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轨道交通导向开发的“规则—形态”转化机制与城市空间类型贡献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关键词:深圳;TOD;规划标准;城市形态;空间类型

0 引言

在城市轨道交通已不再是中国城市“稀缺品”的今天,深圳在这一领域所具有的典型性和话题性,主要基于其运营轨道交通和城市空间的综合绩效。目前,深圳依然保有内地各有关城市中最高水平的轨道交通客流强度和最为健康的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主体财务数据1。正由于此,学术界对深圳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问题用墨颇多,尤其在轨道交通和城市土地综合开发领域留下了丰富的研究文献,重点主要在3个方面:一是轨道建设与物业开发紧密结合的轨道交通导向开发(以下简称“TOD”)土地开发模式,也即研究运营收益的来源问题[1-2];二是在上述模式影响下,交通枢纽地区、轨道交通站点地区、沿线地区的空间开发与规划设计实践[3-5];三是分析轨道交通对功能、职住、通勤、地价租金等城市空间发展关键特征的影响[6-10]。(剩余9775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