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作为国家祭祀和人民颂歌的《雷锋之歌》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一、革命礼乐与人民追悼制度

当代新诗研究有待突破,学界通常认为“十七年”政治抒情诗“远离心灵”,抒情过于直白,或认为诗歌与政治的联系过于紧密,缺乏文学性。从文体分用的角度看,我们不能把赋类诗中作为修辞方式的“虚写”完全批评为空洞。洪子诚在讨论马雅科夫斯基时,肯定了这类诗“革命的‘创世’的浪漫性质”,“它要实现重建世界整体性的包袱,要在革命中创造整体性的‘新人’”,但也指出政治抒情诗“在一个对‘革命’反思,以至于‘告别’为思潮的时代”淡出的必然性②。(剩余8671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