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史志

巴蜀史志

2023年01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本刊是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管主办的融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的地方史志刊物,是传播厚重深刻的巴蜀文化的桥...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0.00 ¥6.00
目录

卷首语

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四川是一片红色热土。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从通江县两河口镇入川,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了规模、影响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川陕苏区;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四川,谱写了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可歌可泣的光...

时政辑要

锻造堪当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千秋大业在用人,事业兴衰在干部。2018年以来,省地方志办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鲜明提出“以政治建设为首位,以支部建设为引领,以作风建设为...
笃行不怠弘扬传统文化 携手同行谱写华丽篇章
近年来,四川省地方志办始终坚持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充分发挥“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作用,大力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巴蜀文化,不断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为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助力文...

追忆

当代四川史志工作
1982年,中央提出编撰《当代中国》丛书,要求各部门、各省市、各战线都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作出有科学价值的总结,写出专卷。1984年,省委委托杨超和我领导《当代中国·四川卷》的编写工作。我们成立了编委会,并依托四川...
“大梦今归去 悲怀恸故人”
2023年1月23日,惊悉百岁老人何郝炬老领导因病去世。此后,眼前常浮现十余年来与何老相见的情景,以及他和蔼可亲、幽默睿智的音容笑貌。 何郝炬(1922.2—2023.1.20),四川成都人,早年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我与何老结缘...
此情可待成追忆
在癸卯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彼此都在互道祝福,期冀新的一年国泰民安,岁月静好,未曾料到一个噩号却不期而至,我们尊敬的何郝炬何老走了。惊悉此讯,苦痛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回想起我们在何老关心、支持、指导下推进新方志编修的点点滴滴,特别是第一轮...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对于我而言,2023年1月不乏哀思。3日,先是我所尊敬的老领导傅运鸿先生去世。傅运鸿先生曾任中共内江市委书记、内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系诗人、书法家。接踵而至的是20日何郝炬先生去世。何郝炬先生曾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系诗人、书法家。很巧的...
追忆何老
1985年秋,四川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志编委)在温江召开第二次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我当时刚刚调到省志编委,被安排到会议秘书组参加会务工作。会议闭幕那天,我第一次见到何老。 这次会议是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盛会。此时省志...
记恩师胡锦矗先生二三事
2017年11月28日,我有幸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开完座谈会回来,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已陪伴我十多年的办公室里,周围的一事一物都显得那么熟悉、那么亲切。院士证书方方正正的静静地躺在办公桌上。在领导、亲友、同事、学生们一波又一波的祝贺与赞誉逐渐...

封面故事

李冰导洛通山及精神文化价值
李冰(约前302—前235),秦国第三任蜀郡太守,出生地不详,葬于章山(现四川省什邡市洛水镇李冰村)。他担任蜀郡太守期间,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高景关水利工程,完成成都平原岷江和沱江两大水系的治理,为世界水利史留下举世瞩目的伟大“作品”,...
古蜀漆乡什邡
什邡,古蜀方国的天上人间。5000年前,一支古蜀部落从岷江上游营盘山出发,翻越龙门山,一路向南走出高景关。先民们凭着自己的智识,在水草丰茂、林木葱茏的河谷岸边、平畴旷野“逐水而居”,驻足什邡桂圆桥,辗转广汉三星堆,聚落在成都金沙。 古老的什...
漫谈什邡战国船棺葬的发现及对“巴蜀图符”的认识
什邡战国船棺葬,实际上按葬具的差异和有无可分为船棺墓、木板墓、木椁墓、土坑墓(无葬具)4种类型。空间上,墓葬相互渗透,杂处在一个大的范围之中;时间上,从战国早期延至西汉中期。为便于记述,以下统称为什邡城关墓地。笔者从1991年从事文物保护工...

蜀中人物

办事勤奋 经理裕如
吕朝恩一生前后在14处任职,其中10处为主官(包括署理)。虽然他在各处都留有政绩,比如南部县的档案、郫县的庙亭,但记录最多的还是在他主政长达六七年之久的犍为县。 奉调犍为 清嘉庆十一年(1806)5月,已在川为官近20年的知州衔知县吕朝恩丁...
李调元:离川思乡皆为诗
蜀地才子李调元,不仅是一个多产的文人,也是一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明清之际,蜀地因战火之故,文化遭到重创,所传古籍甚少,李调元在江浙、京城等地游学为官时,酷爱搜书,以重振巴蜀文化之盛。他的《函海》涉及经、史、音韵、方言、诗歌、金石、绘画、饮...

史料之窗

从“博古交权”看“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确立了党中央的领导核心,确立了全党的指导思想。遵义会议及红军在向扎西进军途中召开的“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
蒋介石从成都逃离大陆究竟是哪天?
国民党的头号人物蒋介石,到底是何日逃离成都,从此26年再没有回到大陆,这是中共党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关于逃离时间,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即1949年12月8日、10日、13日;关于起飞地点,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即新津机场、凤凰机场。这些说...
成渝铁路见证内江贡献与变迁
1950年6月15日开工,1952年7月1日通车。成渝铁路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自主建设的第一条铁路,仅用两年就建成了曾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3个时期共半个世纪都没修成的铁路。成渝铁路的建成不仅改变了“蜀道难”的历史,同时也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进...

