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评论

当代作家评论

2022年04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当代作家评论》创刊于1984年1月25日,是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主管的文学评论类双月期刊,对当代作家、作品进行学术点...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文摘文萃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当代文学观察

从网络性到交往性
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常被认为在1998年,但最近针对这一问题有了论争,起因在于学者邵燕君、吉云飞提出中国网络文学起源的新说法。他们认为1996年的“金庸客栈”才是起始点。①这吸引了欧阳友权、马季等人参与论争。马季强调“现象说”,②仍坚持199...
族群认同意识及其辩证功能
认同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最初多用来探讨海外华人的认同问题,主要集中于社会学研究范畴。其扩展到文学研究领域之后,也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批评观念的形成。在最初借用认同理论时,少数民族文学作者和评论者对其缺乏足够反思...
动物之镜:当代小说动物叙事的人性之思
动物作为自然繁衍法则产生的非人生命体,在人类生命历史演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人类的关系更是源远流长、复杂多变。从人类早期的动物图腾崇拜到家畜圈养再到宠物文化,动物始终存在于人类的历史与现实生活中。人类也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对动物的想象与情感。就...
城市景观书写中的文化表征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体量不断增大,人们主动地营造各种景观:一方面体现出中国传统的文化记忆,慰藉着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焦虑与压抑;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地位的差异和消费文化的渗透,这种景观既混杂了西方园林的特点,又体现出阶层的...
参与时代变革的文学潮流
中国新文学与中国现代历史紧密相连,或者说,中国新文学内生于中国现代历史。因此,中国新文学的重要职责和功能,就是呼应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出现的社会主题,特别是决定中国现代历史转折和走向的重大社会主题,这在中国新文学思潮发展史中清晰可见。20世纪...

中国当代文学再评价

文学史中赵树理形象的嬗变
赵树理作为社会转折时期应运而生的一个宁馨儿,在20世纪40—50年代几乎享有了作为一个中国作家所有的荣光。但赵树理与“赵树理方向”很快就在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文化语境中发生了错位。在当代文学的一体化进程中,愈来愈“纯”的主流文学话语与赵树...
寻找语言:寻根文学的一个向度
寻根文学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个重要文学潮流,长期以来受到学界持续不断的研究,出现了许多研究成果。其中一部分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从文化层面展开,探讨寻根文学出现的原因及意义,深入挖掘寻根文学的文化内涵。这些研究成果固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孙犁:“在”而不“是”的文学“边缘人”
2022年是孙犁逝世20周年,2023年是孙犁诞辰110周年。作为一位横跨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且在生前即被文坛授予“文学大师”头衔的重量级作家,孙犁成为考察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发展流变的绝佳样本。学界素有“两个孙犁”之说,但无论是属于解...
“农民革命”历史叙述的精神向度
《红旗谱》作为“十七年”时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经典,所蕴含的历史意蕴、文化内涵和叙述方法等显示了特定历史时期文学创作在权力规训下独特的审美范式,潜在地影响了我们认识历史的方式。以“农民革命”这一眼光再次审视《红旗谱》时,必然要以现代历史观...

“新生代”写作30年

主持人的话
主持人 张清华 主持人的话 整整20年前,也就是和《南方文坛》联合举办的“第一届青年那时候我们还都不到40岁,都还算是“青现状,非常自由开放,会议间隙还组织我们东坡被贬惠州时经过的净行院遗址。行程来后,便有幸得到了麦家馈赠的长篇小说《 实在...
有限生无限,回归即超越
一 以当代文学史为视野,麦家是“特情小说家”“谍战小说之父”,即使在麦家荣登茅奖榜之后,即使麦家小说在读书界、文学界获得毫不吝啬的赞誉之声,即使麦家作品在影视界引发一波波热潮,即使麦家系列在国外市场全面开花,似乎主要是证明了麦家笔下的“特情...
从新历史主义中拯救历史
一、面对新历史主义的遗产 当读到被称为“谍战小说”的麦家代表作《解密》《暗算》《风声》时,人们不难辨认出新历史主义的影响痕迹。新历史主义在80年代中后期进入中国,在当代历史小说中产生了几个明显的效果:强调历史的文本性质,挖掘大历史之下的日常...
文学性与大众化的辩证
小说素来是影视剧改编的重要来源,而成功的影视改编往往可为原著带来更为广阔的受众市场。2006年,改编自麦家同名小说的电视剧《暗算》掀起一股谍战剧风潮,此后《暗算》《风声》《风语》等小说持续畅销多年。麦家曾坦言,若不是因为电视剧《暗算》热播,...

