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评论

当代作家评论 (2024年01期) 电子版

类型:双月刊  类别:文摘文萃
《当代作家评论》创刊于1984年1月25日,是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主管的文学评论类双月期刊,对当代作家、作品进行学术点...     展开
原价:¥20.00   促销价:¥12.00
  • 促销信息
  • 全年订阅更优惠!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目录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专栏丨“小说学”的难处与魅力
本专栏开了一年,成绩如何,读者自有判断。谁也不能一言以蔽之,轻松决定应该如何进行“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但是,这绝非一蹴而就,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短途,而是需要恒心和耐力,更需要想象力的长路。这也不是独自远行的狭路,而是需要许多人一起相伴前行...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专栏丨在语言的地老天荒中
《本巴》是以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10多年前,我曾在江格尔史诗传承地新疆塔城地区的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做旅游文化方面的工作。我在那片被史诗赞颂过的草原上,一次次地倾听当地的江格尔齐说唱史诗。尽管我听不懂半句,却听得入迷,...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专栏丨做自己,还是做别人?
一、两种“三姐妹” 世纪之交的一个有风有雨的下午,毕飞宇枯坐在客厅沙发上,突然听到电视机里传来摇滚乐的嘶吼:“如果你想要好身体,劝你多吃点儿老玉米!”就像是受到了神启,他一直苦苦等待着的人物——玉米,从苏中平原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招招摇摇、...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专栏丨汪曾祺古典文气论的现代转换及美学特征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的思想渊源一直被认为来自西方小说理论,尤其是西方叙事学进入中国后,不仅成为中国当代小说的批评利器,进而成为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的重要构成部分,进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成为挖掘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理论资源的重要方法。那么,中国当...
新东北·新南方丨作为现象的“新东北文学”与“新南方写作”
21世纪文学经典化充满难度是学界的共识,而经典化的难度之一就是文学的碎片化,现象无法形成,流派难以归类,当命名成了问题,文学史就无法书写。值得欣慰的是,在最近几年的学术热点问题中,“新东北文学”与“新南方写作”热度持久,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新东北·新南方丨 “新南方文学”:一次文学事件的意义及其拓展的可能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冯延巳 坐听潮声来别浦。明朝何处去。 ——苏轼 一 2021年以来,对于“新南方写作”与“新东北文学”的讨论成了文学界的学术热点,也就是说它们的出现变成了一个影响颇大的文学事件,远远超出一个所谓“文学概念”或者“...
新东北·新南方丨谈谈“新南方文学”的文化地理
一 “新南方写作”已经是当代文学界热议的话题,但也有人认为,这个命名过于宽泛,内涵和外延都不清晰。应《当代作家评论》杂志栏目讨论的要求,本文也采用“新南方文学”这一说法,与“新东北文学”相呼应。但我认为,相当长的时间里,文学界还会纠结于这个...
新东北·新南方丨新文明 新风尚 新形象
数十年以后之中国,必有合泰西各国学术思想于一炉而冶之,以造成我国特别之新文明,以照耀天壤之一日。(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梁启超全集》第3卷,第602页,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梁启超 布罗代尔主张用地理结构来观...
当代文学观察丨文学批评标准中国范式之刍议
文学批评的内涵是批评者基于个人的前经验对文本进行体验性理解,基于自身的理论素养,对文本中的价值、意义进行识别和判断的过程。它作为运动性美学活动和批判性反思活动,对文艺创作具有指引和疏导的作用。在整体的文学评价体系中,中国文学批评标准有其独特...
当代文学观察丨当代笔记文学的现代传统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笔记创作群体,涉及的作家不可谓不多,其中亦有在文学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家,诸如鲁迅、周作人、孙犁、汪曾祺、贾平凹、莫言等,他们都创作出大量笔记文学作品。如若将目光投放到百年新文学浩浩荡荡的河流体系中,则会发现这一大批笔记文...
当代文学观察丨“流动性”视域下21世纪诗歌的地域书写与主体重建
21世纪之初,齐格蒙特·鲍曼在其社会学著作《流动的现代性》中,以“流动性”隐喻彼时的生活形态。此后,“流动”被视为“赋予了含义、历史和意识形态的移动”。(刘英:《流动性研究:文学空间研究的新方向》,《外国文学研究》2020年第2期...
中国当代文学再评价丨被遮蔽的日常书写与地方色彩
“十七年”中短篇合作化小说相对于同时期长篇小说而言,无疑是被淹没和低估的对象。因研究者们的“史诗”情结而使中短篇小说在当代文学研究界被忽视已成普遍现象。然而,在发掘“十七年”“文学遗址”时,有一些中短篇小说还是值得重新审视的。本文力图抛开学...
中国当代文学再评价丨“文章”的意义
孙犁的晚年写作以风格的重大转变而令人瞩目。他放弃早年单纯热烈的浪漫抒情,转向深沉凝重的写实,从表现“真善美的极致”转向对社会历史与人生命运的冷静审视;他致力于“质实精短”的文章写作,行文自然又老到纯熟,透露出至简至纯又含蓄深沉的美学趣味。孙...
中国当代文学再评价丨被集体化的“意识流”与“新启蒙”的可能
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之一,“意识流”文学在中国并不新鲜,曾在中国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20世纪30年代的新感觉派、赵树理的早期创作、汪曾祺20世纪40年代的创作等,都曾使用“意识流”手法。之...
