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LLYCAT,当代年轻人离不开的“情绪搭子”

打开文本图片集
今年以来,一个来自英国的毛绒玩具品牌Jellycat悄然走红,成为“Z世代”年轻人竞相追捧的“新宠”。数百上千元一只的毛绒玩具频频售罄,社交媒体上网友晒单、自制表情包的内容随处可见,线下门店大排长龙的盛况更是屡屡上演。这个诞生于上世纪末的“小众品牌”,是如何成为新一代消费者的“精神慰藉”和“社交通行证”的?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消费趋势和情感诉求?
万物皆可“拟人”
JELLYCAT的破圈之道
自1999年创立之初,Jellycat就以治愈、独特、有趣作为品牌基因,在产品设计上另辟蹊径——打破了传统毛绒玩具对动物形象一味追求“高仿”的桎梏,从水果、蔬菜、盆栽、文具等日常物品中汲取灵感,加入别具一格的标志性元素:豆豆眼、微笑脸,将它们拟人化、生动化,塑造出一个个憨态可掬、讨人喜欢的“毛茸茸”IP形象。(剩余118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