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廓线雷达资料在聊城霾天气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CLC-11-D型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以期提高环境气象预报水平。【方法】统计2015—2020年霾天气过程中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和风场特征。【结果】霾日数年平均为62 d,呈逐年减少趋势;霾在冬季发生最多,其次是春季,冬春季霾日数占全年霾日数的82.1%;地面~1 000 m大气层霾出现的概率随风速增大而减小,风速≤6 m·s-1最有利于霾的形成、维持和发展,6 m·s-1[<]风速≤8 m·s-1时霾减弱,风速>8 m·s-1有利于霾的消散;1 000~1 500 m大气层风速≤8 m·s-1最有利于霾的形成、维持和发展;1 500~2 100 m大气层2.1m·s-1[<]风速≤6m·s-1最有利于霾的形成、维持和发展;2 100~3 000 m大气层4.1 m·s-1[<]风速≤8 m·s-1最有利于霾的形成、维持和发展;地面~ 1 500 m大气层霾出现时风向没有明显的规律,1 500 m以上大气层西北风、西风最有利于霾的生成;925 hPa和850 hPa天气系统演变对霾天气的生成、发展、维持和消散具有指示意义。(剩余7232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