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是”转向“因是”:论《庄子》的“因是”之道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引言

国内学界围绕《庄子·齐物论》“是非”问题展开的讨论比较多,但主要集中于认识论层面①,而较少关注“为是”与“因是”这一对概念。英国汉学家葛瑞汉最早提出“为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2]65

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剩余12028字)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