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诗玛》的活态化演绎与活态化传承研究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民族政策和文艺规范的引导下,《阿诗玛》实现了从民歌到叙事诗、从搜集整理本到国庆献礼作品的转变[]。《阿诗玛》也因此被视为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的象征,在全国各地流传。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对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给予了政策支持。2006年5月20日,《阿诗玛》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地位的确立,体现了其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的重要价值[2]。(剩余6954字)

目录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