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笔不闲:鲁迅写作真意的探寻

——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闲笔是一篇文章中最容易忽视的地方,但往往也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之处。鲁迅写文用字精准,文章里的每个字、句、段都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往往看似“闲”的地方,实则可能是鲁迅刻意为之,闲笔下蕴含着深意。因而在解读鲁迅作品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闲笔”处,并在对“闲笔”表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深层解读。以鲁迅笔下的《阿长与〈山海经〉》为例,关于这篇散文的闲笔研究往往聚焦于“远房叔祖”,但其实文中还有多处闲笔尚待进一步探究,其“闲事”“闲人”以及“闲词”处对深入解读阿长的“不幸”、感受阿长的“神力”以及洞悉作者对像阿长一样小人物的怜悯与同情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剩余5695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