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迷径处 形问影何从

——从一场筝乐作曲工作坊管窥青年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及观念碰撞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在不少作曲家和理论家看来(如郭文景、姚亚平等),使民族器乐不断迭代更新的主要“驱动”之一,是西方现代“作曲”观念的融汇,且为之笃信的是,民族器乐持续葆有活力的原因亦在于此。然而,随着音乐创作的方式发生转变,记谱的创作文本与活态的表演文本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若即若离,接踵而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即对于民族器乐创作应当发出何种“声音”难有共识。(剩余6436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