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榻水次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坐具在中国的出现,当不早于东汉。榻之得名,正以刚出现时狭且矮,“榻然近地”(刘熙:《释名》),其后慢慢变大、抬高。《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魏晋时期的画中,多帝王独坐一榻,余人藉席坐地。到了《北齐校书图》,可供数人同坐且放置食物器具于其上的大榻,已占住画面中心。有唐三百年,榻势开张,榻声四起,始则酸爽清奇,中而浏亮魔幻,渐至荒寒隳坏。(剩余3145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