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近年来,“毒教材”事件引发热议,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不仅在于插图的绘制上,还涉及一些儿童读物的内容问题,这也进一步引起了社会公众对教材和儿童读物质量的关注。儿童教材读物不同于一般出版物,要注意儿童的个性和心理,讲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质量问题不容忽视。那么,哪些内容能够被选入儿童教材读物,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筛选的标准是什么?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代表的传统蒙学经典,是如何被阅读接受的,是否同样适用于当今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基础教材建设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为日后教材出版工作留下了哪些经验启示?这些疑问,都将在本期“本刊专稿”中得到解答:陈俊洁的文章,围绕20世纪20年代“儿童教材是否应当采用神话”的思想论争,梳理论争双方的主要观点、立场目的,考察论争对于民国时期小学国语教材及儿童读物出版的影响;于翠玲的文章,以启功先生对《千字文》的考证为线索,探讨《千字文》从法书文献到童蒙读物的流传轨迹,为我们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案例;曹继光、杜永生两位的文章,聚焦20世纪80年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参与“五四”学制教材编写与出版的历史,提炼出版经验,对于出版社教材出版及教材管理体系的建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镜鉴意义。(剩余546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