林建法纪念专辑

那些场景那些话
林建法走了,和他在一起的太多画面和对话,总会时不时地出现在脑里和眼前,我想这也就是一个人走去而不会离开的缘故吧。若能把那些画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也许那就是林建法这一生又一部的人生剧。若能把那些对话分门别类地归串在一起,抑或就是关于那个人的生...
建法先生
人们通常喊他建法。 我是晚辈,叫他林老师或建法老师。现在,我愿意称他建法先生。 最后一次见建法先生是在北京某饭店的包间,那应该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当时他设宴招待台湾作家张大春。有一年在苏州大学,参加他和王尧主持的“小说家讲坛”,我提到刚给张大...
一个人,一份杂志与文学的亲和力
林建法先生于5月24日凌晨去世。虽然他病了有些时日了,朋友们都有准备。但是一旦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建法真的离我们而去了,还是给朋友们带来难以抑制的悲痛。建法几乎是悄然离去,但我知道有一种东西也随之消逝了,一种属于文学的,属于我们那个时代的...
又见菖蒲,再忆建法
我多次想象,如果建法身体恢复正常,我们之间会深入谈些什么? 我知道这是不可能了。但我和连科兄觉得还是要说出我们的建议,我们分别几次电话嫂子和建法,那时建法还能简单交流。我们建议他去做手术,并且认为奇迹可能出现。我们俩固执地轮流劝说,固执的建...
怀念我的兄长林建法
这是春季里阴郁的一天。早上就看到天气阴暗,一直在下雨,从昨夜到现在,持续了一天多。上海因疫情原因封控已久,朋友间联络也渐少,世界变得很慢,空气也是软绵绵的。每日起床照例先刷手机微信,一下就看到了建法去世的消息。一时间我似乎并没有意外或冲击之...

《十月的土地》评论小辑

东北风俗画中的人性底色与历史重彩
1928年,离京赴哈尔滨教书的冯至写下《北游》组诗中的《哈尔滨》一节,记录他的东北印象:“听那怪兽般的汽车,/在长街短道上肆意地驰跑,/瘦马拉着破烂的车,/高伸着脖子嗷嗷地呼叫。/犹太的银行、希腊的酒馆、日本的浪人、白俄的妓院,/都聚在这不...
从自然到历史
随着几位东北青年作家获得媒体的青睐,以及流行文化如电视电影与网络短视频中东北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晚近几年,“东北文艺复兴”逐渐从一个戏谑式的提法变成了一种官方的话语。但是真正要提到“复兴”的层面,显然需要进行双重建构—重新书写那块土地及其人民...
作为艺术的家国史
2021年,津子围出版了33万字的长篇力作《十月的土地》,小说通过讲述章家三代人的命运变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20世纪上半叶的东北历史画卷,其对近现代东北的独特观照为当下东北叙事开拓了新的面向。不止于此,《十月的土地》还探讨了一个古老的话题,...

