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弦琴、酒与诗

——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情调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弦外之音:无弦琴的美学原则

无弦琴之说,最早出自先秦道家经典《列子》,音乐家师文提出“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列子·汤问》)的音乐审美原则。师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宫廷乐师,从师于音乐大师师襄,其所论曲不在弦、志不在声的音乐美学原则,对后世的艺术审美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过同为先秦道家经典的《文子》似乎不能理解无弦琴的意境,反称“无弦,虽师文不能成其曲”(《文子下·自然》)。(剩余3904字)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