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小说中的自然书写与心灵救赎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25(2025)03-0047-07
郭沫若的小说创作深受其诗学美学思想的影响,展现出独特的浪漫主义倾向与抒情特质,通过打破传统小说叙事框架,构建起以诗意语言和情感宣泄为核心的抒情体系①。这种创新既体现在早期小说中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本土化运用一一以自叙传风格深度刻画主人公的潜意识流动与情欲挣扎,呼应五四时期“人的发现”思潮②,也表现为对西方现代主义技法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手法的创造性转化,形成小说中疾病母题的多重隐喻功能③,以及小说中感伤基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阵痛,最终在浪漫激情与现实观照的双向对话中,郭沫若实现个体审美追求与时代精神诉求的深层耦合③,既突破传统伦理叙事范式,又开创出兼具现代性特质与本土化特征的抒情小说范式。(剩余928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