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近“成熟”还是动力“衰减”?

——从鲁迅文学奖看当代诗的“新常态”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鲁迅文学奖四年一届,参评作品中的多数,也是近四年来的新作。但要更好地评价、把握这些新作,仅仅关注最近四年的实绩肯定是不够的,某种更纵深的、更深长的视野,应该不可或缺。因为,新的文学地貌的生成,有时要依靠断裂、崛起、不同板块间的剧烈碰撞;更多时候,则是文学史内在运动趋势长期演进、沉积的结果。仅就诗歌奖而言,这次参评的诗人不少都有三四十年以上的写作积累,甚至曾是当代诗歌剧烈“造山”运动的发起者、推动者,这也为“长时段”的观察提供了可能。(剩余8001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