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19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rdqu...     展开

类型

半月刊

类别

艺术收藏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30.00 ¥18.00
目录

文物赏鉴

山东大学博物馆馆藏杨家埠木版年画赏析
摘 要:山东大学考古学科的奠基者和创始人刘敦愿先生与杨家埠木版年画“同顺德”画店的第19代传人杨洛书结下深厚友谊,并促成了山东大学博物馆馆藏19套、22种、91块雕版的捐赠工作。山东大学博物馆馆藏杨家埠木版年画对于研究年画艺术内容、民俗风土...
萍乡博物馆馆藏何家圳西汉文物简介及其考古学意义
摘 要:萍乡博物馆馆藏一批20世纪70年代由市文化站文物工作者抢救性清理出土的汉代陶器、铜器,这些器物的时代与地方特征明显,对研究萍乡乃至江西地区汉代文化和文明史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这些文物进行整理、研究,为研究该时期的文化、文明史辑录新...
从厦门市博物馆馆藏几件黄釉瓷器管窥明清宫廷用瓷制度
摘 要:明清两代,黄釉瓷器为皇家宫廷垄断,民间不得使用。文章以厦门市博物馆馆藏数件黄釉瓷器为切入点,分析黄釉瓷器烧制工艺及发展历史,辨析明清两代黄釉瓷器使用状况,进而窥探明清两代宫廷用瓷制度的特点,揭示其背后所反映的宫廷用瓷体系下森严的封建...
无锡博物院馆藏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研究
摘 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货币发展的重要变革阶段,货币形态多样、材质丰富。无锡博物院馆藏春秋战国时期货币数量丰富,种类繁多,形成全面系统的货币藏品体系。这些货币来源广泛,部分来自考古发掘,部分则通过民间征...
《大像山文昌阁创立文社碑记》考释
摘 要:《大像山文昌阁创立文社碑记》由清代陇右学者王权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撰写,其中记录了光绪元年(1875)甘谷大像山文昌阁创立文社一事。该碑记不仅是地方文教发展的重要见证,还反映了晚清陇右地区儒学传统与地方文化融合的特点。文章从文...

文物保护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修缮全周期中的应用与思考
摘 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运用日益广泛,三维激光扫描作为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手段,凭借毫米级精度、非接触式采集与全息数据留存的优势,为古建筑全周期修缮提供了革新性工具。文章以崇善寺大悲殿为实证对象,系统阐述该技术从现...
基于遥感与数字孪生技术的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砖窑保护研究
摘 要:高丽营砖窑的建设与当时北京地区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需求密切相关。明清时期,北京作为都城,宫殿、城墙、园林等建筑工程不断兴起,对砖瓦材料的需求量巨大。高丽营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黏土资源,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砖瓦烧制基地。在历史发展过...
《文坛列俎》修复案例的探索研究
摘 要:文章深入探讨了在修复明刻本《文坛列俎》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并结合科学检测制定修复方案。研究聚焦于纸张老化所引发的配色难题及文献后期整理时的整齐度复原挑战,旨在通过实践探索,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视角与途径。 关键词:科学检...
露天石质文物的本体保护及外界环境研究
摘 要:石质文物的病害勘探和影响因素是设计保护修复方案的基础,了解文物的赋存环境对了解其主要病害成因、风化机理至关重要。不同赋存环境下的石质文物病害有相对同一性,可以针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保护修复。在保护修复中,文物本体修复和外界环境监测控制...
涅槃重生
摘 要:清鎏金彩绘单檐庑顶立体铜坛城是五当召2021年新修复的一件重要文物,修复人员在坛城修复前做了大量本体材料分析和复原考证工作,并经过器物清洗、整形、补配、缓蚀封护和随色做旧等多个工艺流程,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修复工作。坛城的修复是五当召大...
浅谈古建筑修缮中的技术研究
摘 要:古建筑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建筑经历风吹雨打,往往面临木构腐朽、房屋倒塌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文章介绍了陈塘红军第四医院住院部旧址(惠日堂)概况及价值,对修缮过程中的修缮措施、技术要求及保护中的日常保养、管理进行论...
试论土墩墓的保护和展示利用方法
摘 要:土墩墓是我国南方青铜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存,分布范围广、数量大、价值高,但目前总体保存现状不是很理想,保护和展示利用面临较大挑战。金坛地区是江南土墩墓分布的核心区之一,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坛土墩墓群(仙姑村庙西土墩墓群)正在实施的保...
福建土楼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摘 要:福建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保护技术研究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体系。当前在夯土材料改性、数字化监测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传统工艺传承断裂、环境侵蚀加剧等挑战。文章结合现有的福建土楼保护技术,分析土楼保护技...
浅析贵港地下文化遗存保护思路
摘 要:贵港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郡新城,秦汉时期曾是广西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明遗迹遍布今贵港城区。1954年贵县古墓葬群的发现,为研究贵港历史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 关键词:广西贵港;文化遗产;保护...
AIGC赋能河南古代壁画数字化保护与文化转译传播策略研究
摘 要:河南古代壁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文章通过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概述了河南古代壁画的整体状况及当前的保护状态;介绍了AIGC(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在壁画保护与转译领域应用研究现状。在此基础...

