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史志

巴蜀史志

2024年04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本刊是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管主办的融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的地方史志刊物,是传播厚重深刻的巴蜀文化的桥...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0.00 ¥6.00
目录

卷首语

喜庆祖国华诞 礼赞锦绣四川
75年前的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宣告,石破天惊,一个崭新的中国从此屹立世界东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从一穷二白到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记录
1 2013年5月21—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他强调,要继续大力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全力救治伤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科学布局灾后恢复重建,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灾难阴影,开始美好新生活。 2 2018年2月1...

习近平给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学生的回信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的同学们: 你们好!看到来信,我回想起20年前为你们学校培土奠基的情景。得知这些年来学校越办越好,同学们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健康快乐成长,我很欣慰。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把家乡建设好,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蜀地春秋

数说四川75年
2024年,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75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奋力拼搏、接续奋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一、经济总量 1952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4.6亿元,1973年达到103...
四川省21个市(州)75年发展变迁
成都市 成都是古蜀文明发源地,自秦代设蜀郡始,便是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21年始设市政筹备处,1928年正式设市。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74.7亿元,常住人口达到2140.3万人。设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高新...

战略引领

一部感天动地的创业史
三线建设从1964年中央工作会议作出决策,到2006年调整改造基本完成,前后共约42年,分为大规模建设和调整改造两个阶段。大规模建设阶段从1964年至1980年,投入资金2052亿元,建设了几千个项目。调整改造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延续至2...
划时代的改革 历史性的成就
四川是改革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四川率先探索农村体制改革,在全国最早试行“包产到组”生产责任制,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率先推进县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率先进行国营企业扩权试点,第一个在《...
聚焦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统筹施策 奋力谱写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四川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来,四川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四川...
新时代治蜀兴川展新颜
2024年7月1日,国内首列氢能源智轨电车在宜宾下线。这是继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都造)试跑后,四川绿氢产业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释放出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 前不久,2024国际锂电新能源产业大会在遂宁射洪市举行。射洪市锂资源掌控量,约...
创新驱动 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作出“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的重要指示,为四川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路径。 近年来,四川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

蜀业新篇

迈好加快步伐 努力走在前列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深刻阐述和重要部署。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四川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开创水利建设的历史新纪元
四川省洪旱灾害频繁,历代治蜀者皆以治水为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坚持把治水兴水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来谋划部署,经过75年艰苦奋斗,四川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一、河流水系及水资...
建设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微风拂青苗,良田育稻秧。仲夏的川蜀大地,田间地头一派火热劳作景象。 四川有着“天府之国”盛名,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省,素有“粮猪安天下”的美誉。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要“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沿着总书记...
高水平打造国际一流航空枢纽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天府机场”)是国家“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投用的最大民用机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2016年5月27日开工建设,经过5年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中欧班列:钢铁“巨龙”通达世界
2013年4月26日,首趟“蓉欧快铁”(成都中欧班列前身)从青白江出发,奔向9826公里之外的波兰罗兹,西南地区最年长的老工业基地——青白江正式拉开了城市转型的大幕。11年来,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近3万列,联通境内外142个城市,服务企业1...

蜀韵新声

三星朗耀 文华堂堂
2019年以来,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六坑”出土大量造型精绝、内涵深厚的文物,让三星堆“再醒惊天下”,吸引各地观众慕名而至三星堆博物馆。为了更好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三星堆博物馆新展馆应运而生。新馆的建设,是三星堆国...
古蜀道,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光彩
古蜀道穿越秦岭巴山、穿过千年历史,积淀为厚重的自然人文双遗产。它不仅是四川盆地连接中原文明、长江文明的重要交通网络,更是串起南北丝绸之路、辗转连通高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线,自然人文的生态线,中外文化的交流线,还是保存至今的人类最早...
赓续三苏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考察时指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活水源头,润泽千年。“三苏”这滴折射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
非遗弦歌不辍 文化薪火相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遗保护是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加强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时代产物,我国不同类别的非遗项目代表着不同民族、不...
志载盛世守初心 鉴往知来续华章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绘就了从百业凋敝到百废俱兴的恢宏画卷,创造了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朝着中国式现代化迈进的人间奇迹。这一切,都在被...
成都大运会:成都成就梦想
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是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简称“国际大体联”)主办、面向全球大学生、规模仅次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世界综合性运动会,也是全球最盛大、最广泛、最多样、最具影响力的青年交流盛会。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

蜀乡新颜

脱贫攻坚: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批准包括昭觉县在内的凉山州7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四川161个有脱贫攻坚任务县的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这是令全川人民振奋的重...
乡村振兴:绘就生态宜居和美乡村新画卷
四川是全国农业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和农村改革实验示范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正确方向,在科学研判省情实际和乡村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精准有效的政策举...
让“国宝”与“乡亲”和谐共生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我国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涉及四川、陕西、甘肃三省,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四川片区面积约1.93万平方公里,涉及7个市(州)20个县(市...
成都世园会,让世界看到中国魅力
2024年4月26日,春末夏初之际,成都这座千年古城继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之后,再次迎来一场为期186天的国际盛事——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2024成都世园会)。此次盛会不仅是对成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全球园艺事业...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成都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翻开了城市建设新的历史篇章。成都从百废待兴走向繁荣,城市规模成倍扩大,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与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雪...
75载,衣食住行变化大
我于1943年出生在川南农村,幼年时期曾经历了旧社会民不聊生的苦难年月,又经历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的历程。就拿我和家人的衣、食、住、行来说,就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衣 ...

