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的诱惑与陷阱
——人文学者眼中的美术馆
二0二一年十月,中国美术馆举行“在激流中前进—中国美术馆藏黄河题材美术精品展”学术研讨会,我原本答应参加的,最后临阵退却。表面上是学校临时有事,更深层的原因,恐怕是担心发言露怯。事后反省,自己不是提倡跨学科的视野、跨媒介的阅读、跨文体的写作吗,怎么会事到临头,打起退堂鼓呢?问题在于,面对众多艺术家及美术史专家,作为一个文学教授,我能讲些什么,或者说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发言?讲题材,那太外行了;讲技法,纯属班门弄斧;讲文化底蕴或精神境界,那过于玄虚;讲文学性—那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众多艺术门类(如绘画、电影、戏曲等)力图摆脱的。(剩余485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