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梦城是一家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财务经理,工作第五年,她突然被连降两级,从管理岗调去基层的核算岗。公司给出的理由是“绩效不合格”,可实际上,陶梦城的绩效表现在过去5年一直都是90分以上。
变化从陶梦城原先的上级离职开始,新任管理者为了搭建自己的团队,开始“清人”。被调岗前,陶梦城已经觉察到一些微妙的变化,但她没想到公司最后会用这种方式来逼她离职。
被动调岗原本是公司员工内部流动的一种途径,公司通常会在业务变动或组织架构调整时安排员工去指定的新岗位。从公司角度考虑,老员工往往熟悉企业文化和流程制度,能更快适应工作、融入团队,公司无需花费额外成本招聘和培养。对个人而言,新岗位或许意味着新的突破口,是留在公司的又一个职业发展机会。
只是,和主动申请转岗相比,被动调岗更加微妙:调岗安排由部门管理层直接决定,人事负责执行,员工只是这一结果的被动接受者。由于公司拥有绝对主动权,被动调岗在部分公司成了变相裁员的手段——把员工调到一个发展前景不佳、和旧岗位关联性差的岗位,迫使员工为了个人发展不得不主动离职。这种情况变多了之后,公司人对被动调岗有了刻板印象,以至于接到调岗通知时,心态上首先就非常抵触。
不过也有人因为被动调岗获得了新的发展。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的HR张俊斐告诉《第一财经》杂志,在规范的公司里,企业将无法创收的业务线员工重新安排,目的是为了在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情况下,充分滚动内部人力资源,实现公司和员工的双赢。
面对突如其来的转岗通知,公司人如何区分“转岗”性质是善意还是恶意?该不该接受转岗?《第一财经》杂志找到了有类似境遇的公司人,及HR,他们从各自的视角来帮助我们更客观地理解“被动调岗”这件事。
被动调岗为什么总让人难以接受?
听到要被调岗,公司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排斥的。因为在被调岗的过程中,企业有自主管理权,会结合实际业务发展来安排员工,但企业的用人需求未必和员工个人发展意愿相匹配,因此常常让员工觉得陷入“被动”。
吴飞原先在一家快消公司的集团总部担任数据分析员,工作到第二年,直系领导找她谈话,由于集团要成立新的业务团队,要从各个部门抽调人过去,因此希望她能从数据分析岗转去集团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岗。
面对突然的转岗,吴飞不太高兴,尽管她能接受公司调岗的理由,也喜欢公司和谐的氛围,但这种“被安排的感觉”还是让她不舒服,“上级说是征求我的意见,其实已经跟子公司的总经理说好了,只是最后一个通知我。”
不过吴飞还是接受了平薪调岗的安排,幸运的是,新成立的子公司当年销售额就破亿了,吴飞对这次调岗的结果还算满意。
尽管公司掌握着调岗的主动权,但从法律角度,被动调岗并不全由公司随意安排。
比如公司人普遍关心的薪水问题。《劳动合同法》第三章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而调岗造成的降薪,属于劳动合同的重大变更,除非企业拥有调岗的合法基础、告知劳动者权利与义务,并且双方有变更意愿,否则降薪调岗就不合法。
调岗还需要考虑新岗位和员工能力的适配度,比如把财务经理调整到销售岗,前后岗位的工作内容毫不相关,缺乏合理性,这种操作在劳动仲裁中常常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然而,在现实职场里,部分公司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操作,让公司人感觉不到被尊重。
陶夢城接到调岗通知时,正在忙年度审计,要和海外事务所沟通,一周内就要出最终报告。而部门里掌握财务知识、熟悉流程、会英文的只有陶梦城。可即便在这样的节骨眼上,公司仍然要求她服从安排,去核算岗工作。
最令陶梦城无法接受的,是职级从管理层降到了基层。据陶梦城介绍,核算负责录入水单、审核单据信息,没有任何专业壁垒,“很多公司都把核算岗排除在财务体系之外”。陶梦城明白,接受安排就意味着自己的职业前景彻底终结,“跳槽时新公司如果问起我从财务经理变成核算的经历,我很难解释得通。”陶梦城对《第一财经》杂志说道。
不过陶梦城并没有被降薪,“降薪是违法的,公司法务为了规避风险,不会这么做。”这种调岗操作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给陶梦城日后的维权增加了难度。
突如其来的转岗安排常常有悖于公司人原本的职业规划。入职近两个月后,张皎被要求从新媒体运营岗转去内控岗。公司没有出具书面通知,上级与张皎面谈时以绩效表现不好为由,但却给不出具体的绩效标准。新岗位偏离了张皎对自己的规划,事实上,她之所以离开上一家事务所,正是想要结合自身兴趣和优势转型做新媒体工作,突然的调岗让张皎觉得自己又走回了老路。此外,公司匆忙通知,并催促她第二天就服从调岗安排的节奏也让她无法接受。
有过被调岗经历的公司人都能理解这种时间上的紧迫感。据张俊斐介绍,企业在安排调岗时,通常会留一周左右的时间。但也有公司没有书面通知,往往是当天面谈,希望员工第二天就立刻到岗,这种紧迫感是公司人抵触被动转岗的原因之一,个体在内部的流转中逐渐丧失了话语权。
被动调岗,可以拒绝吗?
接受调岗的第二年,公司迎来新旧管理者交替,人事变动频繁,吴飞的直属上司找到她,希望把她调回到集团总部做财务主管。面对看似升职的转岗机会,吴飞选择了拒绝。
据吴飞了解,新岗位对外招聘的薪资是她目前薪资的两倍,“我提了30 %的涨薪要求,和目前在职的财务主管薪酬一致。如果无法满足,至少把职级提升到财务主管应有的等级。”可两项诉求都被拒绝了。
换句话说,公司希望平级平薪地将她转到一个工作量更大、责任更重的岗位上。更让吴飞崩溃的是,公司有一笔十几年的烂账,就连准备和她交接的同事都搞不清楚,一旦接任,吴飞无异于跳进一个深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