜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长安漂泊的少年王维,每到佳节倍加思念故乡的亲人。 独为异乡客佳节倍思亲 王维的故乡在蒲州(山西永济),他15岁(715)时便离开故乡前往长安求仕,随后在两京宦游,并不断...
比别人幸运的习惯
江西德兴人夏原吉初入仕途,便因为一个很偶然的细节,被皇帝纳入法眼,由此开启了他辉煌的政治生涯。 原来在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痛感在国家长期战乱之后,急需人才,绕过惯常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方法,采取了一项特别措施,就是直接从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
古人为何喜欢“折柳相送”
“折柳相送”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送别习俗。常见的画面中,这边厢,折一根柳条交到对方手中,道不尽千言万语;那边厢,拿了柳条后,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见此情景,后人不禁要问:为什么送别时偏偏选择了“柳”,而不是其他植物? 柳,是我国分布最广的植...
谢安卖扇和赠扇
如今,网络带货已不是新鲜事物,并因此产生了不少“大咖”,许多演艺界、文化界的名人也参与其中。其实,类似这种“带货”的行为,古时就有。我们不妨从典籍中摘录一个小故事为例。 南朝梁刘孝标在为《世说新语》作注时,曾引《续晋阳秋》中有关谢安的一桩趣...
晨昏定省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在中国书法史中,他独树一帜,贡献突出,被誉为“宋四家”之一。他的诗作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后来,他上任太史,也不忘勤奋创作和习字。 让后人念念不忘的还有黄庭坚的“孝在心,孝必行”。每天,即便公务再忙...

品味

站在树下吃枇杷
几十棵枇杷树,散落在园子的各个角落。冬天,鸡爪槭鲜艳的颜色占尽了园子的风光。春天,杜鹃、棠梨、海棠次第开放。枇杷的绿叶默默生长。有红叶和鲜花的冬春,谁去关注长满绿叶的枇杷树呢? 端午前后就不一样了。枇杷成了园子的主人。 枇杷是画家的爱物,虚...
臭鱼和鲜蔬
很多人爱吃臭菜肴,比如黄山的臭鳜鱼、绍兴的臭豆腐、台州的䐥浓臭菜头。 台州、温州两地嫌“臭”字难听,把这个“臭”叫作“䐥”;这个䐥,是指腐而不败,臭也香醇。以前,不新鲜的鳓鱼很便宜,我们买下腌制一下,放上人家酿酒废弃的酒糟,在酝子里封存半个...
一茬新米
阳光斜射下来,微风里竹叶摇晃,地下的光斑也跟着摇晃,从幺姐临街的门店里端出一根凳子,在竹林下小坐,什么都不用想,享受乡村八月阳光下的微凉,微闭双眼,那聒噪不停歇的蝉鸣仿佛把我带入了童年。 同样是竹林,同样是八月,当年离小镇二十来里的院子里,...
晴耕雨作自在闲
入夏,荔枝熟了。山里农人有荔枝,晴耕雨作自在闲。 夏意正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青山叠翠间,像是赋予了荔枝生长的天赋,也像是大自然和农夫在聊悄悄话。从播种到收获,从树梢到舌尖,耕耘与收获的道理早已渗入夏天闪闪发光的荔枝里。青山叠叠像抹茶蛋糕...
母亲的羊油饼
周末下班,我在超市买了二斤羊油回来。妻子问,有羊肉不买,买羊油干啥?我很神秘地说,一会儿做好了你就知道了。妻子当然不知道我要烙羊油饼,我已经几十年没吃过这口了。 我出生在哈尔滨松花江畔,祖籍却是山东人。父亲闯关东来到东北,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

