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集体化的“意识流”与“新启蒙”的可能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之一,“意识流”文学在中国并不新鲜,曾在中国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20世纪30年代的新感觉派、赵树理的早期创作、汪曾祺20世纪40年代的创作等,都曾使用“意识流”手法。之后,经过数十年的潜隐,“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帷幕再次拉开。这个帷幕的开启者,就是1979年的王蒙,(1979年2月,茹志鹃在《人民文学》发表《剪辑错了的故事》,被视为新中国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剩余9659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