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菌“变身”微型计算机等
    细菌“变身”微型计算机细菌作为多种疾病的病原体,让人望而生畏。但它们并非一无是处,其中的一些不仅能帮助人类制作泡菜、酸奶等美食,还能参与废水处理,甚至还会计算,你敢相信吗?
    本刊综合
  • 微型计算机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研究
    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微型计算机原理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如图1所示。
    潘继强 魏佳 郑坤 冯永政
  • 半机械昆虫来袭
    接着,科学家用银线将微型计算机与马达加斯加发声蟑螂的触角连接在一起。随后,微型计算机发射模拟遇到障碍的电脉冲信号,马达加斯加发声蟑螂便会以为前方出现了障碍物,于是开启躲避、逃逸机制。
    程醉
  •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具备自学并使用其他微型计算机进行系统设计的能力。
    杨雅宁 杨世浩
  • 共性化和个性化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与实践
    本文研究了共性化和个性化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并在信息安全专业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中进行了实践。
    周宁宁 邓玉龙
  • OBE-CDIO理念下“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8]  曹一鹏,潘琢金,吴昊,等.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2(5).
    曹一鹏 吴昊 毛艳娥
  • 机械类本科课程思政实践探讨
    通过教学的配套实验,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微机与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的实际应用。
    苏宇锋 任天平 任怡 聂惠娟 贾志刚
  • 基于跨校修读的单片机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研究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辽教办〔2022〕160号);2022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提升学生工程能力的单片机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G2022001)
    曹一鹏 毛艳娥 吴昊
  • ⼋⼗⼆岁仍为国造芯她的终⾝梦想值得骄傲
    最终在1966年黄令仪和同事们研发出了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156组件计算机”,这款计算机是我国第一台远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制导计算机,其体积小、重量轻,可以在各种恶劣环境下持续保持稳定工作
  • 提升学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能力的研究
    如何选购或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如何将自己的微型计算机调整到最佳状态,如何维护微型计算机,排除常见故障等,已成为许多计算机用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韩晓燕
  •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5]张军,高国琴,刘国海,等.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微型计算机原理”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7,39(4):69-72.
    高国琴 李长杰 方志明 叶梦阳
  • 电算化财会对财会行业的冲击
    微型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是由于缺乏电子计算机和对员工进行理论培训的经验,管理水平无法跟上,导致过程中出现许多盲目的、低水平的重复发展。
    许鑫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如何选购或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如何将自己的微型计算机调整到最佳状态,如何维护微型计算机,排除常见故障等,已成为许多计算机用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韩晓燕
  • 基于线上教学的《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这门课程偏重于工程思维,也就是在了解了微型计算机各种芯片的功能和外部特征以后,剩下的是如何将它们用于实践、设计实用的电路和系统,再配上相应的应用程序,完成各种实际应用项目
    江舟
  • 多媒体技术在大型会务信息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微型计算机,打印机、调音台和信息控制器等一般放置在主控室内。大型银幕和电视荧幕组一般设在会场的讲台前,用以传达信息给与会代表。
    董方 钟云飞 王栋等
  • 黄令仪:中国芯片之母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中,以黄令仪为代表的芯片人,从二极管、三极管、微型计算机、大型集成电路等,一路披荆斩棘,最终研发出了中国人自己的芯片,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计算机类目分类体系与编码问题探讨
    例:巨型计算机存贮 器性能设计与分析为TP331.123.31;微型计算机维修技 术为TP331.400.32。
    符银莲
  • 信息技术在气象部门的应用回顾与展望
    此外,微软Windows图形界面操作系统以及鼠标随着微型计算机进入到气象部门的计算机房乃至办公室,气象数据的分析和展示开始向着可视化方向发展。
    沈文海
  • 城市地下物流管道运输设计研究
    动力车头采用牵引臂供电,搭载电机和微型计算机,受程序控制执行行驶和停止操作。车头部分设有红外测距模块,微型计算机根据测距对车速进行控制,保持管道内列车之间的安全车距。
    卢阳旭 秦富田 朱沁楷
  • 深度学习重建纤维3D图像
    俄罗斯科尔科沃科学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借助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成功重建了纤维材料3D图像。为了解决这一复杂和耗时的任务,科研人员使用了机器深度学习方法。
    董映璧
加载中...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