蜀中人物

荣耀巴蜀 心系人民
四川是邓小平的家乡。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在四川广安。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奋斗。作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长怀“年轻人火热的心”
我手边有一张珍贵的照片,是20世纪50年代乐山团地委老干部团聚留影。时间是2002年7月,地点是峨眉山市一家宾馆门前。坐在前排正中蓄着雪白连鬓胡须的老人,是我最早认识的老共产党人,引领我走上革命路的张力行同志。他是1949年12月乐山解放后...
追忆马识途:平易近人 大家风范
马识途(1915年1月—2024年3月),重庆忠县人,革命家,作家,书法家。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任鄂西特委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四川省建设厅厅长、四川省建委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西南杂交水稻之父——周开达
周开达(1933年4月—2013年7月),重庆江津人,作物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西南杂交水稻之父”。1960年毕业于四川农学院(现四川农业大学)农科系并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室副主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
中国针灸界的领军人物——梁繁荣
一根银针,传递大医精诚的仁爱 出生于农村的梁繁荣自幼就对医学有浓厚的兴趣。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又遇上三年困难时期,农村地区物资匮乏,药品稀缺,高中毕业后的梁繁荣成为一名赤脚医生,行走在山区,施治于田间。在当时,具有简、便、廉...

华诞颂歌

邓小平诞辰120周年颂
(一) 少志出渠江, 旅法明方向。 马列信念立, 牢掌党与枪。 追随毛泽东, 驰骋众沙场。 大军有刘邓, 决胜威名扬。(二) 建国a冲一线, 富民多主张。 三落志未消, 三起意更刚。 特色理论建, 改革加开放。 先富带后富, 共同奔小康。 ...
盛世华章贺颂国庆(诗词五首)
玉蝴蝶·贺C919国产民机自双流国际机场首次飞抵拉萨 蜀地淡烟初泛, 秋宵细雨, 霭?花开。 客次双流, 机组有序安排。 乍呼啸、翅张神展, 声入云、岫转峰裁。 更崔嵬。 宇寰天际, 任去还来。 开怀。 空前启后, 巧工呈物, 举...
昭觉二首
在昭觉县三河村节列俄阿木家火塘边 从一页页的火光中翻捡苦涩的词汇的种子, 给它们制定季节,空气, 和大地上随江河流动的方向。 给它们发芽的时间, 开花的时间, 以及再一次成为种子后脱离苦涩的 温暖的时间。 把火光凝聚成一粒粒的玉米, 沿着村...
大蜀道赋
在陡峭的山路上,行走 伸手触摸白云和山峰的高度 脚下乱石嶙峋,鸟鸣声咽 那是李白笔下《蜀道难》溢出的韵律 化着古蜀大地上的阴影 曾经,蜿蜒的蜀道在几声犬吠中 咬紧空旷无语的村庄 滑竿、鸡公车,以及穿破的草鞋 在路边,惊悚、凄迷、无助 大地上...
春风吹拂向阳镇
从成都出发,由108国道进入四川广汉向阳镇,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9个大字。镇上道路宽敞,高楼林立,青白江穿流而过。 本来位于成都平原的向阳镇,土地肥沃,旱涝保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但在人民公社的20年里,全社人均分配从最初...
蜀都明珠翠云廊
雨后放晴,湛蓝的天空悠悠地漂浮着几朵絮状白云,阳光洒落在如嫣的花儿、如碧的草儿上,调皮地闪烁着微光。行走在前往古蜀道翠云廊的石径上,温润清新的空气,带着泥土与植物的芬芳。 走进翠云廊,凉风习习,蝉鸣阵阵,阳光穿透树叶间的缝隙,照进千年古蜀道...
清风雅雨更美丽
“清风雅雨建昌月”,这则土谚所说的“西康三绝”指的是清溪古城劲风、雅安桥头烟雨和西昌如盘明月,而我们对口援建的“中国花椒之乡”汉源县建黎乡就与清溪古城毗邻而居。 在当地,流传一个美好传说。当年唐三藏西天取经,途经建黎,随手将宝杖插在地上。后...
柏油路,修到康巴深处的家
四川西部向青藏高原隆起的是莽莽横断山区,一脉大山,一条大河,从东到西,以北南纵队方式,排列在一片高原之上。雅砻江与金沙江两江夹击,巍巍耸立沙鲁里山脉。在其中段的高山褶皱之中,朝向大江大河,奔涌着无数的峡谷溪流,其中有一条叫那曲河,是雅砻江的...
生命中呼啸而过的那辆列车
天并未亮,周围依然一片漆黑。睡得正香的我和弟,却被妈妈急促的声音强制唤醒。这是19世纪70年代末,来自一个小小县城即将乘火车回乡下过春节的母亲的呼唤。 带着极不情愿的起床气,配合着妈妈穿上过年新衣新鞋,戴上手套帽子,全副武装紧赶慢赶地走出门...
成都的地铁时代
一 “我们坐地铁回去。”同学对我说。 2010年春天,我第一次去了广州,也第一次坐了地铁。 那时,成都的地铁,正在修建中。 当长长的手扶电梯带着我从地面向地下走时,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冷气,忽地就扑了上来。我身上顿时有了凉飕飕的感觉,而越往下走...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36.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巴蜀史志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巴蜀史志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