博物馆学

中医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及其传播研究
摘 要:中医药博物馆蓬勃发展,文创受到热捧,中医药博物馆文创也随之产生。中医药文化借由文创得以表达。中医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虽然受到政策支持,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产品同质化,且受众面狭窄。主要原因是缺乏复合型人才,产品特色不明显,价值呈现不...
宝安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及经验探讨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博物馆藏品管理也迎来了数字化变革的崭新时代。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实施,不仅契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更是进一步强化藏品管理、展示和保护工作的关键所在。文章立足宝安博物馆实际情况,深入探讨博物馆藏品数...
博物馆楚汉文物展数字化展示研究
摘 要:本研究以楚汉文物展为例探讨博物馆数字化展示优化方向。通过系统梳理博物馆展览中数字技术的运用以及调研分析楚汉文物展数字化现状,对楚汉文物展的数字技术运用优化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博物馆展览使用的数字技术大致可以分为辅助观展、营造氛围...
新形势下基层博物馆宣传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重要阵地,其宣传工作中的创新与实践对构建文化自信意义重大。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公众文化需求的提升,基层博物馆在宣传方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为例,...
博物馆教育推广中的视觉符号与文化符号运用
摘 要:在视觉信息主导的时代,符号不仅是文化的传达工具,也是沟通与认知的纽带。从古老的象形文字到现代导视系统,视觉和文化符号在知识传递与情感互动中至关重要。博物馆教育推广中,视觉符号的直观性、跨文化性和易识别性,使展览信息生动易懂,而文化符...
高校纪念性博物馆藏品征集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西南联大博物馆在征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中,顺应不同时期的需求制定征集策略,明确征集重点,历经革命文物征集、办学历史物证征集和当代物证征集三个阶段,逐步形成了系统且独具特色的藏品体系。西南联大博物馆积极构建与校友及其亲属的沟通网络,提升...
新时代背景下文物陈列展示与教育传播的创新路径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文物陈列展示与教育传播迎来了重要的创新机遇。文章通过探讨数字化技术、多媒体互动设计以及跨学科教育资源整合的应用,分析了这些创新路径对文物展示效果和文化传播的深远影响。数字化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增强了文物展示的多样性和可...
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剖析与应对策略
摘 要:文章聚焦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深入剖析火灾危险源管理、消防安全培训与灭火疏散预案实施、游览区域配套商业场所消防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法。旨在强调博物馆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完善制度、强化管理、运用技术等多维度...
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路径研究
摘 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对公众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实现文明传承、文化传播以及增强自信,同时还是“赋予文物生命”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文章主要探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路径,通过分析当前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