《鳄鱼》评论小辑丨人性的深海,先锋的大戏
《鳄鱼》是一部构思了14年的话剧剧本。莫言自云2008年参观法国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时,看到雨果对话剧的爱好,又联想到萨特伟大的话剧,便决定写一部以逃亡贪官为主人公的话剧。这个题材似乎过于冒险,毕竟更多的人在为英雄树碑立传。但莫言认为:“这是...
《鳄鱼》评论小辑丨“效用”与“情感”
《鳄鱼》(莫言:《鳄鱼》,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23。本文所引该作品皆出自此版本,不另注。)是莫言在继《晚熟的人》之后拿出的又一部新作。莫言虽然以小说创作闻名,但是他多年来一直尝试着进行不同文体的写作,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戏剧。在莫言...
《雪山大地》评论小辑丨经由风俗之镜/径
《雪山大地》以地方民族风俗为方法重塑民族记忆,重述国家历史,建构民族文化认同。风俗成为窥见民族生活、情感和精神的艺术之镜/径。小说既以风俗为镜,映照民族生活状态和时代流转;又以风俗为径,深入生活的细处和历史文化纵深,揭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心...
《雪山大地》评论小辑丨新时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体裁、写法与旨归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统一的文坛实际上已是一种虚构”,(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概说》,第165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或未来诗学性质的浪漫主义悄然退却。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浪漫主义作家已然成了...
《雪山大地》评论小辑丨《雪山大地》的诗意来源探析
《雪山大地》无疑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文本。初版封底上的文字应该能够代表人们的普遍感受:“诗性的语言形成独具个性的叙事风格,作品既真实呈现草原生活的严酷,又具盎然的诗意。”(②③④⑤ 杨志军:《雪山大地》,封底页、第620、621、174、126...
作家作品评论丨生生不息天之道
在当代小说家中,赵本夫属于对书题比较讲究的一类。如《刀客和女人》《黑蚂蚁蓝眼睛》《无土时代》等,小说题目本身自有一种直撄人心的力量。长篇小说《荒漠里有一条鱼》(赵本夫:《荒漠里有一条鱼》,石家庄,百花文艺出版社,2020。本文所引该作品皆出...
作家作品评论丨人性的幽暗与人的现代化问题思考
从这样沉重的话题切入王彬彬近期的散文,意味着本文的写作同样沉重。当我从王彬彬这些非虚构且有极强故事性的文本情境中走出后,仍然无法摆脱那些看似轻松戏谑的故事内里的沉重。因为,他的散文实质性地触及一直为我们所无视的人性的别种幽暗与国家现代化的关...
作家作品评论丨格非《望春风》的时间回拨、栖居风景与废墟浪漫主义
格非的《望春风》是一部对家园的追忆之作。《望春风》所叙的,是主人公不断被“唤醒”的记忆之旅。即便作为空间的故乡消逝了,但故乡的过往形态并未从记忆中消散。通过重温,故乡依然可能现身在场:这便是海德格尔所言的“曾在着”状态。(⑤(⑥ 〔德〕瓦尔...
作家作品评论丨论人工智能写作中的人物形象建构及其意义
在ChatGPT介入日常生活之后,人们意识到其实它早已以人工智能(简称AI)写作的方式走进文学创作领域。2017年,我国微软机器人“小冰”出版第一部由人工智能独立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两年后它又与人类联合创作了诗集《花是绿水的沉默》...
作家作品评论丨《催眠师甄妮》:情动实践与“新人”的当代性
“知识分子写作”在中外文学的创作中有着自身的缘起和发展,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它又以特定的面向释放出相应的能量。从19世纪“俄罗斯的良心”到20世纪赛义德、奈保尔、曼海姆等人关于“边缘的”“有机的”“漂浮的”等提法对“知识分子”的界定,已经显...
作家作品评论丨文学对文化的阐释
我们在韩少功的作品中可以经常看到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追寻,这与他以文学“寻根”的思想密切相关。“在韩少功的寻根文学宣言中,他认为: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在韩少功看来,贾平凹、李杭育、乌热尔图等...
作家作品评论丨再谈“陈奂生”
自改革开放伊始,作家高晓声在12年间先后创作了《“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田大户》及《陈奂生出国》这7篇以“陈奂生”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并于1991年结集为《陈奂生上城出国记》出版。陈奂生这个...
作家作品评论丨论沈奇《天生丽质》的实验诗学、字象思维和禅意之境
当代汉语诗学界有一种特殊现象,即许多诗歌批评家和诗论家,如陈超、唐晓渡、张清华、罗振亚、汪剑钊、荣光启、张立群、霍俊明等,都在下重力于诗学研究的同时,也对诗歌创作投入极大热情,其诗作屡屡登上各大文学刊物,个人诗集也相继出版面世,成为一道特别...
作家作品评论丨将寻根进行到底
王安忆自20世纪70年代末走入文坛,一直保持着充沛的创作活力,她的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并且她不断地尝试对自我的突破。她的创作历程可以说是复杂多变的,从早期带着清新稚嫩的理想主义色彩,到20世纪80年代由旅美经验碰撞促成的文化寻根,20世...
创刊40周年丨文学期刊的现场感、历史感与文化使命
1984年1月25日,文学评论双月刊《当代作家评论》在辽宁沈阳创刊,至今已同中国当代文学共同走过40年,成为国内外学界公认的文学前沿、批评重镇。为纪念《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年,回顾与总结《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当代文学40年的历史经验,想象...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
当代作家评论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72.00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当代作家评论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当代作家评论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