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湟“花儿”与江南民歌口头程式研究
    (《河湟民间文学集(第一集)》P164 青海省西宁市文联编 1981) 这首作品的第一句和第三句,仍然保持了南京六合民歌和青海宴席曲的基本程式,“笑”这一核心动词依然保留
    杨生顺
  • 曲苑耕耘者
    第二年他送了一本刊发有他的作品的《民间文学集》给我,细读他写的《刘关张犀角河烧房行酒令》《伍老陕妙薛涛井》等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他深厚的文字功底。
    罗启昌
  • 论邛海陷城为湖传说的传承演变与文化融合
    [8] 陈荒煤,贾芝.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民间文学集(下)[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217-219.
    刘亚平
  • 基于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搜集河南非遗民间故事,编辑成《河南非遗民间文学集》,开展讲河南民间故事比赛。
    贾琳 杨锋
  • 围绕中心抓重点 立足服务谱新篇
    三是正在征集中国现代作家、民间文学家张士杰的文学作品,其著作有《金沙滩》《龙河民间故事》《义和团故事》《石城求仙》《民间故事集》《张少恒包打西什库》《托塔李天王》《红缨大刀》等民间文学集,共计70多万字
    张志娟
  • 文化的魅力经久不衰
    《通鉴吐蕃史料》《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资料汇编)》《藏族史略》《〈格萨尔〉初探》《青海民族宗教研究》《花儿争论集》《唐蕃古道》《格萨尔学集成(第一卷)》《拉卜楞史话》《赏玉与琢玉》《远古玉魂》《河湟民间文学集
    曾纪鑫
  • “非遗后”时代背景下民间文学传承的困境与保护对策
    一些学者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搜集整理了民间文学,并以书面或电子资料的形式被文化部门保存起来,部分民间文学已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定了一批代表性传承人,同时还出版了《中国民间歌谣集》《中国民间谚语集》《中国民间故事集》等三套民间文学集丛书
    刘亲荣 王汉奇 苏冬胜
  • 论泰国民间文学的社会价值
    泰国民间文学集真、善、美为一体,丰富了泰民族的娱乐生活、满足了大众的情感需求、促进了泰国民间文化的发展。首先,泰国民间文学以现实生活为故事源泉,反映现实社会的生活本质。
    黄静
  • 此心归处在“民间”
    黎邦农从事民间文学研究和创作多年,曾主持搜集、研究、整理安徽省民间文学,并协助各地出版了民间文学集,这些都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安徽卷》宝贵的基础资料。
    王业芬
  • 锡诚,文化史不会忘记您
    日夜兼程同夫人马昌仪埋头著述,用当初尺寸最小、性能最差的小电脑敲出《小说创作漫评》《小说与现实》《中国原始艺术》《走出四合院》等著作,译出《俄国作家论民间艺术》《马克思与恩格斯收集的民歌》等资料,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民间文学集
    阎纲
  • 具有共性的东亚地区鹿崇拜分析
    [4]那国学.满族民间文学集[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4.
    温靖岚
  • 改革开放 硕果累累
    《河湟民间文学集》由西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辑出版。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共编发13期。
    石永 石德生
  • 台湾新文学制度的初创
    而1936年李献璋编辑的《台湾民间文学集》,按照陈淑容的说法,“更进一步汇流了论战中不同立场论者的作品,在台湾文学史上深具意义”。
    古远清
  • 孙毓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3]《中国寓言序》,收入《中国近代文学大系(1840—1919)·民间文学集》(钟敬文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年。
    范军 秦雅婕
  • 张炜:大地上的守夜人
    阅读中最让我兴致勃勃的,是一些中外民间文学集。我们所熟悉的“荷马史诗”,正是民间文学。它和杰出的文人个体写作一起,构成一个民族语言艺术的代表。
    张炜 张英
加载中...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