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黑土区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马铃薯营养成分及产量的影响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为寻找在高寒黑土区,对马铃薯营养成分与产量适宜的耕作方式,以费乌瑞它为研究对象,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深翻+秸秆还田(PS)、深松+秸秆还田(SS)、旋耕+秸秆还田(RS)、常规耕作(CK),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的马铃薯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干物质、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的马铃薯淀粉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SS淀粉含量最高,为16.87 %,其次是PS淀粉含量,为15.99 %,两个处理都极显著高于RS和CK,与CK相比,SS与PS显著增加了27.7 %与21.04 %,不同耕作措施马铃薯淀粉含量为:SS>PS>RS>CK;SS处理的马铃薯维生素C含量最高,为17.07 mg·(100 g)-1,与CK相比增加了30.21%,维生素C含量为:SS>PS>RS>CK;PS处理的马铃薯蛋白质与干物质含量最高,其中蛋白质含量为1.02%,与CK相比增加了7.58 %;干物质含量达到20.63 mg·(100 g)-1,较CK增加了13.91 mg·(100 g)-1,不同耕作措施的干物质含量为:PS>SS>RS>CK;马铃薯还原糖含量以SS、PS处理最高,都达到了0.27 %,较CK增加了12.5 %。(剩余7721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