品艺

小说究竟能做什么
小说究竟能做什么?恐怕不是我所理解的在社会生活里小说的作用,而是小说本身它还能有怎么样的作为,或者说还有什么样的能量。 我来讲两个故事,我企图用这两个故事来说明我对小说能力的矛盾态度。 第一个故事是,今年三月份去巴黎,我上了飞机,关了舱门,...
传统散文元素的当代价值重塑
传统散文的结构,虽无固定不变的程式,但细品之下,不难发现几种常见的模式。其一为“起承转合”式,这种结构以事件的自然发展为线索,开头引入,中间展开,转折推进,最后收束全文,形成了一种流畅而富有节奏感的叙事逻辑;其二为“形散神聚”式,此模式下,...
笔墨纸砚的情思
踏入江南泾县的中国宣纸博物馆,看着展柜中泛黄的宣纸,纤维在灯光下若隐若现,仿佛古人笔下未干的墨痕。讲解员说,一张好纸要经“七十二道工序”,从青檀树皮到雪白笺纸,是水与火的淬炼,也是时光的沉淀。那一刻忽然懂得,中国书法的风骨,从来不止于笔墨技...
名人『小事』
采访名人,自然要了解他们所从事的大事,诸如文学创作、学术研究、艺术探索和科研成果等。但是,交流之中问问他们的“小事”,竟也会收到一些意外之喜! 有一年夏天,上海暑气逼人。一天下午,我如约拜访陈从周先生。陈老见我脸色通红,汗流浃背,忙唤我进屋...
收藏的意义
自2014年开始,陆陆续续地收藏艺术品,前段时间粗略统计了一下,竟然已有200多件。有一次,跟一位朋友闲聊,我开玩笑说,如果为自己收藏的艺术品搞一个展览,需要一个偌大的场馆。 不过,说实话,我收藏的那些艺术品,倘若要论价值,估计绝大部分并不...
弦音起时
古筝的弦,是镂月裁云的刀,以箫歌飒调绾成江湖的结。二十一柱雁字排开,像铺展在大地的江河脉络;指尖落处,不只是宫商角徵羽的排列,更藏着江南烟雨的氤氲,藏着烈马踏碎长街的脆响,藏着寒舟泊渡的思乡情浓。 有人说古筝太艳,少了些沉郁古意。这是误解。...

品言

美,需要库存
我记得大概从四五岁起,被家里逼着背唐诗,其实这是我曾经最痛恨的一件事。可是很有趣的是,你会发现,当你记住那些诗句后,它会在生命的某个时刻忽然出现。但如果你在记忆力很好的时候没有记住,哪天忽然需要那个诗句的时候可能就出不来了。 美,其实是一个...
“能说会道”也是文化创造力
从不善言辞到能说会道,我们看到越来越踊跃的大众创造,看到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相向而行,看到语言艺术经生活淬炼焕发出的新光彩。 《论语》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似乎都给人留下只顾埋头做事、不善...
不问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问什么,就是关心什么。 问人而不问牛马者,自然最关心人。只觉天地之间,唯灵魂万千瑰丽,离合悲欢值得看,生老病死也值得看。 问牛马而不问山河者,显然更关心万物生灵。他大概以为好物不坚牢,山水不老物易老,...
不必太满
傍晚收拾桌子,那只缺了口的旧玻璃杯又撞进眼里。 杯沿的磕痕,像被岁月啃过的一小口,以前嫌它碍眼,现在倒觉得顺眼:它还能盛水,杯身干净透亮,这就够了。我把杯子挪到台灯底下,缺口处折出一道细光,像一句没说出口的话,提醒我:日子不必滴水不漏。 父...
相关杂志
  • 当代

    当代

    2025年05期
    ¥12.00
  • 译林

    译林

    2025年06期
    ¥12.00
  • 北京文学

    北京文学

    2025年10期
    ¥15.00
  • 啄木鸟

    啄木鸟

    2025年11期
    ¥9.00
  • 十月

    十月

    2025年05期
    ¥15.00
  • 美文

    美文

    2025年20期
    ¥9.00
  • 上海文学

    上海文学

    2025年11期
    ¥9.00
  • 辽河

    辽河

    2025年10期
    ¥7.29
  •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2025年02期
    ¥6.00
  •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

    2024年10期
    ¥6.00
  •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5年10期
    ¥15.00
  • 小品文选刊

    小品文选刊

    2025年11期
    ¥4.8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58.68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小品文选刊

杂志价格:¥4.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小品文选刊

杂志价格:¥4.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