王怀宇作品评论小辑

生命、草原与东北:三个文学向度及其再总体化
就创作实际而言,王怀宇并不是一个具有话题性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虽说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却并无多少先锋的写作姿态,笔下自然晓畅的叙事和朴素的白话语言,在当年并不能引起评论界的关注。在长篇小说《血色草原》出版之前,王怀宇主要写作两种类型的...
记忆、空间构成与黑土地上的生命故事
王怀宇的文学创作近几年进入了爆发期,他相继出版了《血色草原》《风吹稻浪》《芬芳大地》三部长篇小说,浓墨重彩地书写对家乡的历史记忆和现实关切,把那些多年来在他的笔端不断被形塑的故事和流淌着的情感,汇聚成一组深沉而有力的交响乐。“家乡三部曲”展...
“良心稻子”的精神还乡
2022年首发于《中国作家》,并由延边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芬芳大地》,是王怀宇继《血色草原》与《风吹稻浪》之后的又一长篇力作,也是“家乡三部曲”的完结篇。继成功书写黑土大地上百年家族史,到改革开放40年间脱贫攻坚之路后,王怀宇再次饱含...

作家作品评论

文明与野蛮的对抗
按照作家宁肯的自述,自打2017年开始,最近的四年时间里,他一直在一心一意地致力于一个被命名为“城与年”的系列小说的构想与写作。在作家最初的构想中,这个系列小说将由九篇互有关联的短篇小说构成。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笔者方才把自己一篇关于其中《探...
鸟兽率舞 万物生长
《大湖消息》把读者带进了错综复杂的大湖腹地和长江集成孤岛。将洞庭湖生态环保的几个关键问题分篇章展开,以水为逻辑起点,每一个问题都涉及大湖的历史性和当代性。柔性的语言、沉重的社会实践、深刻的灵魂拷问,真实而恳切地记录大湖的生态万象、人与大湖的...
文学气息与文化气象
王蒙是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作家,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中的标志性人物。他不仅见证了时代的风起云涌,更成为当代文坛诸多变迁的一个重要显像。从20世纪50年代的“百花齐放”,到“反右”“文革”,再到新时期以至21世纪,王蒙都是见证人、亲历者,是一...
动荡年代的动物诗学
2011年,贾平凹出版长篇小说《古炉》。“古炉”是一个偏远贫穷、善烧瓷器的中国村庄的名字,可在贾平凹笔下,它更是热气蒸腾的自我燃烧之炉,是传统文化最后的温度,是激进革命的风风火火,亦是艺术重器的炼就。“古炉”尤其孕造着一种“革命中国”的历史...
青春的回望与历史的反思
文学批评家梁鸿鹰于2016年开始散文创作,此后其作品陆续在国内各大文学刊物发表,2021年,这些作品结集为《岁月的颗粒》。①在这些散文中,他以文学的方式重返青春,回首往事,娓娓道来那些童年的稚气、少年的理想、青春的情感和家庭的故事,用笔墨勾...
“地方性”的构造与共同体想象
21世纪文学对地域、群体文化共同体的建构,不同于20世纪50至70年代文学以阶级、政治为核心依据的共同体,也不同于80年代建基于传统/现代、文明/野蛮、先进/落后架构之上的“现代化”想象共同体。它是90年代“新时期共识”之后,超越“个人”主...
论李洱小说《应物兄》的慢节奏叙事
小说《应物兄》0是李洱耗时13年创作的一幅85万字长卷,从其创作的长度、密度和难度上看,都充分体现出长篇小说的庄严气象。由于小说情节是在21世纪复杂变幻的社会环境下展开,因此作品与时代形成了一定的同构关系,这对作家来说是全新的经验。如何描摹...
相关杂志
  • 读者

    读者

    2025年10期
    ¥7.00
  • 意林

    意林

    2025年04期
    ¥3.69
  • 读者校园版·成长

    读者校园版·成长

    2025年06期
    ¥8.00
  • 读者欣赏

    读者欣赏

    2025年02期
    ¥12.00
  • 海外星云

    海外星云

    2025年02期
    ¥5.49
  • 海外文摘

    海外文摘

    2025年05期
    ¥7.29
  • 新青年

    新青年

    2025年04期
    ¥3.69
  • 视野

    视野

    2025年08期
    ¥4.89
  • 海外文摘·文学版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5年04期
    ¥12.00
  •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5年05期
    ¥4.29
  •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2025年04期
    ¥4.89
  •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25年04期
    ¥4.8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7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当代作家评论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当代作家评论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