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诚,文化史不会忘记您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文革”时期我就认识刘锡诚。他是贫农子弟,却受到剧烈的冲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时期,他义愤填膺,撰写大胆敢言的文章,热情扶持中青年评论家,有功之臣也。

刘锡诚,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研究员、《民间文化论坛》前主编。

刘锡诚经常煮挂面当饭,日夜兼程同夫人马昌仪埋头著述,用当初尺寸最小、性能最差的小电脑敲出《小说创作漫评》《小说与现实》《中国原始艺术》《走出四合院》等著作,译出《俄国作家论民间艺术》《马克思与恩格斯收集的民歌》等资料,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民间文学集》等,人不堪其苦,诚不改其乐,贤哉诚也!

中断十五年的文联全委会一片唏嘘

1949年7月,中国文联成立;十五年后的1964年6月,毛泽东批评文联各协“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最近几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两年后的1966年“文革”乱世,中国文联被砸烂;十二年后的1978年,中共中央决定:尽快筹备中断十五年之久的第三届中国文联全委会第三次扩大会议,恢复中国文联和各协会的工作。(剩余4458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