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木刻鼓词小说的程式研究
“口头程式理论”是美国学者米尔曼·帕里及其合作者艾伯特·洛德通过对史诗的实证研究和运用比较方法而创立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出现决定性地改变了传统的以书写和文本理解为主的方式,而“激活了去重新发现那最纵深的也是最持久的人类表达之根”,[1]为其他民间口承样式提供了具有启示意义的研究方法。[2]本文以《蛟趾罗》等鼓词小说的程式性现象为研究个案,运用口头程式理论的方法,分析其中具有程式意义的情节,并对部分程式性的句式叙事单元及文本结构给以总结,分析和揭示木刻鼓词小说的基本构成规则。(剩余478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