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派、京味儿与新北京作家群之“后”

——关于“新京派”发展和研究的几个问题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新京派”的“新”首先是相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京派”而言的,对这一概念做出重要的创新阐释的是学者孙郁。他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这一概念,认为学界与文坛“复活了20世纪30年代旧京派的某些传统。那时候的端木良、汪曾祺、张中行、季羨林、启功、王世襄、宗璞为代表的一批知识人,延续了他们在民国时期记忆的颜色,给知识匮乏的文界带来了博雅之气”[1],在之后的多篇论文中[2],孙郁都在不同维度对“新京派”的概念做出过解释,将之整体指向对20世纪30年代“京派”遗产和一种“士大夫”文风的继承。(剩余7406字)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