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碳”目标下“气体动力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
    在“气体动力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时,不能只是将思政元素进行简单的堆砌和罗列,必须结合“气体动力学”课程特点,将思政元素与“气体动力学”课程本身知识点深度融合,才能做到润物无声,同时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和思想深度
    韩少冰 韩吉昂 丁小娟
  • 新工科背景下“气体动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气体动力学基础”是具有鲜明航空航天特色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气体动力学学科发展过程中,我国科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陈伟杰 陈玲玲 施永强
  • 面向“00后”的气体动力学教学方法研究
    [5]王新月.气体动力学基础[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李怡庆 徐义华
  • 浅析气体动力学教学中所缺的数学支撑
    [2]李怡庆,徐义华.面向“00后”的气体动力学教学方法研究[A].教育教学论坛,2021(21):157-160.
    向鑫 徐义华 吴逸飞
  • 硼同位素分离研究
    气体动力学法分离同位素的原理导致了不同摩尔质量的工作介质在设备中的径向压强分布会有所差异。
    王绪泽 徐菁 牟宏
  • 高等数学思维在气体动力学教学中应用策略探讨
    本文结合专业课“气体动力学基础”的教学实际,分析了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的不足,其核心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不足,进而针对性地提出“气体动力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进思路。
    向鑫 吴逸飞 徐义华
  • 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喷射器设计方法综述
    尝试使用气体动力学函数法,在适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中氢气喷射器的压缩比范围内,对采用渐缩喷嘴的氢气喷射器进行设计。
    戴征舒 丁哲锐 项佳欣 刘畅 张学军 张华
  • 在航空人才培养中气动热力学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践
    各章节内容都有对应的思政内容,工程热力学思政内容如文末表1所示,气体动力学思政内容如文末表2所示。
    李朋 张赟 于向财 唐岩辉 史永运
  • 关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2.使课程目标可衡量、可执行 课程教学目标可衡量是课程教学目标可执行和可达到的保证,为此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设置了考核成绩占比,以气体动力学为例
    李林永 贾登峰 王广
  • 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晕里的巨大磁环
    这为宇宙线粒子传播、星系气体动力学和宇宙磁场演化等研究领域提供了重要的观测结果。相关论文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
    甘晓
  • 王承书:中国的居里夫人
    她师从著名物理学家乌伦贝克,并与导师合作完成了多篇有关稀薄气体动力学方面的重要论文。1944年,王承书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又担任研究员,并两度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工作。
    乐羊羊
  • 碰撞:俞鸿儒vs杨华德
    ,并促进了国内激波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利用普通激波管产生完整爆炸波的构思,已成功地用于冲击伤试验装置中;提出并采用爆轰驱动新方法建成爆轰驱动激波风洞,为提高实验气流焓值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致力于将气体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改善和革新与气体流动有关的生产工艺研究
  • 科技创新不渝志 逐梦航空发动机
    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他先后担任4门课程的主讲教师,授课600余学时,累计选课1300余人次,参与2项教改项目(“气体动力学(2)”“航空发动机设计”),参与1项国家一流课程建设,作为国家精品课团队成员2019
    孙雅琴
  • “让生命温暖生命,让人生激励人生”主题素材解读
    ,并促进了国内激波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利用普通激波管产生完整爆炸波的构思,已成功地用于冲击伤试验装置中;提出并采用爆轰驱动新方法建成爆轰驱动激波风洞,为提高实验气流焓值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致力于将气体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改善和革新与气体流动有关的生产工艺研究
  • “双万计划”背景下“流体力学”一流课程建设与实践
    为了构建完整的流体力学知识体系,笔者组织团队教师编写了《工程流体力学》(第五版)本科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热工基础实验教程》理工科力学类规划教材、《高等流体与气体动力学》本硕贯通教材,形成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刘宏升 贾明 张博
  • 俞鸿儒:咬紧牙关,奋起直追
    著名气体动力学家俞鸿儒潜心研究风洞技术60多年,取得了一项项举世瞩目的成就。2024年4月8日,96岁高龄的他获评“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俞鸿儒
  • 在数学的旷野舞蹈
    在玻尔兹曼和兰道方程的整体适定性研究中,他的成果对于理解和解决这两个方程在数学物理领域中的稳定性和解的存在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还在玻尔兹曼方程的研究中,特别关注均能化解和Couette流解的相关问题,为理解气体动力学中的均匀状态提供了理论基础
    李白薇 户万
  • 蝴蝶的飞行策略
    与那些为了充分利用气体动力学而设计强壮翅膀的鸟类相比,蝴蝶并不是非常专业的飞行员,它们所追求的并不是飞行的速度和高度,而是敏捷的变向能力。
    李欣
  • 感动中国的“90后”院士
    俞鸿儒是我国气体动力学家,几十年来,他潜心研究,以“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的信念,把“天空”搬到地面,为我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的研究及其应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本刊综合
  • 中国科学院院士俞鸿儒 为中国风洞“炸”出了一条新路
    高超声速风洞通过人工方式产生并控制高速气流,模拟飞行器周围气体的流动情况,获得飞行器的气体动力学特性,相当于在地面上人为建造一个“飞行天空”。
    科中
加载中...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