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甄嬛传》二次创作网络传播的狂欢化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甄嬛传》开播十余年以来,仍在社交媒体上保持着一定的热度,成为观众“电子榨菜”的首选。形成这种盛况的原因,除其剧集本身的质量过关,经得起观众推敲之外,也得益于网友们二次创作引起的传播狂欢化。文章以俄国文艺学家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依据,从符号的狂欢化、情绪的狂欢化两个方面分析《甄嬛传》二次创作网络传播的狂欢化表现,并进一步探讨《甄嬛传》二次创作网络传播所引发的狂欢现象所体现出来的全民性、仪式性和颠覆性特征,其中社交媒体裂变式的传播提供了狂欢舞台,角色的戏谑性的加冕与脱冕演绎了狂欢仪式,而青年亚文化风格的实现则构建了狂欢景观。(剩余5508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