学术研究

探寻汉代墓葬的防护
摘 要:在汉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深受“事死如事生”观念影响,厚葬之风盛行。同时,经济的复苏、科技的高速发展,促使汉人对墓葬地表、地下进行了多方位的防护。文章就汉代墓葬的防护从三个方面深入探寻:从思想意识、自然环境等因素,结合历史文献,探究...
东汉时期汉画像石中大象图像的演变:象征与融合
摘 要:文章以东汉时期汉画像石中的大象图像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从人间世界向神仙世界的演变过程及其文化内涵。研究发现,东汉早中期大象图像主要出现于人间场景,以写实风格为主,多表现为驯象图、骑象图等。东汉早中期开始,大象图像逐渐具有象征祥瑞的...
诸艺并兴
摘 要:吴历列属于清初六家,亦是虞山派两大巨擘之一,通过分析其生平轨迹、艺术风格演变及存世作品,探究其多样化的艺术创作原因。吴历书画、诗文、音乐创作皆能,可谓诸艺并兴,创作内容还多有中西合璧之处,常有古雅推新之妙,尤其是吴历小部分的画作在构...
燕衔新春
摘 要:古代的迎春节日蕴含诸多富有吉祥寓意的仪式感习俗,“戴春燕”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燕子作为神鸟原型,成为祈福载体。立春时,人们佩戴以“春燕”为造型的各类装饰品,祈愿当年丰收。尽管这一习俗未能延续至今,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文献、图像...
石刻与文明:泉州印度遗存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摘 要:宋元时期的泉州是当时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重要港口城市,数以万计的外国商人和僧侣侨居这里,他们带来了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等多种宗教文化,在泉州留下了各种精美的石刻。其中印度教石刻造型独特精美,表达内容丰富,在传达印度文化信息...
浅谈元明时期市井文化在瓷器纹饰上的体现
摘 要:元明时期,受繁荣的市井文化影响,瓷器上出现了以戏剧人物故事为主题的纹饰。文章以元明时期市井文化为切入点,围绕瓷器上的戏剧人物纹饰展开论述,分析市井文化对瓷器纹饰的影响,进而探讨社会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理解瓷器戏剧纹饰背后的内...
从“原约”碑看“走西口”
摘 要:明朝时期,由于明朝政府的政策不允许人员到关外开垦,包头地区一直是由蒙古族人居住,清朝时期随着清廷放垦政策的实施,一批批内地人民到关外租种蒙古族的土地,开垦移民。清朝以后,随着成批的晋陕人民从黄土高原出杀虎口到塞外,各种经济形态融合发...
青州状元苏德祥研究
摘 要: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人才选拔机制,自隋朝始创,历经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发展与变革,绵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进程与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青州是“海岱名都”,苏德祥作为青州首位状元,其人生轨迹不仅是个体命运的缩影,...
朱雀的形制与文化内涵
摘 要:朱雀作为四神之一,在关中地区唐代墓室壁画中大量出现。朱雀在墓室中的布局、色彩与云气纹、莲花相结合,反映了唐代人对灵魂归宿的期许以及对升仙的渴望,又与其他灵兽共同镇墓辟邪,保佑逝者在阴间得到安息。唐代以前的朱雀皆表现为侧面,在唐墓壁画...
里耶秦简所见迁陵县贡献概述
摘 要:地方贡献之举由来已久,始自商周,秦汉延续。地方向君主贡献方物,具有象征地方臣服的政治意义,明确臣主关系,宣扬君王权威,体现统治秩序。里耶秦简中记录了迁陵县贡献朝廷的方物种类,结合其他简牍,可以开展相关研究。里耶秦简中有多条与“献”相...
康平张家窑林场4号辽墓出土蹀躞带成分及制作工艺分析
摘 要:张家窑林场4号辽代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包括一整套契丹带饰—蹀躞带,蹀躞带正面金属颜色金黄,反面金属背板颜色为暗黄色,之间连缀有多层纺织品,纺织品上有黑色残留物。为了研究蹀躞带的成分、结构及制作工艺,本研究利用超景深显微镜...
古代墓葬文化与随葬品研究
摘 要:文章聚焦于河南省周口市的古墓文化及其陪葬品的细致剖析,旨在挖掘该地区古墓文化的特征、陪葬品的类型及其作用,以及它们所映射的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文章综合实地考古挖掘的资料,考察了不同历史阶段古墓与陪葬品的演变脉络,力求揭示陪葬品在古代...
傅斯年学术思想的现代意义与启示
摘 要:傅斯年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一位集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于一身的杰出人物。他在史学理论与方法、古代史研究中的上古史领域、文学革命与白话文运动、高等教育与学术制度改革等方面均有开创性贡献。文章在梳理傅斯年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从坚持...
浅谈如何通过三维模型制作电子拓片
摘 要:文章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三维模型制作电子拓片,以期在现代科技的辅助下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遗产。通过对技术方法的详细介绍,展示如何利用高分辨率相机、扫描仪、图像处理软件等技术手段制作电子拓片,从而为保护与研究文化遗产提供新的途径。 关...
从馆藏钱币看清代阿克苏地区新疆红钱的铸造与发行
摘 要:文章以馆藏钱币为依托,系统探讨了清代阿克苏地区新疆红钱的铸造与发行过程。文章回顾了清政府统一新疆后,为替换准噶尔旧币而推行货币改制的历史背景,详细介绍了阿克苏铸钱局的设立、初创、迁移与复局过程,以及在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中货币改革的探...

文化遗产

长城文化和精神视域下嘉峪关城市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摘 要: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其文化和精神价值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嘉峪关作为长城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深受长城文化和精神的浸润,拥有独特而丰富的城市精神内涵。文章通过剖析长城文化的内涵、长城精神的实质,以及嘉峪关城市精神的独特表现...
甘肃陇南秦文化遗址与蜀道文化遗产保护融合
摘 要:陇南地区地处秦蜀交通要冲,是古代秦蜀文化交融的重要区域,境内秦文化遗址与蜀道文化遗产星罗棋布。目前,该区域文物保护工作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资源整合不足、保护理念滞后等问题。加强秦文化遗址与蜀道文化遗产的保护融合,已成为文化遗产...
相关杂志
  • 美术界

    美术界

    2025年10期
    ¥12.00
  • 艺术品鉴

    艺术品鉴

    2025年10期
    ¥9.90
  • 中国收藏

    中国收藏

    2025年11期
    ¥18.00
  • 人民音乐

    人民音乐

    2025年09期
    ¥14.49
  •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20期
    ¥18.00
  • 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

    2025年05期
    ¥12.00
  • 上海戏剧

    上海戏剧

    2025年05期
    ¥6.00
  • 上海工艺美术

    上海工艺美术

    2025年03期
    ¥12.00
  • 理财·经济版

    理财·经济版

    2025年11期
    ¥12.00
  •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2025年32期
    ¥9.90
  • 文物春秋

    文物春秋

    2025年05期
    ¥3.69
  • 江苏陶瓷

    江苏陶瓷

    2025年05期
    ¥12.00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43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文物鉴定与鉴赏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文物鉴定与鉴赏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