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加快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引领支持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是连接科学发现、技术突破与产业变革的核心纽带。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感恩奋进,在经济大省挑大梁中勇担使命、多作贡献,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1]。市重视基础研究作为创新源头的先导作用,促进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取得重大突破2],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3]

1市基础研究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全社会研发投人总量和强度上均呈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1.9亿元,占比 0.74% :2021年3.77亿元,占比 1.32% ;2022年4.55亿元,占比 1.71% ;2023年5.6亿元,占比 1.68% );鼓励科研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重大科技成果攻坚(银河航天成功研制国内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平板卫星、首次批产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持续实施“江海英才"集聚行动(2024年新入选国家级人才116人、省“双创”人才(团队)72个);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中天科技海缆参与的“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剩余8566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