巴蜀文献研究

宋代蜀学名家李心传几种代表性著述叙录
刘咸炘曾说:“统观蜀学,大在文史”。就史学而言,宋代是巴蜀史学发展的鼎盛时期,有“西蜀史学”之称,成果累累,名家辈出,故刘咸炘称赞说:“盖唐后史学,莫隆于蜀”。如号称“井研四李”之一的李心传,就是与李焘齐名、号称“二李”的又一位才学识兼长的...
永川县与《永川县志》
永川县(今重庆市永川区)始建于唐朝大历十一年(776),是名副其实的古县。在古代时期,永川县曾经前后3次修纂县志(清乾隆版、清道光版、清光绪版),而且都是在清朝时期。清光绪《永川县志》,较清乾隆、清道光《永川县志》可谓后出转精。清光绪《永川...
清代四川历史人物略论
《清史稿》所罗列的人物众多,涉及各地区、各领域,是研究清史的重要著作。就地域分布而言,《清史稿》中的四川籍人物,占有一定的比例。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因特殊的地理人文,孕育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四川人物,探究《清史稿》中的四川人物,并进行群像分析,有...

历史文化

贺麟知行观为中国传统文化守正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列入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文化变成一种内生的源泉动力,作为我们的营养,像古代圣贤那样格物穷理、知行...
程公许《沧洲尘缶编》诗脉探源
程公许(hǔ),生于1182年,卒于1251年,字季与,一字希颖,号沧洲。南宋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合众村越溪河畔)人。南宋嘉定四年(1211)进士。历官著作郎、起居郎。后迁中书舍人,进礼部侍郎,官终刑部尚书。有文才,明《永乐大...
五丁与广元之缘
五丁是蜀开明氏“帝称王”时代的股肱重臣,也是石牛道即今剑门蜀道的开辟者,而其一生的重点活动区域在今广元市,其惨遭地崩山摧殒命乃至葬身之地也在今广元市。五丁与广元有不解之缘。 一、五丁其人其时代 五丁之“五”是个数字。五丁之“丁”则是壮盛、强...

资治探索

打造方志文化城市会客厅路径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中国独有的方志文化主题馆,已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标志性设施。对方志馆的性质、功能、作用进行全面认识和科学定位,事关方志馆功能的充分发挥,事关地方志事业建设的长远发展。结合南充市方志馆建设实践,本文就打造方志文化城市会客厅路径进行初步的探...
方志馆建设与发展思考
地方志作为一项浩繁的文化系统工程,其鲜明的地方性与地方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是地方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家文化建设战略,这是地方志...
绵阳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强调要“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面对社会经济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绵阳地方志需确立新的发...
地方志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成渝地区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赋予了重大历史使命。三年来,川渝两地牢记嘱托、抢抓机遇、密切协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按下“快车键”、跑出“加速度”。2...

好书品鉴

试看星移随物换芳馨依旧漫人间
一、谏刺类 观时下旧体诗坛,黄茅弥漫,白苇丛生。诚如陈拾遗所言:“彩丽竞繁,兴寄都绝”;多风花雪月,惟颂欢欣;而风骚怨刺,绝响无痕。故义山韵语,如惊雷辟地,振聋发聩;似凤鸣于岭,耳目一新。先贤有训:“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一味颂欢,...
探寻“何以中国”的方志答案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浩如烟海的中国典籍,是古人思想的宝藏,是先贤智慧的结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典籍里的中国》以“多舞台、多空间、沉浸式戏剧和古今对话”的方式,讲述着一部部典籍的前世今生,让观众从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动于中华文化...
奇书穿越千年的现实价值与新时代地方志工作
2023年2月4日,央视重点打造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五期《越绝书》在央视综合频道正式播出。节目播出后,收获广大观众的持续关注与高度赞誉,一时间热度居高不退。作为一名地方志工作者,亦感到心潮激荡、久久不能平息。既震撼于节目组...
生生流长 熠熠生辉
2023年2月4日晚,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典籍里的中国》之《越绝书》。节目以“戏剧+影视化”和穿越时代对话的形式,以《越绝书》为主题,以明代方志大家杨慎为主要人物视觉,跟随专家学者和表演艺术家们深入浅出的解读,回溯《越绝书》仁义民本思想及吴、...
“方志四川”澎湃号入围“澎湃政务号2022年度传播案例”
“方志四川”澎湃号入围“澎湃政务号2022年度传播案例” 1月17日,澎湃新闻发布《“澎湃政务号2022年度传播案例”揭晓》一文,“方志四川”澎湃号入围“澎湃政务号2022年度传播案例”。这是“方志四川”澎湃号获2020年“澎湃新闻...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36.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巴蜀史志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巴蜀史志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