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背䶄不同部位体毛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为了解棕背䶄(Myodes rufocanus)不同部位体毛的红外光谱特征,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其二阶导数谱(SD-IR)对棕背䶄的背毛和腹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背毛和腹毛红外光谱在       1 560 cm-1附近(酰胺Ⅱ带)、1 637 cm-1附近(酰胺Ⅰ带)均形成明显的吸收峰,蛋白质红外光谱中典型的酰胺基团吸收特征峰之一的酰胺Ⅳ带的O=C-N基团弯曲振动吸收峰在相同位置621、643 cm-1出现,酰胺Ⅴ带的N-H基团的弯曲振动吸收峰均在678、781 cm-1出现,但同时背毛在685 cm-1处有酰胺Ⅴ带的N-H基团弯曲振动吸收峰,而腹毛则未观察到。(剩余8646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